APP下载

众创时代下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研究

2017-12-11陈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05

收稿日期:20170614

作者简介:陈昕(1983—),女,江苏无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校园文化研究。

摘要:众创时代下高校和社会都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同时高等院校也开始了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的研究。大学生公益创业主要有非盈利组织模式、社会企业模式、“产学研”混合模式三种类型。目前,我国在大学生公益创业及教育上存在着一些客观的问题。鉴于此,通过对这些来源于政府、社会、高校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求众创时代下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众创时代;公益创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01303

引言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逐步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也必须肩负起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高等教育也必将是众创时代推动人才培养的新引擎。我国提倡以发展众创空间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这一策略带动了创业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发展,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创业机会和空间,同时要求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工作者要依托“众创空间”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1]。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想进步,在多元化的公共需求环境下,公益创业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业形式,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成为社会力量主动矫正政府和市场的管理行为。公益创业又称社会创业、社会创新或公益创新。公益创业来自社会、服务社会,因此它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承担着建设社会的重要责任,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素养教育水平,一方面能够妥善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促进公益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众创时代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公益创业是众创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是我国重点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及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类型主要有非营利组织模式、社会企业模式、“产学研”混合模式等三种形式。其中,非营利组织模式一般以高校社团为基础改良创办企业,以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要工作内容,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造福社会、回报社会,主要涉及帮扶、支教、技术支持及环保项目等;社会企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再用利润盈余来贡献社会,这一模式相比非营利组织模式更具有市场导向性,而且在回报社会上更具有长久性,也可以通过创造恰当的就业机会来回报社会;“产学研”混合模式是一种凝聚了三方面资源的公益创业模式,该模式强调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创建一个非营利组织,以公益创业教育整合社会企业和公益创新,构建公益助学、创业就业及产业研究等多层次的公益创业生态系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是公益创业的最高阶段。大学生公益创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创新性和一定的市场导向性等特征。社会性,主要是指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社会服务这一对象,同时大学生也希望通过公益创业来提升和锻炼个人能力,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创新性,即大学生创业不以传統创业形式为局限,而是特别注重创新精神的运用和开发,敢于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这才是当代大学生成功创新创业的优势条件。市场导向性,说明大学生公益创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因此公益创业也必须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社会对公益创业的客观要求[2]。

大学生公益创业并非独立存在于社会市场环境中的,而是与其他企业同时生存在一个同样的市场环境中,享受同等的市场政策,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那么,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公益创业具有较大的影响?这将是我们研究大学生公益创业及其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是政府因素。政府方面主要是扶持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政府可以与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契约,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以达到完善公共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目标。二是社会因素。目前社会方面尚未完全理解公益创业的重要性,因此没有给予大学生公益创业以充分的支持和影响,对于一些需要技术支持的公益创业项目,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三是高校因素。高等院校是培养公益创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公益创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既要通过思想教育、理论教学等形式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创业观,同时还要通过校企结合及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精神的运用,帮助大学生积累公益创业经验,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打好“筑路工程”的基础。

二、众创时代下大学生公益创业及高校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其中有些核心的素质和能力是无法通过培训达到的。因此,我们鼓励大学生投身公益创业,但并不等同于赞成每一名大学生都盲从这一条创业路。创业之前,大学生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是否具备创业者基本素养和能力、是否适合创业。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素质存在着诸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一些创业者没有对创业有充分了解,导致了一些创业过程的艰辛,甚至造成了创业的失败。首先,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创业拼搏的胆识和魄力。由于大学生的活动范围相对还是有局限性的,而且与社会接触甚少,因此在创业初期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市场化经营运作经验不足致使很多创业者的专业技能在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前不攻自破,而且年轻的创业者缺少应对棘手困难的魄力,对困难的处理方法也不够纯熟,这是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大学生缺少创业所需的创业者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公益创业是对创业者自身能力、胆识、智慧的全方位考验,往往需要创业者对自身的优势条件进行合理搭配,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合理匹配自身及团队的优缺点,决策者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困难的勇气,内部管理制度不能良好贯彻执行,外部合作举步维艰,企业经营困难。再次,大学生公益创业者竞争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不够强。公益创业同样也要追求合理的利润,否则公益就无从谈起,而很多公益创业者打着公益的幌子逃避残酷的市场竞争,得过且过,逐渐丧失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大学生团队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明显不足,一是没有事先做好足够的风险防范,二是事中风险响应不及时,三是事后风险分析不到位、不彻底。endprint

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2002年期间的高校创业教育自主探索阶段,以重点院校自发性探索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是2002年以后的高校创业教育初步发展阶段,以政府引导为契机步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全国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及实践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暴露出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创业教育意识理念不明确,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不合理,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总体上,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尤其是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社会的发展和新形势环境的变化都要求高等教育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积极引导公益创业素养的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和市场改革的客观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社会公益目标的重要体现。

三、众创时代下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众创时代下要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需要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多元支持系统。一是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以宏观调控的形式促进资源整合。政府可以针对大学生公益创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面向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基金支持,同时从配套措施上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偿,比如解决创业者职称申报、户口档案等必须程序化的问题等。二是社会要创造良好的公益创业氛围,为大学生提供资本支持和市场容纳。由于大学生公益创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因此其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最大的瓶颈在于融资,笔者认为,政府、社会应引导企业关注社会责任,进行公益创投,为公益创业项目提供企业投资支持。同时,还可利用社会组织对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一定的培训和咨询。三是高等院校要构建公益创业的人才培养和综合支持体系。高校要构建公益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逐步开辟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以及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以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契机促进经济服务创业模式的发展。

大学生公益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创业企业盈利的多少,而在于创业者是否在创业过程中积累了创新创业的经验和教训,是否挖掘了推动创业企业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潜力。创业者需要把创业梦想和规划转化成创业行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能够促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实现自我提升,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创业教育能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对于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创业教育能够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创业者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随着大学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学历人才剧增,企事业单位每年只能提供有限的就业岗位。因此,高校培养创新性实践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众创时代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之路,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解决高校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等院校良好的创业教育及公益创业素养教育,将大大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及社会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众创时代下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的对策探讨众创时代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的研究,是当前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是政府要倡导创业精神,促进全民创业,搭建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政府在大学生公益创业方面上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政府层面上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自上而下倡导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精神,引导高校、社会及家长们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就业观念。通过出台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制定弘扬全民创业的教育思路的职业规划。高等院校要时刻响应政府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及时承接有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参与和指导社会各阶层的创业活动,以高校为中心弘扬全民创业的精神,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社会要转变教育理念,营造创业氛围,完善公益创业素养教育体系。社会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最终舞台,也是每个创业者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圈”。社会对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理解和支持还不够充分和到位,我国相对缺乏这种良好的、适宜的社会环境,因此要彻底转变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观念和期望,让社会切实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广大创业者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社会渠道,不断提高公益创业素养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拉动社会对公益创业的真实需求,以此来促进高校对公益创业素养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投入。

三是要完善激励机制,丰富教育途径,建设高校众创联盟加强创业教育。任何教育都需要恰当的激励机制,否则教育将缺乏动力和激情。同样,对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教育而言,也需要充分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在众创平台取得进步的大学生和在创业教育中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奖励,高校可设立相应的创业奖学金、创业教育基金等,鼓励高校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公益创业教育中。同时,高校还必须实现创业教育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协同,积极参与社会创业合作活动,建设高校众创联盟,推进资源共享,拓宽创业教育渠道。

四是要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创业教育与宣传引导的力度。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离不开優秀的教育团队,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直接面向大学生“授业解惑”的教育执行者,只有教师自身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高校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由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转变成“引导”,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能。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创业实践训练和总结,不断积累和更新创业经验,笔者建议高校可聘请一些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同时还会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不失为是一种“双赢”策略[3]。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大创业教育与宣传力度,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等素质能力,通过宣传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endprint

总之,高校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远规划,贯穿创业基础教育、创业实践、创业进阶三个阶段,打造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力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众创时代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带来了良好机会。高等院校应当结合众创空间建设和时代背景,不断加强公益创业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李强,高志刚,王刚.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17).

[3]王涛,顾璕佶.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8).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Era

CHEN Xin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In the age of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egin to study th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has three types, namely,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attern, the social enterprise model, and the model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objective problems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from the government, 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era;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education

(責任编辑:朱岚)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