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下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7-12-11陈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播音主持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19

收稿日期:20170524

作者简介:陈觅(1984—),女,福建龙岩人,讲师,硕士,从事播音主持研究。

摘要:非专业院校的播音主持教学工作时间紧、任务杂、难度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利用课外教学机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多灌输学习方法,通过从教学实践中凝取案例、归纳问题、对比成效、总结经验来进行教学工作的探索和创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专业观念来拓宽实践道路、提高专业技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05403

高校学生面临日渐严峻的就业压力,掌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改善自身形象、锻炼心理素质等职场竞争必备技能迫在眉睫,这些恰恰与播音主持技能有惊人的重合度。除了就业需求外,高校学生日常参与的很多活动,例如朗诵、演讲、主持、校内电台播音等都需要运用到播音主持技能,甚至还有些有播音主持特长的学生毕业后考取了播音员主持人证,走上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岗位,这些都反映了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学习播音主持技能的迫切需求。 笔者任教的龙岩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未曾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只在广电专业开设了播音主持课程,相对于一些开设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而言,非专业院校播音主持教学的工作模式区别于一般的专业院校,学生基础、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都和专业院校有所不同。科班毕业的专任教师无法将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直接运用于非专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浪潮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路、研究出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业务技能,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学以致用。笔者结合十年教学实践经验,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工作进行对比和整理,结合实际需求针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总结出以下观点。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教学现状

非专业院校的学生基础不同,集中同步教学的时间紧张且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对播音主持技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各不相同,教学现状情况比较复杂。

(一)学生基础差异大

非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班(广电专业)人数较多,这给播音主持课程中的实践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工作量大、回课时间短、教学任务重这些只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非专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播音主持课的兴趣也差异很大,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较多限制,教学效果也比不上专业班。

专任教师课下也需要给一些校内其他院系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播音主持专业技能指导,这些学生的条件和基础也不尽相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进度都无法统一。

(二)教学时间紧张

非专业班级的播音主持课程教学课时少,基本每周安排2—3个课时,实践课上每班四五十名学生进行分组后每人分配到的一对一教学时长很短。虽然专业院校的实践课上教学时间也是用于回课,但每组人数少,学生基础好,教学效率比较高。非专业学生需要教师进行更多更深入的讲解与示范,教学时长不足就更难达到科班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外的播音主持教学工作面较广,不限于某一个班级某一个专业,所以很难凑齐时间统一授课,很多教学是碎片化零散完成的。学生除了遇到问题或者有表演任务时单独找教师约定时间辅导外,其余大多只能依靠自身兴趣平时自觉坚持练习来取得进步。

(三)学习目标与周期各异

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基础不好,对课程缺乏兴趣,暂时的学习只是为了取得学分;有些学生为了应对临时的相关任务,例如晚会主持、参加语言类比赛、解说词配音等等而希望获得更专业的指导;个别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渴望毕业后成为播音员主持人,所以想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播音主持技能。非专业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开展学习,学习动力和学习过程往往极不稳定。有些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抱着雄心壮志,学习过程中受挫后逐渐消极,就慢慢放弃了;还有的学生因为很难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果而丧失激情,再望而却步。每名学生真正的学习周期长短也不一致,有兴趣时愿意花时间下功夫刻苦学习;没信心时学习状态不好,出现学习停滞甚至放弃。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下的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路径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屡屡出现,可工作实践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仅没降低反而转向更全面更专业化。教学条件和环境很难改变,只能由教师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找寻出更有效的教学途径来应对。

(一)布置个性化作业

为了让每名学生都能通过播音主持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笔者在课程开始时只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然后再跟着全班统一的进度和作业安排来完成学习模块。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后发觉这种教学模式并未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从2014年开始,笔者尝试在一个教学班里依旧教授统一的理论知识但开始给不同基础的学生留不同的课后作业。这样的教学改革让不同基础的学生不仅更透彻地摸清自己的技能水平,而且有了更明确的训练目标。同组的学生在一致的模块化教学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教師根据不同的回课表现再次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每一名学生每次课都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较好地完成相应的作业,这样避免了因为能力不够—作业完成不好—自信心受挫—学习效率降低—专业技能不进步的恶性循坏。

(二)加强课堂外的交流与教学

播音主持教学工作除理论教学外,实践教学必须一对一完成,所以课上课下的面对面教学时间都很有限,教学工作也可以运用现今流行的沟通方式展开。笔者通过组建微信群的方式将一些感兴趣、有意愿学习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增加讨论交流机会。教师不定期推荐相关公众号、经典范例到群里供学生观摩、参考;询问学习进展情况;发现典型问题时在微信群里组织讨论,分析优劣与技巧。有些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或者练习录制成音频文件发给教师,等教师有空时下载收听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单独点评指导。这样指导的时间更加灵活,指导工作的压力也比较小,一些单纯的有声语言指导工作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完全可以保质保量完成。endprint

(三)以赛促练

每学年校内校外都举办很多比赛用以选拔人才,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基本都有省经典诵读大赛,校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双语演讲比赛、红色故事演说大赛,除这些外还有不固定的其他语言类比赛。这些比赛不仅吸引了几十名参赛选手分初赛、复赛、决赛来检验各自的实力,还需要数名主持人来串场。比赛是个很好的检验能力、锻炼自身、提高素养的学习机会,它能在短时间内促使选手专心搜集查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磨炼心理素质、积累交际能力等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比赛带动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正确看待成果展示的机遇[1]。

1端正心态

比赛总是带有竞争性与的偶然性,不论学生出于何种目的参赛,赛后成绩直接影响了学生如何评价自己以及重新树立目标。有些学生通过比赛获得了他人的认可,自信心倍增;有些学生在比赛中因为失误未获得理想的成绩而丧失学习动力,这些影响都真实且深刻地存在于学习生活中。

不少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比赛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往往是选手对比赛不够重视,抱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随便试水,有奖就拿无奖不亏”的消极心态[2]。甚至有些选手准备同一篇自备稿件反复参加好几个比赛,以此态度参赛不仅不可能战胜对手、脫颖而出,还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应认真重视比赛,以及培养学生理解他人、宽容平和的参赛心态。

2有备而赛

综合实例来看,个别学生赛前能够主动找专业教师请教,但大部分参赛学生不仅不知道可以找教师指点,自己也并未做好相关的赛前准备。没有抓住机会表现就无法展示优秀的技能并获得他人的认可,没有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就无法争取更多的机会,这是个相互影响的循环。所以近两年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加强校内语言类比赛的赛前指导,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带动学生全力以赴应对比赛。

(1)解读赛程要求。每个比赛的初复决赛都有精心设置的比赛项目,基本都按照先易后难的惯例安排。参赛选手胜出的场次越多、面临的考验也越大。赛前辅导时教师可以根据比赛文件进行赛程赛项解读,给学生讲解不同的比赛环节考验的是选手哪项能力,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准备起来也条理清晰不至于晕头转向。

(2)客观认识自身优劣势。敢于参赛的学生肯定对自己的实力有相对的信心,但是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补缺补漏、尽其所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或者几个学生互相分析等方法明确学生在播音主持方面的闪光点和不足,以便于制订学习计划和找到恰当的纠正方法。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习习惯。如果学生总结分析得不够到位,再由教师帮助完善。也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给予一些心理上的赛前疏导以保证心态的轻松平和。

(3)强化优势技能。比赛毕竟是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展现自己,自备作品选择的素材和风格要适合比赛。例如自备作品要限制在比赛规定的时间内、作品铺垫不宜过长;选择的作品要符合选手个人特点以及现场受众的审美;要考虑现场氛围对选手的影响,现场观众反应热烈,也能让选手加强自信,可能有更好的临场发挥。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选择的作品风格都只是自己向往的,并非是自己擅长的。能勇敢尝试各种不同风格固然好,但比赛是竞争、是难得的展示机会,想要获得好成绩就要将自身优势和作品设计进行完好的融合。尝试新风格、学习新技能还是应该留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待充分掌握、水平稳定后再拿出手。

三、播音主持技能应用实践引导方向

教学受时空所限,只能分章讲授,但实践却是综合运用的。只要学生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那就已经包含了各章节的综合要素。因此,教师的指导除了着重阶段性的训练外,需要引导学生的整体意识,让学生明确“服务终端”,同时注意声音表达样式多样化的引导,防止单一化[1]。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不功利不虚荣不盲从的专业精神,还要强调职业道德的树立与培养。

(一)珍视实践机会

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有广电专业,此专业的结课作业、毕业设计、传媒文化节,以及学校有时承接的一些宣传片制作任务等都需要配音、主持。实践机会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平时所学,还能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更加熟悉真实工作流程、了解市场需求。

在获得实践机会后,学生通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无法调整自己的状态来适应需求,此为非专业学生的软肋。因为所学技能不够系统化,无法适应较专业的业务要求,很多学生无法圆满完成任务而备受打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关心鼓励学生,及时地普及各项专业技能的应用范围,善用恰当的机会进行教育加深印象、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学生在实践期间和社会的接触增多,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各种影响,一些负面的影响和不良习气必须坚持遏制。教师不仅教授专业技能、牵引实践机会,还应教导学生端正工作态度。要善于交流,诚恳地取得他人的谅解;不可骄傲自满,无视规则,不顾他人感受、不听取他人意见。

(二)转变学习要求

目前,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新闻性的特征,继承了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新闻特点,同时又有创新,时效性更强,传播主题、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受众更广泛,互动性更强。新媒体的语言更自然、更随意、更平易,但是语言的规范性减弱了,没有像报纸等传统媒体那样在用词上进行反复琢磨[3],语言变得更加丰富鲜活、更加零距离。这样的需求变化是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中不容忽视的。

1突出鲜明风格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开始减少规范新闻播报训练的课时,鼓励学生多尝试,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主持风格。如果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保证传播信息量不打折扣,那么在规范播报或语音标准上薄弱一些也是成功的,甚至从新媒体传播这个角度看来,风格独特更加吸引人。

2提高职业素养

新媒体作品的时效性强、素材选择范围宽广,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也要肩负起“把关人”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鞭策学生时刻按照正确的播音主持创作标准来要求、提醒自己。根据广义备稿的工作前准备,多学习多思考,培养正确的审美以保证在选择、收集、提取新媒体素材时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出正能量的作品。endprint

不论教师尝试何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最终目的都是需要得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不论媒体格局出现了怎样的改变,重视社会环境、满足受众需求,是任何藝术作品被受众接受与认可的一个前提。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作为表现手段的播音主持,它的创作风格当然也要以受众愿意接受和认可为原则[4]。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各种新举措新方法都不能忘记以人为本,关注受众反馈、保证作品格调,尽可能地做到教学跟上应用型人才社会的一线需求,才能真正落实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赵俐.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思考[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10.

[2]丁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7(10):86—87.

[3]姚喜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语言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3.

[4]金重建.播音主持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81.

A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Curriculum with the Target of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 Case Study of Longyan University

CHEN Mi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364012, China)

Abstract:It is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to teach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majors in nonprofessional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universities in the limited time with complicated teaching tasks. With the target of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eachers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thusiasm in the class and indoctrinate the learning methods. Meanwhile, in teaching,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professional concept, widen the practice channel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teachers can explore and innovate teaching by collecting cases, concluding the problems, compar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summarizing the teaching.

Key words: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责任编辑:侯秀梅)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播音主持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