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直接告知” 强调“亲身经历”
2017-12-11陈红苗
陈红苗
[摘 要]“平移和旋转”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变换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关键词]经历;平移和旋转;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7-01
一、课前思考
“平移和旋转”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里关于“图形与运动”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并没有涉及,是新教材中增加的。新课标对本课提出了以下要求:(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有意义地接受“平移”“旋转”等数学术语,建立有关表象。与对图形的直观认识相比,“平移和旋转”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图形运动知识,由于经验欠缺,学生对图形的变换缺乏理性的认知。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图形变换的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呢?我认为,让学生真正经历平移和旋转的形成过程尤为重要。
二、课堂实录
1.初步感知
师(多媒体播放缆车和风车运动的视频):它们是什么运动形式?请大家猜一猜这些运动是旋转还是平移?缆车与风车的运动形式一样吗?
生1: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车的运动是旋转。
师(出示课本例1和例2,让学生观察插图):我们一般把火车、电梯这样的运动形式称作平移,把电风扇、螺旋桨和指针这样的运动形式称作旋转。
师:你们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
师:请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指出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深层感知
师: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你们能自己创造一些平移和旋转的运动吗?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师(课件播放金鱼动画):老师自己创造了一个平移运动,你们瞧!小金鱼动起来了。
师:小金鱼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平移了几格?
(教师着重强调虚线图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置以及箭头用来指明平移的方向,等等)
师:从金鱼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平移前的鱼头和平移后的鱼头是不同的,我们一般把它叫作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在方格里让图形做平移运动时,只要找到一组对应点,数数中间有几格就可以了。你还能找出图中像这样的对应点吗?
师:比较对应点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生2: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师(总结):图形平移了几个格,不是看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而是看某个点或某条边平移的格数。
(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巩固检测
师:你能将一些图形平移,并数出它们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吗?
(学生借助自制方格图,对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并数出平移格数)
师:请试着移一移、画一画。
(在学生移、画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找到对应点的)
4.拓展延伸
师(多媒体展示故事情境:有一条行驶中的小船,小红在船头,小明在船尾,小红和小明发生了争吵,小红说她经过的路长一点,小明说他经过的路长一些……):结合我们刚学的知识,你们给他们评评理:究竟他俩谁经过的路长呢?为什么?
三、课后反思
课前,虽然我已经对教材进行了深度解读与研究,但仍存在不少顾虑:学生能分清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区别吗?学生初次接触图形运动,他们能否接受呢?实践证明,我课前的顾虑是多余的。首先,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图形运动方面的内容,所以他们感到新鲜好奇,这有助于教师引领学生探求新知,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其次,从课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知识到借助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深层感知知识,以及让学生自己亲自移一移、画一画,都让学生牢固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区别。而采取随堂练习的形式更是让学生当堂巩固了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快乐游戏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生真正享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总之,这节课之所以获得成功,是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全方位融合分不开的,也正因为这有效的活动体验形式,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才从浅显走向了深刻。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应拒绝直接告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教师应乐于做一个播种者,播下知识的种子,引领学生收获知识,并使学生在經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稳步提升数学素养。
(责编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