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017-12-11王艳
王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然而,现在对高中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校教育方法欠妥、家庭教育不当、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道德意志薄弱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联系家庭
德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特殊性。德育的成果不能仅局限于学生学习成绩上,还应表现在学生平时的行为举止上。德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而非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于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一定层次性,高中阶段更是德育发展的高峰时期。因此,班主任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联系学校与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
高中生比初中生更需要爱,更懂得爱。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业负担沉重,家长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如果发现学生成绩有下降的情况,家长习惯以责罚、打骂的方式解决,导致学生养成过分服从或者更加叛逆的性格,容易走向极端。所以,班主任应该定期组织家长会,从家长口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原因,并和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現,要多以肯定、积极的语言为主,委婉地提出学生的某些缺点与不足,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处理对策。力求和家长一起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使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事实证明,很多家长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子女,不对孩子提出纪律、道德方面的要求,导致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不思进取、我行我素的不良品质。还有上文中所提到的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考虑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导致学生品行不端、肆意妄为。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做好学校与家庭的协调工作,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二、满足学生需求,因势利导
学生因为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身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应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因势利导,使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观点和建议,更好地完善自己。
高中生都很乐于在同学间表现自己,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应当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质,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鼓励他们积极加入班级管理与建设中,成为班级的小主人。比如,班级里要举行运动会、元旦晚会、读书交流会等,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多交流,多采纳他们的意见。这样一来,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组织的主动性,又能帮班主任减轻负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艺术天赋很高,那么平时的黑板报、活动场景布置就可以交给他们来做,并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及时的表扬和一定的奖励;有些学生运动细胞活跃,那么在举办运动会时,班主任就应鼓动学生多参加,并在台下与其他学生一起为他们加油助威等。这些都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成就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学生的擅长之处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有重要的存在价值。班主任应以平等、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并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平等、和谐、互助的班集体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用心呵护学生,以育为本
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作为指导思想,既要用心呵护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规范,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由于高中生正处于情感的过渡期,他们大都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情感的关系。比如,许多班主任碰到早恋现象就十分容易冲动,不仅对学生公开侮辱,甚至联合家长一起抵制。殊不知这样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情感方面的问题,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因此,班主任需要采取第二种方式——耐心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学生分析早恋的弊端。让学生学会权衡好轻重,遇到困惑及时跟班主任、家长讨论,处理好这些问题。虽然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成熟一些,但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没有很多实际的生活经验,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要耐心教导,去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帮助他们走出迷茫的困境。
同时,班主任要有充分的责任感,既要对学生负责,又要对学校、家长和自己负责。在管理班集体时,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等做到及时的反馈。特别是对于内向孤僻的学生,班主任更要多加了解与呵护。
总之,德育是一份整体性很强的工作,这需要班主任处理好家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各种问题,班主任一定要有恒久的耐心与顽强的毅力以及“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