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现状与培养路径

2017-12-11黄俊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双师型现状分析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09

收稿日期:20170721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17186),主持人:黄俊霞;安徽省年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设计及路径研究”(2015jyxm622),主持人:黄继胜

作者简介:黄俊霞(1984—),女,安徽无为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与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双师型”教师现状,剖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从需要数量与质量并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坚持政策倾斜,完善“双师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现状分析;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1002503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双师型”教师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可见,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双师型”教师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路径。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现状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547人,其中专任教师442人,“双师型”专任教师161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6.43%,女性占专任教师的14.03%,男性占专任教师的22.4%。初级“双师型”教师77人,中级“双师型”教师60人,高级“双师型”教师24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17.42%、13.57%、5.4%。表1显示,“双师型”教师的总体数量偏少,这与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与国家优质高等专科院校建设不相符合,且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相差甚远。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双师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占“双师型”教师的0.6%;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73人,占“双师型”教师的45.34%;具有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56人,占“双师型”教师的34.78%;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31人,占“双师型”教师的19.25%。从以上数据看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以硕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但具有博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非常少,“双师型”教师在学历层次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2“双师型”教师的年龄与职称结构

“双师型”教师中正高级职称9人,占“双师型”教师的5.6%;副高级职称18人,占“双师型”教师的26.71%;中级职称109人,占“双师型”教师的67.7%。统计结果显示,“双师型”教师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职称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双师型”教师比例低。46—60岁“双师型”教师28人,占“双师型”教师的17.35%,25—45岁“双师型”教师133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81.56%。可见,中青年“双师型”教师是骨干力量。41—60岁“双师型”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28.1%,这些教师多数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与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3“双师型”教师的来源

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152人,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94.41%;9人是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的,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5.59%。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的来源主体,且多数缺乏企业实践锻炼与工作经历。企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这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以职后校内培养为主,以教学实践中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渠道。高校与企业人才流动缺乏政策支持,在薪酬分配上也存在巨大差异,这直接导致企事业具备“双师素质”的人才不愿意来高校任教。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职后 “双师型”教师”培养。

4“双师型”教师的学科类别

“双师型”教师学科类别划分依据“双师型”申报的学科为标准。机械类“双师型”教师42人,占 “双师型”教师的26.09%;电子信息类“双师型”教师50人,占“双师型”教师的31.06%;人文类“双师型”教师58人,占 “双师型”教师的36.02%;汽车类“雙师型”教师11人,占“双师型”教师的6.8%。其中机械、电子信息、汽车类“双师型”教师占“双师型”教师的63.98%。机械类“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1.41%,电子信息类“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3.59%,人文类“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5.76%,汽车类“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99%。“双师型”教师专业类别与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相吻合,体现了机械、电气类等工科专业的特色。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上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系列措施,但由于现实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水平偏低

安徽省是高等职业教育大省,高职院校在校生已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一半以上。《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200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为87万人,201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为100万人,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106万人以上。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对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师与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纲要》指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也做出了具体要求,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为合格,达到70%以上为优秀,这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上提出了要求,然后,现实多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离合格还相差很大距离,且发展水平低。endprint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倾斜不够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重科研轻实践的现象严重,在职称评审条件中注重学术成果以及科研论文质量、发表论文刊物级别、主持几类课题等,这导致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少政策导向。“双师型”教师的岗前培训、职称评定、任职等制度延续着本科院校的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重学历,轻实践。高职院校没有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与提高学历一样重视,在政治上、待遇上未制定有力措施。教师迫于专业技术评审压力去企业实践锻炼,但流于形式,无法了解到企业新设备、新工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倾斜不够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主要以骨干教师培训、岗前培训等为主,针对青年教师“双师素质”专业对口的培训少,基本都是在学校培训,并没有走进企业一线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上级主管部门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各高职院校针对“双师型”教师培训非常混乱,基本流于形式,对“双师型”教师培训人选缺乏严格选拔,导致不少教师为了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去学茶艺的培训。培训考评不科学,并没有将专业技能作为考核重点。当前,承担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培养任务的以高等院校为主,几乎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这种培养机制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速度。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

1数量与质量并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在数量上提高,且需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质量。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缺少博士学位和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实际参与企业应用技术开发、设计和推广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高端技术人才匮乏。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专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应注重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将最优质的资源挖掘出来,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让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上均有所突破,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要在“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职院校搭建平台,建立校企互惠互利机制,考虑企业的利益,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企业、企业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 “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水平。

3坚持政策倾斜,完善“双师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

相关教育部门与高校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先进理念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方法,找出制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因素,逐步改革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中注重科研、论文,轻“双师”素质的评价导向。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教师国内外培训、专业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中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落实待遇、加强绩效考核,进一步激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岗位设置与聘用时,可以适当放宽岗位任职年限,对特别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可以低评高聘,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双师型”教师的心理需求,对老中青“双师型”教师制定不同标准的评价激励制度,促进“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

总之,“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与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共同努力,数量与质量并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供政策倾斜,完善“双师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才能逐步建立起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00729.

[2]罗莉,李梦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以湖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例[J].职教论坛,2011(4):42—45.

[3]孙翠香,卢双盈.“双师型”教师政策变迁:过程、特点及未来态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48—54.

[4]王鑫,刘鑫.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研究——以辽宁省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6(5):5—9.

[5]曾全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协同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78—80.

[6]秦凯.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6):12—15.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endprint

HUANG Junxia

(Department of Personnel,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is the guarantee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schools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with the example of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should be promoted by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ers should be improved by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growth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should be improved by preferential polici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status analysis; cultivation path

(責任编辑:朱岚)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双师型现状分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