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中职教学体系

2017-12-10罗秋怡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间舞舞蹈民族

罗秋怡

摘 要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沉淀,形象地反映出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作为中职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也应在舞蹈教学体系当中充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努力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鉴于此,以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文化与创新观念作为标准,助推中职舞蹈教学向特色化方向发展,使得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族民间舞;中职;教学体系

民族民间舞作为民族文化的直观表达形式,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群众真实生产生活的写照,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通过口传心授不断推动其创新与完善。在中职院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有效地将思想性、教育性以及艺术性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模式以及桂林的学习,对民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扬作用。然而,在社会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要想完全体现出民族民间舞的特色,则需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在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凸显出本民族特色。可见,在中职艺术院校中,唯有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才能赋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更强的生命力,进而推动民族民间舞传承的完整性与教学整体性。

1 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中职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当中,以地域文化作为着手点,以舞蹈动态形象作为基础,以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和而不同”的特性极为契合,不仅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探讨,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民族民间舞的民风民俗文化与掌握其风格动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表演欲望,能够从内心深处出发去准确塑造形象,同時培养其针对民族民间舞创编的创新意识。通过理论课堂的渗透,能够在无意识中构建学生内心的民族文化氛围,进而找到文化认同感。

现如今的中职院校中的民族民间舞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学生的文化适应与类型选择等问题,倘若教学方式方法存在不当之处,便会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造成影响和偏差。而通过对舞蹈中的地域文化进行分析,并且让学生在舞动中参与到对地域文化的探究与学习,将民族民间舞的“多元一体”特性在舞蹈呈现的内涵与传承方式上予以体现,在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的结合之下,让更多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传承意义有更深的认同感。

2 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中的基本元素

民族民间舞教学作为现代艺术体系中的关键组成,基于其教学体系中的构成元素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也即是基本规律、基本动作以及基本表现方法。在中职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当中,这三个基本元素是必须要遵循的,这也正是保持民族民间舞特色的必备条件。

2.1 基本规律

在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当中,一定要遵循舞蹈表演的基本规律去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当中,还需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原则,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尽量将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凸显出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代表其文化的民族舞蹈,这种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本民族生产生活的现象是每一个民族都存在共同现象,也即是最基本的规律,同时也是人们思维层面上所形成的基本遵循。对于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而言,同样需要依据这一规律,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表演的这一规律,同时还需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实行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渗透。

2.2 基本动作

基本动作作为民族民间舞表演的关键性元素,同样也是不同舞蹈种类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元素,不同民族所表现出的舞蹈形式、风格与内涵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都需要通过多对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进行合理的编排才能够清楚地体现出来。对于学生而言,唯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民族民间舞的姿态与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在中职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将基本动作这一元素当作教学重点去进行深入地讲解与亲身示范,要求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需要做到标准且精准,进而让学生感知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要领,力求做每一个动作时都遵从标准,进而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现水平。

2.3 基本表现手法

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表现手法极具多样性,并且不同的民族也会在基本表现手法方面体现出差异性,地域的不同以及民族的不同,其舞蹈表现手法也就不同且各具特色。对于教师而言,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要遵循基本规律与标准去进行动作示范,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去传达出不同民族、地域以及形式的舞蹈内涵,并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需确保条理清晰和层次分明。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能够在舞蹈实践当中感知其魅力所在,从而全面的掌握民族民间舞表现的不同手法、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特色,在面对不同类型与风格的民族民间舞时,都能够灵活地表现出来。

3 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课堂中的地域文化渗透

3.1 理论课堂的渗透

在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课堂当中,首先要做好体态、动作等要素教学,让学生形成特定的风格,而风格正是时代、民族或者表演者本人的思想情感、精神特质、审美情趣等内部特征的外部表现。倘若学生仅仅对外部表现进行模仿学习,则难以触及到舞蹈作品或者是舞蹈动作所代表的内在含义。纵观目前中职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则明显忽视了内在含义的形成原因----地域文化。

民族民间舞不仅包含劳动、环境、民族三大文化概念,同时也极具舞蹈动态规律、姿态、心态、审美与韵味等形象特点。而根据舞蹈动态形象特点所划分的五种文化类型,更有利于记忆、比较与思考,能够完全发挥舞蹈表演者的专长,基于动态形象为纲领,经过教学研究与艺术实践得以发展与论证。针对民族民间舞的传承来讲,必须保证内外兼修,那么需保证中职学生能够对本民族的劳动、战争、祭祀等活动中的运动方式有所了解与体会,而这一些都只能够在理论课堂中针对民族民间舞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促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背景文化有所了解,继而充分感知不同民族的生活与劳动方式,进而对舞蹈丰富韵律的形成有了更深层次理解。

在舞蹈表演的前提之下,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化内涵与高尚审美基础,促使学生有感而发,由静至动投入到民族民间舞的排练当中,最终在表演中由内而外的形成风格,凸显民族民间舞的地域文化特色。

3.2 实践课堂的渗透

通过理论课堂的渗透学习之后,学生在舞蹈训练时便会有更为全面的思考,这种细致划分的渗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演绎作品时呈现出更加细致入微的内情情感变化,进而从肢体语言中自然流露出来。同时,教师可以采取举例的方法去进行启发,而不再是刻意地强调学生舞蹈中的“表情”问题。举例来说明,蒙古族的地域文化属于典型的草原文化,在舞蹈中有着“天之骄子”的英姿表现,这正是草原的辽阔才能生长出的独特舞蹈形象。蒙古族人民多以骑马狩猎的游牧生活为主,对雄鹰有着天然的崇拜,体现出来淳朴且豪迈的地域文化特点。蒙古舞大部分偏小型,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家庭生活多聚集在毡房当中,而移动方便的毡房也是他们游牧生活的最佳选择。所以,蒙古族舞蹈风格粗狂豪迈,那种崇尚自由、不被束缚的心理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在人物性格与地域生活的影响之下,也推动着蒙古舞逐渐形成了手腕灵活、手臂开阔有力、肩部与腰部动作丰富的舞动特点。

不难看出,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都是经过日积月累而不断提炼的来的,民族民间舞中所蕴含的情感也会随着事物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在实践课堂中渗透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地域文化背景,并且在肢体训练后去体现出本民族形象,便能够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具体风格,在实际表演中便更加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在舞动过程中蕴含深厚的情感底蕴,是当代舞蹈学生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4 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与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

正如上文所分析,中职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时,有三方面的要素是必须要掌握的,只有掌握基本规律、基本动作与表现方法,才具备扎实的功底。在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中渗透地域文化非常有必要,但同时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要与地域文化特色充分结合,对具体教学实现创新,不可局限于现有的教学内容,而须对教学元素进行必要充实。通过将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与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嫩能够创造出舞蹈的新政涨点,更加凸显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

4.1 关注不同地域的自然文化和特色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广阔疆土,不同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条件下的地域,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在民族舞蹈上有了最为直接的体现,呈现出了极具独特的文化特色。比如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出现的长白文化、华南地区出现的岭南文化以及西北地区出现的黄土高原文化等等。不同地域所缔造的民族民间舞不管是表演风格、形式以及具体内容,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一角度来看,民族民间舞要想有更进一步的创新与传承,与地域文化特色相融合,则需要准确地抓住不同地域的自然文化特征,并且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促使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更具时代性、地域性与内涵性,学生才能够将民族民间舞的独特魅力予以全面展现。

4.2 重视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

不同地域所体现出的民风民俗有所不同,进而也直接影响了当地所形成的地域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处在不同地域的各个民族在劳动生产、日常生活以及语言表达方面都有着极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基于此,中职院校要想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教学特色,则需要对地域文化有深入的挖掘,所以离不开对不同地域民风民俗的了解与掌握,这对于丰富舞蹈教学中的肢体语言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可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充分融入民风民俗的几大元素:

(1)历史元素。促使中华民族的根本文化基因与现代文化实现统一;

(2)时尚元素。对时尚元素进行巧妙运用,从肢体语言中流露出流行元素,进而提升舞蹈教学活力;

(3)现实元素。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相贴近,以实际进行切入,将时代气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4)情感元素。民族民间舞的内涵有许多都是情感的真实表达,唯有与人的心灵和精神层面相契合,才能将舞蹈的内涵体现出来,进而打动观众。

4.3 运用不同地域的特色与风格

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要想凸显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所在,促进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交融,那么一定要立足于地域的特色与风格之上。举例说明,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我们能够从其舞蹈表演中感受到最为原始的生命力与态度,呈现出来极具特色的人性光辉,有着天然的、强大的自然能力。更有人类学家研究认为,舞蹈的诞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一同衍生的,其历史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舞蹈所具备的原始特質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当中有着极致地展现,蕴含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同时其表现内容又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可见舞蹈也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组成。由此可见,正式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最终所衍生出的民族舞蹈内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而言,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创新,则需要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相贴近,表达出当地民众的愿望与新生,进而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铸造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价值观。唯有如此,中职院校所培养的民族民间舞人才才具备表现出地域文化的舞蹈基本素质,民族民间舞的内涵才能得以真切展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从全方位的角度去剖析去了解,更能够感受到地域差异性与独特的文化。通过在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中,用地域文化划分去对民族民间舞进行深入探析,并且将民族民间舞教学与地域文化特色相融合,能够在把握教学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去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形式和内涵的理解,进而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能够有深层次的感知。通过在中职院校教育中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不仅能够创新民族民间舞教学方式,并且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担负起了舞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杨爱笛.谈谈民族舞蹈教学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J].大众文艺,2016(07):238-238.

[2]梁欣.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舞本科教学体系[J].舞蹈,2014(06):54-55.

[3]易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探析——以蒙古族舞课堂教学为案例[J].北方音乐,2014(18):160-160.

[4]张玲.中华舞蹈的地域性与民族性[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2).

[5]郭莹,葛宗男.地域生态文化在民间舞课堂中的教学意义[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08):126-127.

[6]陆一兵.地域文化与舞蹈创作的世界性语境——兼论南通民间舞蹈创作[J].剧影月报,2010(02):84-85.

[7]鲍琳.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J]. 参花:下,2013(07).

[8]张雅妹.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南北秧歌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31

猜你喜欢

民间舞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多元民族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