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夹缝中生存
——七宝古镇流动摊贩与城管的权力游戏

2017-12-10丁一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七宝摊贩抗争

丁一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44)

夹缝中生存
——七宝古镇流动摊贩与城管的权力游戏

丁一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44)

随着我国城乡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流动摊贩也出现在城市里,给城市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摆摊”作为一种可能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出现在城市的古镇街角时,底层行动者的遭遇及命运值得学术界关注。在上海市七宝古镇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运用观察法对古镇流动摊贩进行调查,初步了解流动摊贩角度的与城管互动的状况;二是运用访谈法调查流动摊贩,深入了解流动摊贩的生存现状和与城管的博弈。这些抗争的武器有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装疯卖呆和暗中破坏等。这些策略也在流动摊贩与城管的权力游戏中被他们不断实践着。

流动摊贩权力游戏抗争策略

一、研究缘起

随着我国流动摊贩的规模随着城乡流动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流动摊贩出现在城市里,给城市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政府往往采取直接取缔的方式来治理这些流动摊贩,这势必会加剧摊贩和城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又会带来治理成本的增长,同时还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使得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和认可。

当“摆摊”作为一种可能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出现在城市的古镇街角时,底层行动者的遭遇及命运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上海市七宝镇作为上海本地最著名的历史古镇,每天都有非常多的游客前来玩赏。不同于人行道两旁紧窄却热闹的商家店铺,流动摊贩无疑被排除在古镇的街道规划之外。而城市的管理者为了维护古镇的形象以及街道的秩序,势必要加大管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力度。那流动摊贩“生存”于这样的街道结构中又何以可能?当面对古镇的空间格局以及在经济、城市管理和价值层面上的排斥时,他们会如何应对?相比于那些新闻里的城管与摊贩之间的过激流血事件易受大众和媒体关注,摊贩与城管、协管的日常互动却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这种过程会被简单化约为每日在街道上不断上演的“猫和老鼠”之间的“冲摊”、“抢摊”与“摆摊”、“护摊”的故事。七宝古镇流动摊贩的日常抗争是否只可能如此简单?外来游客、本地店铺和城市管理者三重“凝视”下的“摆摊”又何以能够有所作为?这些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七宝古镇流动摊贩的生存困境

摊贩与城管之间的摩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调查发现,他们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调查发现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一)劳工阶级家庭的中流砥柱

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流动摊贩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他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调查样本的家庭平均人口数为4人,流动摊贩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为2 500元。虽然收入尚可,但在上海这种高消费的城市,他们的生活依然处于底层。经营流动摊点虽然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但是却无法让他们摆脱阶级的束缚,仅仅能借绵薄的收入维持基本的生活。“我们在这边租房子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还有小孩的上学,那个课本费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费用好高的。一个月下来我们根本剩不了几个钱。”在我们和炸串老板闲聊的过程中,旁边炸串女老板插嘴道。

(二)工作时间长,经营规模小

对于选择做流动摊贩的理由,很多摊贩会解释为“不需要太多启动资金”、“没什么门槛”和“都是现钱”。在调查的过程中,大多数流动摊贩的经营时间都超过了三年,虽然经营艰难,还得与城管斗智斗勇,但是吊诡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们慢慢适应了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也慢慢摸透了城管的执法手段。与七宝镇街道两旁的正规店铺相比,流动摊贩的经营者大多数都是个人经营,少数是夫妻经营。他们解释为,这样可以灵活躲避城管,拖家带口的很容易就做不成生意了。

(三)流动摊贩生存风险极大

流动摊主及其家庭的生存风险极大。经营流动摊贩的大多数是外地人,这些人在户籍制度下必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所有的风险都得自己承担。这种风险不单单是个体性的,更多的是制度性的。他们没有经济资本、没有较高的教育程度、没有本地人的社会关系,只能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成为弱势群体,成为城管的“眼中钉”,成为不受法规保护的异乡人。

三、流动摊贩与城管的博弈

(一)流动摊贩眼中的城管

本次调查发现,与新闻媒体中对城管粗暴的执法方式的刻板印象不同,流动摊贩对城管的评价则更为真实和复杂。媒体中的城管被描绘为暴力国家机器,但是大多数流动摊贩确认为城管执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以前城管在执法时往往是采取先蹲点偷袭,然后直接强制没收流动摊贩的经营工具。如果有罚款,那么罚款金额也是由执法城管自己度量,并没有明确的法规依据。于是在处罚的过程中,双方就很容易产生激烈的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城管甚至会使用公权力进行暴力执法。但是现在城管慢慢地变成文明执法,在第一次处罚的阶段会进行口头教育,劝导其离开,如果流动摊贩还是拒不执行,那么城管才会强制带走流动摊贩的经营工具,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有一些流动摊贩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城管时,却采用“不好说”这样的模糊说辞来搪塞,表明部分流动摊贩不太愿意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城管眼中的流动摊贩

在对七宝镇城管局公务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城管眼中的流动摊贩是值得同情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人成为社会的底层或者社会结构的边缘人物,他们离开家乡的土地来到严控人口红线的上海市,制度性地被迫选择经营流动摊点作为谋生计的出路。因为摆摊初期启动资金低、旅游古镇需求旺盛和挣钱相对可以维持生计,所以这些不怕吃苦的外地人宁愿担惊受怕,也要在与城管的博弈中坚持下来。

(三)流动摊贩的日常抗争策略

流动摊贩的日常抗争策略就是“惹不起就躲”、“打同情牌”以及“意思意思”。他们很少选择与城管发生正面的冲突,而是发现城管快要来时主动收拾好摊位迅速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地带,等待时机再重新出摊。他们也在这种博弈中摸清了城管的工作规律,例如每天清晨和晚上都是城管的上下班时间,他们便会选择这个时间来出摊,这样被查处的危险性会大大降低。即便摊贩真的被城管逮到,大多数人会采取积极认错的态度,以此希望博得城管的同情,让城管可以对他们放行。还有摊贩会主动给城管经济利益,谋取信任。“大姐,那你们这里城管管不管呀?”“哪会不管?他们每次来不是要意思意思,就是收东西。”“孩儿他爸每次一看熟识的城管来了,就赶紧递烟,意思意思。除非是特别严格的管理,比如上次世博会期间,一般情况下这样城管也不会对我们来真格的。”这些流动摊贩大多展开了平淡无奇却持续不断的日常抗争。这些抗争的武器有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装疯卖呆和暗中破坏等。这些策略也在流动摊贩与城管的权力游戏中被他们不断实践着。

[1]蒋鸿,刘华.权力的建构与他者——以流动商贩治理为例[J].研究生法学,2009,24(1):51-52.

[2]孙力.论城市流动摊贩存在的利弊与治理[J].现代商业,2009,(14):69.

[3]王怡,瞿萍.城市中流动无照商贩的管理问题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104.

[4]宋琳,胡书芝.城市流动摊贩管理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EB/OL].[2010-08-01].http://www.hnshx.com

[5]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0.

[6]曾伟,丁振国,田深.论构建和谐社区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J].探索与争鸣,2007,(12):119.

[7]蔡冬峻.和谐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转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2):77.

[8]刘雨辰.权力重构视角卜的城市社区民主治理[J].理论导刊,2010,(2):51.

[9]侯静.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J].现代交际,2010,(3):20.

[10]李瑾.论城市化进程中的低端需求——以城市摊贩问题为例[J].城市问题,2009,(3):55.

[11]田必耀.“整编”流动摊贩是民生命题[N].中国人大,2009-08-10(8).

[12]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6).

[13]斯科特,詹姆斯.弱者的武器[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14]董海军.“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J].社会,2008,(4).

[15]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读书,2002,(7).

[16]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2).

[责任编辑 张宇霞]

F299.24

A

1673-291X(2017)20-0176-02

2017-04-19

丁一(1992-),女,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

猜你喜欢

七宝摊贩抗争
误 会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东校)五(3)小白帆中队
Enabling the Movement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实验小学
家有巧手爷爷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七宝的汤圆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