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科学发展宏观经济分析研究
2017-12-10王聪
王聪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经管教研部,西安 710061)
大数据时代科学发展宏观经济分析研究
王聪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经管教研部,西安 710061)
将宏观经济分析当做考察的对象,针对国内外大数据的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和运用情况,全面分析了大数据给宏观经济分析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分析的数据基础和手段进行了丰富;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实行宏观经济分析存在数据清晰、安全,以及在人才培养以及平台开发等方面的大量挑战。
大数据时代;科学发展;宏观经济分析
传统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是比较分析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对当前宏观经济及发展趋势的预判。经济学家现在指出的宏观经济指标是统计部分提供统计数据,包括国民经济总体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等[1]。
但现实的经济发展是很多变并且极其复杂的,同时会受政治、外交等的影响。只是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是难以全面准确预判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此外,指标统计及发布也需要一定时间,这就很难保证宏观经济分析的实时性,导致一部分企业和机构经济决策比市场变化要慢。此外,突发性事件、媒体言论也会影响宏观经济走势,但传统宏观经济分析很少会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分析结果不够精确。
一、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研究中的作用
(一)大数据的发展和作用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早在1980年就在其论术中提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并且将其赞誉为第三次浪潮内的华彩乐章。随后,2011年大数据这一概念在云计算相遇大数据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快速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到目前大数据也没有统一的定义,而其数量大、种类多、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的四大特点被人们普遍认同[2]。
(二)借助大数据探索研究宏观经济分析
虽然大数据是2013年以后才被政府及学者所关注,但是大数据内的非常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关系探讨却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在用电量与经济的增长全部的非常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中,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和用电量的相互关系最为关注。大部分学者认为,用电量特别是工业上的用电量和经济增长相互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及因果关系[3]。
国内学者用VAR和VEC模型探讨了我国的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最后得知,我国电力消费及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同人力资本保持长期均衡。此外,还有研究学者利用河南省年度数据也证实了这点,并且其还发现,短时间内自社会用电量对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关系。郭鹰在研究中也证明了浙江省工业用电量和经济增长为正相关,并且测度得出工业用电量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是1.55。
就国外的情况来看,AnupamDas等人利用系统矩估计方法,通过45个发展中国家1971—2009年面板数据,对用电量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实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用电量和经济增长是积极关系。还有学者通过研究得知了韩国、新加坡等的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因果关系[4]。美国能源信息署通过对前60年能源数据分析后,得知了短期内,用电量与经济的增长趋势相同,而从长期的发展中国家用电量和经济增长趋势一致,但是对美国等这些个发达国家而言,并非如此。
(三)货运量及经济增长
国外的相关学者对货运量和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同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得知货运量,特别是铁路的货运量和经济增长也是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的,并且货物运输和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着交替推拉的因果关系。
二、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分析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背景下宏观经济分析面临的机遇
大数据的四个特征给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十分广泛并且类型多样的数据基础,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宏观经济分析法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十分有利于提升宏观经济分析的客观性、精确性以及时效性。
1.数据规模较大,来源比较广泛,类型多种多样
当前全世界数据每年的增长模式为指数增长,数量十分庞大,在多年积累及统计部门的工作下,宏观经济内积累了很多的传统结构化数据。但是和传统数据比较,大数据一般包含了大量的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如视频、图片等[5]。这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更为广泛和数量更多的数据基础,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分析不单纯的借助传统统计部门数据统计,对宏观经济分析的精确性进行了有效提升,同时还扩展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视阈。
2.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法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当前还很少会使用到信息技术对宏观经济分析,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也比较小,入住软件内统计分析软件主要被使用的是SPSS和E-viws,在线分析以及数据挖掘的应用也比较少。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Hadoop和MapReduce非线性关系数据分析技术,具有很适合非结构数据处理、使用简单和大规模处理等优势,不但能为宏观经济的分析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平台,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法实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对宏观经济分析的客观性、时效性以及精确性都实行了充分的提升。
3.实时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下,很多即时传播数据大量涌现,例如,企业通过微信或是微博第一时间对重要的产品或是人事等信息进行发布、普通的用户实时对某个特定时间或对象发表自己的意见等[6]。这些即时传播的非机构化数据对宏观经济走势有着极大的影响。借助大数据的软件处理平台,可以实施追踪并且搜集这些即时数据,此外还能快速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对宏观经济分析的时效性进行提升,给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赢取决策时间。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分析面对的挑战
1.清洗数据困难
借助大数据对宏观经济形式分析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数据的可靠性,也就是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另外大数据存在多源性,其中大量的数据是产生自网络,价值密度比较低,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数据的噪声比较多[7]。此外,除了结构化数据外,大数据更是包含了各种形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整合十分困难。进而造成了数据的清洗以及解读难度较大。
2.难以保障数据安全性
当前大数据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数据安全。就宏观经济分析上来看,大数据采集和处理使得相关更加敏感和具有价值的数据高度集中,对于潜在攻击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更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导致国家、企业和个人安全存在隐患;还有就是,借助基础技术在维护数据安全上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3.人才缺乏
虽然大数据的概念早在1980年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大数据在近几年才开始快速发展。可是就全球情况看,可以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实施宏观分析的人才数量并不多,这在使用大数据实行宏观分析的开展中是最大的制约因素。除此之外大数据处理平台的开发程度比较低,尤其是适合宏观经济分析的大数据处理和采集平台还需要被进一步开发[8]。
三、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分析对策
要想实现大数据可以在宏观经济分析内深入运用,就要实现政府、研发机构、个人、企业等的共同努力,在数据安全、统计、研发机构以及个人的同时努力下,展开有效合作,充分对大数据带来的智慧进行挖掘,从而对宏观经济分析的客观性、时效性以及准确性进行提升。
(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基于国家高度对大数据和宏观经济分析应用展开重视,并且要从资金、制度和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大力支持,切实做好大数据的安全保障,引导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大数据发展环境。
(二)推进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宏观经济统计部门必须扩展宏观经济数据的采集渠道以及数据类型,强化数据的采集、保护、管理和存储,进而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9]。此外,还要将其作为切入点,确保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对大数据的共享制度展开研究,给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更为便利和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宏观经济分析的大数据研究技术水平
积极鼓励计算机算法研究人员和宏观经济分析人员的密切合作,在了解宏观经济分析特征和掌握宏观经济人员需求上,给宏观经济分析制定适用性强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平台,对大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开发环境实行优化,充分提升大数据的去冗降噪技术,给宏观经济分析人员创造良好的大数据运用环境[10]。
(四)强化宏观经济分析大数据人才培养
鼓励培养具备宏观经济分析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复合人才,强化宏观经济和计算机领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大数据技术人员给宏观经济分析人才提供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培训,并且在实行高校对宏观经济人才的培养中强化储备宏观经济分析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结语
当前,我国的大数据研究和运用才刚起步,借助大数据资源和方法实行宏观经济分析并不常见。信息爆炸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宏观经济分析工作带来了大量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注重和加强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的运用。
[1]申红艳,吴晨生, 铁梅,滕飞.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14,(63):19-25.
[2]刘涛雄,徐晓飞.大数据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15,(1):57-64.
[3]杨锐.以统计学为核心知识体系的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25-26.
[4]刘锋昌.大数据与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28-29.
[5]胡新顺,邢凤娇.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相关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26):245-246.
[6]翟玉芬.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问题研究[J].市场研究,2016,(1):48-50.
[7]粘书婷.大数据与宏观经济监测预测文献综述[J].现代商业,2016,(8):80-81.
[8]陈泓霖,马敬.大数据时代下的宏观经济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6,(5):109-110.
[9]李杨翼,熊昊 .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11.
[10]张永生.浅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现代国企研究,2016,(16):146.
[责任编辑 杜 娟]
F015
A
1673-291X(2017)20-0007-02
2017-04-26
王聪(1980-),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从事宏观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