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思想的演变及启示

2017-12-10李杭灵蒋智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学派经济学供给

李杭灵,蒋智华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昆明650221)

供给侧思想的演变及启示

李杭灵,蒋智华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昆明650221)

我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经济状况也呈现出明显的供需错配,以需求刺激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已明显受限,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供给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宏观理念,但在西方经济学说中由来已久。为科学借鉴西方供给管理和改革的思想与经验,梳理了西方经济理论中供给侧思想的发展脉络——从重商主义时期的萌芽到供给学派的实践,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供给侧思想;演变;启示

一、供给思想的萌芽:重商主义与古典经济学派

中世纪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海外贸易的暴利使得人们狂热于贸易带来的财富,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成为资本积累的有效手段,重商主义流行。重商主义者信奉货币是唯一的财富形式,因此集中资本强化生产,形成优势加大出口,更主张实行各种贸易保护政策,以实现巨额的贸易顺差,获取大量金银。在他们的政策主张中,涉及供给方面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实现环节占据了大部分内容,比如,要求对本国不能生产的原材料免征关税、反对影响商品流通的任何国内费用和税收,甚至通过殖民主义来开拓海外原材料供应地和市场……反映出重商主义对产品实现的极致追求。

重农主义即法国的古典经济学派,出现在重商主义结束时期。该学派认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点在于农业,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如果没有可靠的农业生产作为基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发展。因此,重农主义学派鼓励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推行集约化的农场生产,追求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率的提高。为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他们更主张保护私有产权以释放生产要素的内在潜力。

亚当·斯密于1972年出版《国富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开创了古典经济学派。该书的主要内容,一是论述国民财富的性质,提出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是实现国家的富裕或者说是税收的充裕,而是民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讨论经济发展的实现方式,提出劳动是供给的源泉,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是扩大劳动人口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亚当·斯密对社会生产的重视,表明他将经济增长的动力归结于供给侧,认为发展经济的方式就在于提高供给水平。他也是第一位提出生产不可能过剩的学者。“某个特定的商人,其仓库有过剩的产品,他有时可能会因为不能及时卖掉而遭受灭顶之灾,但一个国家不可能出现同样的情形。”他的这一观点也被认为是萨伊定律的最初表述形式。

虽然这些学派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但他们都将供给作为经济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起点,对经济问题的讨论都集中在供给方面。所以,这一时期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系统化的供给思想,但从他们零散的政策主张中可以窥见供给管理思想的萌芽。

二、供给思想形成的标志:萨伊定律

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著名的论断:“供给创造需求”。他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交换的媒介,任何参与经济的主体生产并销售商品的最终目的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品和投资品。“当一个产品一经产出之际,即在它自己的全部价值限度以内为另一个产品提供了市场。”从这个角度看,每单位商品生产出来时就已经为其他商品打开了销路,即每单位的供给创造了一单位的需求,“是生产开辟了对产品的需求”,生产创造了购买手段。

根据这一基本观点,萨伊提出“经济始终是均衡的”,不可能出现产品过剩和经济危机。“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充斥过剩的现象,绝不会永久继续存在”,即使出现某一商品供给过多而亏损、另一种商品供给不足而赚取“过多的利润”,市场的调节作用也会使得过剩产品退出,吸引更多厂商参与生产供给不足的商品,从而回归到均衡的状态。所以,很多表面上看似由需求不足引起的产品滞销,实质上是因为其他某一商品的供给不足,无法与之实现交换。

依据这一理论,当经济出现问题时,根本原因就在于供给的不足或不协调,而不是需求方面的不足——供需矛盾的根本点在生产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只会在供给方面找到。

三、对供给思想的颠覆:马尔萨斯与凯恩斯革命

从重商主义到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侧作为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的思想一直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流思想,萨伊定律被古典经济学奉为圭臬,古典经济学占据着社会主流经济思想的地位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

在此过程中,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这一论断进行过批判,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有效需求可能不足”的理论。他指出,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雇佣工人付出的工资必然低于工人生产出来的价值,否则无法得到利润。所以,工人没有能力买回全部产出品,而资本家虽然会以资本品的形式购回一部分,却出于积累财富的目的并不会消费掉所有利润,所以产品总有剩余。因此,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需求的扩大。一是非生产性消费的扩大,应该加强不事生产的地主阶级的利益以消费掉社会上的剩余产品,维护经济运行;二是提倡政府公共事业支出的增加,甚至认为战争可以作为消除供给过剩的手段。他的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929年经济大萧条出现,人们对古典经济学理论失去信心,凯恩斯的《通论》风靡世界,成为西方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他在肯定古典经济学的市场调节作用前提下,指出市场的自动机制实现的平衡并不足以使产出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而是到达一种需求不足的水平。通过对“消费倾向递减、投资需求不足和流动性陷阱”三大规律进行论述,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结论。要实现经济发展、发挥生产要素潜力,就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人们的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尤其是对萨伊定律的一种否定。他认为,是需求决定供给,而不是供给决定需求——人是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来参与社会活动,而自发的需求又有天然的瓶颈,所以需要政府采用一定的刺激手段去扩大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应的供给方面进行调节,才能实现发展与繁荣。

四、供给管理思想的实践:供给学派

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陷入滞胀之中,一方面物价飞涨,另一方面失业率攀升、厂商开工率和生产力率低下。凯恩斯主义难以再发挥作用时,诸多经济学派都依据自身理论积极提出对策,其中供给学派得到了美国里根政府的青睐脱颖而出,结合货币主义理论也成为了英国撒切尔改革的指导思想。

供给学派因重视和强调经济供给的作用空间和反对凯恩斯主义需求学派而得名,虽然因为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而被很多经济学家视为政治闹剧而非经济革命,但他的确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否定,即对经济循环的重点从需求方面转向供给方面;政策上,掀起一场社会变革,即从国家干预主义转向自由主义。以罗伯特·蒙代尔、亚瑟·拉弗、费尔德斯坦等为代表人物的供给学派,着眼于供给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以“萨伊定律”为信条,重点考察影响经济产出和实现的主要因素。最核心的理论内容是主张大幅度减税,从而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刺激。

里根经济学就是供给主义、货币主义和传统的政府预算平衡理念的混合产物,核心是“小政府、低税收、少干预”。政策内容一是大幅度减税,主要是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提高起征点和降低边际税率,从而刺激产出;二是减缓和稳住货币增长速度,促使通货膨胀下降;三是大力缩减政府开支,尤其是在福利支出方面降低财政负担;四是减少政府管制,恢复市场经济活力。

英国的撒切尔主义与美国的里根经济学颇为相似。撒切尔改革的重点,一是控制紧缩银根和严厉的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二是减少政府干预,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三是削减公共支出,改革税制;四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政府管理。总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需要补充的是,供给学派虽然以萨伊定律为信条,但并不是萨伊定律的复活。萨伊定律提出之时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蓬勃发展阶段,因此主张经济应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反对任何性质和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而供给学派出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渗透时期,该学派的主张也与政府行为密不可分,并不是反对国家干预,而是调整国家干预的方向和内容,把国家干预的程度和范围调节到最适限度。

将国家干预调整到适当范围也并不代表放弃政府参与市场经济,相反,正是政府力量帮助社会实现了经济转型。里根政府与撒切尔政府除了通过强硬的政治手段使得经济成功转轨,更是积极扶植第三次科技革命,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高新技术发展,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类社会迎来了新经济时代,整个世界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1]贾康,苏京春.供给侧学派溯源与规律初识[J].全球化,2016,(2).

[2]杨鲁军.关于供给学派的几点评论[J].世界经济文汇,1983,(4).

[3]袁乐平.萨伊定律的历史命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12).

[4]何问陶,王成进.经济学对供求关系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5,(6).

[5]郭熙保.从需求经济学到供给经济学—供给学派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1989,(5).

[6]李栋.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实践及借鉴[J].税收经济研究,2011,(5).

[7]康珂,周幼曼.供给学派与中国经济转型[J].理论研究2013,(12).

[8]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吴宇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0]胡培兆.有效供给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柯 黎]

F11;F121

A

1673-291X(2017)20-0005-02

2017-04-20

李杭灵(1992-),女,江苏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思想史研究;蒋智华,女,硕士,教授,从事产业经济、经济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欢

学派经济学供给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简明经济学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