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兼论“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2017-12-10

当代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市 524088)

浅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兼论“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鲁亚菲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市 524088)

文章试图从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划分为两个部分的合理性入手,通过分析中国在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的原因,探究“两个三十年”的关系本质上讲还是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进而从总体上,客观地、全面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便我们统一思想认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么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对于此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字面意思上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包括毛泽东思想的,这引起来人们的争论。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便于全党、全民统一认识,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为两部分的合理性

时代在变,我们的理论内容也要变。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所强调的是“革命与战争的相辅相成”,在理论方面主要讲战争。到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毫无疑问就是斗争,要斗倒“三座大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人们当时人的的局限性,本应该要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都置之不理,却错误的出现了“反右倾”扩大化,以及后来更严重的的“文化大革命”,所以某种程度上毛泽东思想讲的是“斗争的哲学”,是关于在一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怎样建立社会主义的学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部分包含了许多合理的成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后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的是“改革、发展”,是围绕怎样在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展开的,是讲的“发展哲学”。

从民主革命年代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到迈入新世纪,中国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到如今的世界大国,其间面临了多少的困难,解决了多少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如今,在新世纪,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达到求真务实。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理论的飞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包含了许多闪光思想,对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我们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两个“三十年”的关系问题。即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与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同志认为我们应当坚持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模式,认为改革开放使我们变“资”,变“修”了;而有的同志认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是中国失败的探索,应该否定,大力歌颂改革开放;也有的同志比较中肯,他们认为,对待两个“三十年”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武断地判定哪个“三十年”对与不对,我们应当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到这两个阶段,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是我们不可抹杀的历史,我们更应当看到两者的联系,而不是紧紧抓住区别不放。

1、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原因

1978年是决定命运的一年,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2、时代主题的要求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邓小平敏锐的发现时代主题已然发生了变化,“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主要是“东、西”问题,而发展问题主义是“南、北”问题,这其中“南、北”问题即发展问题是主要的。在中国当时刚经历了“反右倾扩大化”’、“文化大革命”几十年的动荡,社会生产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急需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世界各个国家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努力发展本国经济,收到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更让中国看到了希望,中国的经济要快速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显然注意到了,在时代主题的呼唤下,开启了改革开放之路。

3、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劳永逸,社会主义社会也是有矛盾的,只不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有优越性,他可以通过本身的自我完善、优化,从而解决矛盾。随着实践的发展,社会矛盾会不断地凸显,我们要及时的改革、调整不合理的体制,使它们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4、历史经验的总结

研读近代中国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清朝大门,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世界的联系只会越来越紧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立足之地,就必须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家庭,学会和各式各样的国家交流与合作。

三、历史、客观地看待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两个“三十年”的关系,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合理解答,可以解除同志们的疑惑,统一人们的认识,以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够更加顺利的展开。

1、一个逻辑前提

两个“三十年”关系的问题本质上讲,还是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部分是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很显然,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总体上是不成熟的,是不能划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

2、一个注意

我们要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部分的思想与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正确认识到“反右倾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在主观目的与实践结果上的差异性,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这点上,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和毛泽东同志都做了科学评价。

3、两个认识

首先,从理论渊源上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开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阶段,两者同出一源,都是中国化的产物。他们是同一个动态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不应当割裂地看待问题。

其次,从逻辑起点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是“兴于毛,成于邓”,在毛泽东时代,共产党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虽然后来由于种种的原因,制定的正确政策没有贯彻实施下去,但是却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全面的过程,理论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实践的发展也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阶段成果是一脉相承的,两者有着相同的理论品质。在对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对于毛泽东思想,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应该看到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他们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孜孜不倦的探索,为以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出现待定了基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时的环境下,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包含了许多闪光点,比如《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到了新高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等等。

其次,毛泽东思想没有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并不是故意贬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而是为了更加突出毛泽东思想在整个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更加完整的发挥其作用,把毛泽东思想单独写出来是为了更加突出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地位。这点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夺取建设小康新社会而奋斗》中已有科学的表述。

最后,随着时间得发展,我们的理论也要跟紧时代的步伐,我们不仅要实事求是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更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地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五、结语

我们应当以历史的眼光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应该激进地用一种思想去否定另一种思想,不应只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更应该看到差异背后的原因,全面地了解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我们的思想要具有深刻性,我们要透过差异的表面现象,认识到产生差异的本质,以便我们更完整准确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杨瑞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十个理论问题(续一)[J].教学与研究,2010(8).

[3]杨凤城: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4).

[4]李捷: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探源[J].教学与研究,2008(6).

(责任编辑:占雨秀)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实现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述评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