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2017-12-09罗健
罗 健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高邮 225600)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罗 健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高邮 225600)
目的:比较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57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28例患者,乙组中有29例患者。对甲组患者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乙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用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相比,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身体康复的时间。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该病可分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和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两种类型,其中多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临床研究表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来源于胆囊内的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直接在胆总管内生成的结石[1]。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腹痛等,病情严重时可并发肝脓肿[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该病。但过去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其术后的身体康复。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进一步比较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57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中,有女11例,男17例,年龄为22~85岁,平均(52.7±11.4)岁。在乙组中,有女14例,男15例,年龄为24~87,平均(53.4±1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临床上规定的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2)具有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指征。3)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患有恶性肿瘤。2)临床资料不全。3)患有血液系统疾病。
1.3 方法
1)对甲组患者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其肋缘下做一个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找到胆囊。分离并切除患者的胆囊,结扎其胆总管。将其胆总管纵向切开,探查结石的位置。将患者胆总管内的结石取出,然后冲洗其胆总管。用T型引流管对患者进行引流,用3-0号可吸收线缝合其胆总管。缝合完毕后,将T型引流管经患者右锁骨中线的肋缘下戳孔引出。最后缝合其手术切口。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2)对乙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头高脚低的右高斜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采用4孔法对其实施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将患者的胆囊三角充分暴露出来,离断并结扎其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切开患者胆囊的浆肌层,用电刀切断其胆囊系膜。用肠耙牵拉其十二指肠,充分暴露其十二指肠的韧带。在患者十二指肠上方的2 cm处分离其胆总管前壁,并在前壁无血管的区域内将其胆总管壁纵向切开0.8 cm ~1 cm。将患者胆总管内的胆汁吸净。用取石篮将其胆总管内的结石依次取出。用T型引流管对患者进行引流,用3-0号可吸收线缝合其胆总管。缝合完毕后,将T型引流管经患者右锁骨中线的肋缘下戳孔引出。最后缝合其手术切口。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用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用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用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该病。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取出患者胆总管内的结石,但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易使其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切口感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从而影响其身体康复[3]。近年来,临床上使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相比,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微创、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4]。但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临床医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其详细掌握腹腔镜的相关知识,且能在腹腔镜下进行熟练的手术操作[5]。虽然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完全取代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还需要一段的时间,但其必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相比,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身体康复的时间。
[1]张奇志,肖小芬.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74-75.
[2]陈新桂,黄河,杨培生,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2(1):25-29.
[3]汪意青,顾强,徐红星,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3):363-365.
[4]梅锋,李春平,黄爱飞.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18):78-80.
[5]张寰.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8(1):47-49.
R575.7
B
2095-7629-(2017)15-0099-02
罗健,男,汉族,1981年2月出生,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