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研究

2017-12-09郑卫华

天津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智能

◎文/郑卫华

天津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研究

◎文/郑卫华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面临“双向挤压”的中国制造业进入了提质阶段,“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了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本文从高端制造业的内涵入手,继而分析了天津制造业问题,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传统产业转型、人才培育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高端制造业;制造模式;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是众多发达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采取的重要国家战略。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机遇,实现了经济上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然而,随着资源、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成本优势渐失,不仅高于东南亚、南亚、东欧,并且达到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0%以上。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则利用资源成本优势快速崛起。“双向挤压”迫使我国经济转换动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以“中国制造 2025”为纲领,发展高端制造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

(一)高端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

现有文献中对未来主要发展的制造业,主要存在着两种说法,即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来源于英文“Advanced manufacturing”, “advanced”有先进的、高等的、高深的等含义,在众多的文献中也将其翻译为 “高端制造业”,如美国的“AdvancedManufacturingInitiative(AMI)”译 为“高端制造计划”。我国政府文件中通常表述为 “先进制造业”,近几年更多的学者开始使用“高端制造业”一词。从词汇来源角度,高端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只是“AdvancedManufacturing”的不同译法。

我国学术界对高端制造业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解释,较为常见的定义是从行业和产业链两个角度进行界定。行业角度是指制造业中利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产业链角度是指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高端化改造升级。从以制造技术为关键因素的“单因素”论来讲,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①的概念也是一致的。我国学术界对先进制造业的研究较为深入,其内涵不断延伸,相继融入了制造模式、管理模式等因素,并普遍关注了技术、环保、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综合因素。

(二)高端制造业的界定

高端制造业是代表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产业形态,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在产业演进的时间维度上,高端制造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序列更替,不同阶段的高端产业各不相同。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总体导向。宋耘(2010)认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高端制造的重要标志,其与传统制造业区分的关键是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新模式的创新应用。

二、高端制造模式典型类型

(一)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与智能制造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促使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变革,数据、传感器、零部件成为新工业的三个基础。柔性化、智能化、敏捷化、精益化、全球化和人性化融为一体,人机物协同度不断加强、研发周期不断缩短、生产弹性不断增强。智能制造的关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制造强调将数据转变成有价值属性的信息,网络化制造强调对市场特定需求的响应速度,可以说,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无论是德国 “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甚至智慧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没有数字制造和网络制造的现实基础,智能制造只能是空中楼阁。受到广泛关注的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高效低耗的网络化制造模式。

(二)解决用户问题的服务型制造

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经济后,制造和服务的边界相互融合,实现了从 “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世界500强企业收入的25%为服务收入,其中19%的企业其服务收入已经达到总收入的50%,GE来自于 “技术+服务+管理”的服务业务超过了70%。制造业不断重构,产业发展出发点从产品端生产力需求向以用户端价值需求转变,物理产品向产品服务系统转变,产品(服务)提供者与用户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向客户价值共创伙伴关系转变,价值链企业间从零部件供应向制造流程协作转变,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协同优化,以用户为主线,各利益共同体协同的价值网络逐渐形成。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制造业共享经济、线上线下服务、供应链专业服务等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型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商业模式的主流。

(三)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20世纪 90年代由美国工程师学会提出,现已经在全世界广泛推行。封闭循环与产业共生的新型工业模式,能源回收、储存和新能源技术实现工厂能源自给的新型能源模式,无废弃物加工制造等不断创新发展。国内外一些行业的领先企业已着手建立涵盖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体系,从再制造向设计、制造、使用延伸,实现了包括设计、材料、工艺、生产、包装、回收在内的绿色制造,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天津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市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深厚,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固化,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一)发展现状

1.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2017年第一季度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94.1%,其中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四个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2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4.4%,其中,计算机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5.2%和14.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市场主体方面量质均得到提升。2017年第一季度新增科技型企业3197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116家,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为主。

2.制造业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2016年,天津市科技型企业中48.3%为制造业企业,其研发投入占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总和的72.6%,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4.1%,注册商标超过万件,天津市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40家。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进入《中国高企创新能力1000强》名单。

3.制造业创新体系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6年,天津市制造业领域拥有科研院所55家,工程中心19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11家。清华高端院、天津中科先进院、GE智能制造技术中心等效能逐渐显现。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平台不断引进,人工智能研究院、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平台等正在筹建。科技金融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智能制造是海河产业基金的重要投资方向,总规模300亿的智能科技产业基金以打造中德工业4.0智能制造中心、集成电路中心、汽车电子和无人驾驶中心、智能交运中心为主要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天津市产业转型较快,但产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R&D投入强度较低。201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平均水平。其中,以R&D投入强度高为特点的高技术产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比例只有46.5%,R&D投入强度为1.95%,低于2%的国际标准,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只有1.16%,未达到天津市制造业平均水平。研发人员少。规模以上企业R&D研究人员占R&D人员的比例为33.1%,发达国家这一指标普遍在60%以上。“2016年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天津排名第9。

2.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亟待加强

天津市产业体系相对完备,但是产业链比较短,处于中低端环节,一些大型企业仍处在产业链中加工、组装环节,高附加值环节往往都在企业外部,企业对外依存度高,相关配套的设计与研发服务总量小,增加值占比偏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匹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尚不能对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

3.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天津制造业仍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工业 2.0、3.0”阶段,距离智能制造还有很大一段距离。2015年天津市“两化融合”指数为81.61,位列全国第11位,其中工业应用指数70.09,位列15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浙江(94.04)、安徽(88.22)、山东(85.78)等省市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河北省 (70.24)相当。企业内外部海量数据价值没有被真正挖掘,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四、天津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首先,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导科研机构面向企业开展合同科研,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其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探索协同研发等网络化研发模式,加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前景好的财政性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发挥企业在研发方向选择、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再次,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创新设计、研发服务、大型仪器共享、品牌培育、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降低企业产品开发成本。

(二)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理念先行。依托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加强企业家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理解,增强企业家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新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制造业模式创新新常态。其次,要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保障。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的研发能力。建设工业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大数据服务评估、评测、检测认证服务,培育一批大数据专业服务机构。再次,要培育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助力。培育一批信息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进程,逐步实现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横向集成。

(三)加强产业科技人才培养

人才是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化时代,学习型敏捷企业是制造企业转型的目标,敏捷组织内除了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端研发人员,全体员工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员工专业技能将由点向面延伸,智能设备需要员工具备人机交互的能力,柔性流程需要员工的专业知识向工序的上下游横向拓展,员工角色将从体力劳动者转变为编程、监控和决策者。因此,天津发展高端制造业,除了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之外,加强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样不能忽略。要鼓励校企合作开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建立面向工业控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的实训平台,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运行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理论与操作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国际先进工控技术标准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以应对物联网和务联网引发的新的全球化需要。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爆发式涌现,制造业需要学习型人才,因此要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等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建设一批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帮助员工应对知识的更新和迭代。

(四)加强制造业科技金融体系支撑制造业发展

科技金融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天津针对制造业设立了海河产业基金,并建立了覆盖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担保资金的引导基金体系,科技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是科技金融在支撑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小微企业依然存在着普遍的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对制造业的发展,还应进一步拓宽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通过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进一步消除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障碍;根据制造业企业不同阶段对资金需求和风险收益特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提高制造业科技贷款的审批效率,建立基于企业成长状况的风险共担和收益动态分享机制,积极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满足科技型制造企业的资金需求。

注释:

①先进制造业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在产业价值链中大规模采用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高精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和集约化生产的一种产业类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等催生的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I)和先进技术化的传统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Ⅱ)两种产业层次类型。

[1]民革杭州委员会.杭州加快高端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考[J].杭州科技,2016(6).

[2]宋耘.多维度可靠性e化管理及趋势 [C].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在线出版,2011.

[3]王诵诗,胡小军.厦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1).

[4]贾军.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锁定形成机理及解锁模式[J].软科学,2016,11.

[5]霍春辉,刘建基.云制造模式影响制造业集团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 [J].中国科技论坛,2016,10.

[6]姜红.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路径探讨——以青岛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4(5).

[7]张伯旭,赵剑波等.服务型制造的模式创新[J].企业管理,2016(11).

F424

A

1006-1255-(2017)12-0003-05

郑卫华(1979—),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邮编:300011

张丽恒

猜你喜欢

高端制造业智能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归心中国制造 情系精密高端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为什么说“高端鲁酒”的希望在“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