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育课堂教学自制器材的实践与思考

2017-12-08陶孝利��

考试周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教学优化体育器材

陶孝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的经费提高,大部分学校体育器材配置都相对比较多,但也有一些器材在日常的教学中并不实用,体育教师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体育教师应要学习老一辈体育教师的动手能力,自己动手,利用废旧器材,开发体育器材,自己动作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器材,不但能提高孩子们的体育课堂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育器材;自制器材;教学优化;资源开发

投掷课是小学阶段经常上的体育课程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除了高段学生的铅球、垒球上课还比较正常,在一二年级的投掷课上,由于采用了体育器材配置的沙包进行教学,往往一节课下来沙包已经遍体鳞伤,等到下一节课再上投掷课时,大部分沙包被砸得沙包粉碎性骨折,沙子散了一地。还有的在投掷练习过程中漫天飞沙,一不小心会飞入到孩子的眼睛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生马上就兴趣大减,学习积极性就不高了。所以我在课后,好好思考了一番。笔者在想如何能利用废旧器材,自己动作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器材。有一天,我把上过公开课的一些自己做的轻物投掷的球分给学生练习,乒乓球里面放米粒,再用绸布裹住,变成一个有声音的彩球,再给彩球加个尾巴,就成了会飞的流星球。孩子们爱不释手,一节课都是兴致勃勃,往地上砸的小朋友动作都改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扔得高,流星球才会有个弧度,从远处坠落,划过天际的感觉,不用教就把投掷的动作要领掌握了,而且安全性非常好。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用家里的舊布、大米或者黄豆,做个小沙包,然后奇迹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沙包,他们上课的时候爱不释手,特别骄傲,学习也特别有兴趣。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了,我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自制器材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如何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 变枯燥为趣味

学校现有的一些器材,大多是统一采购的,一般都是常规标准,普适性强,从制作形式上看,比较单一,如:栏架是用来练习跨栏跑的,小学生则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没有跨栏这个教学内容,那么通过自制设想,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门”来进行足球射门或者投掷入筐等游戏活动的练习,还可以进行障碍跑,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钻过栏架,或者爬过栏架等作为障碍,进行趣味挑战练习。而有些器材从制作材料上看,则略显枯燥,比如实心球,只能被用来投掷吗?不是的,还可以把实心球当作是标志点,或者是“足球”“手球”,利用它重、不易滚动的优点,开发它的其他各种潜能,使得一堂略显死板的实心球课变得更加生动欢乐。

而有些器材是学校没有采购配备齐全的,比如跳高架,只有一个,那么学生练习跳高则需要利用其他器材。皮筋、长绳、短绳、简易跳高架,这些都需要老师和学生自由发挥,借助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对原有器材进行一些修改和补充,那么,可以化枯燥为趣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 变机械为灵活

现在的体育课,都是“教师分发器材——学生练习”这样的状态。如果教师没有提供器材或安排具体任务,学生便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他们已经慢慢失去了自己玩的能力,只会机械式学习,失去了更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游戏课上,他们爱玩游戏,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创造新的游戏,非常依赖由老师来组织。

如果利用自制器材,则会改变一些现状,因为自制器材要在充分理解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制作前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讲解,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构思,一起设计,创造性地制作。如纸球,如果只是一团报纸,则会马上散架,所以需要用胶带纸包住,而如何让这个球变得与众不同,色彩缤纷,则马上想到,可以用破旧的布料再包一层,然后缝上,就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足球了。如果想要练习颠球,还可以给足球做一个尾巴,一个可伸缩性的尾巴,不需要用的时候就塞进布的口袋里,慢慢地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 变大众为个性

学校里的器材多种多样,但不是每一种都是适合学生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的是轻便、安全、有效的器材。比如羽毛球,低年级学生不会打,可以使用板羽球,短柄,易掌握;比如篮球,低年级学生可以使用小篮球,轻巧,易练习,与高年级的大篮球有所区分;比如跳远,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垫子、呼啦圈、自带的跳绳等进行辅助训练。

老师在选择器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注重器材的趣味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器材的实效性,在教学设计方面,利用不同的器材会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学生学习更加快乐。

而自制器材是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学生会对它们有感情,会想方设法去表现,去利用这个器材,所以无论运动能力好或差,孩子们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能力不同,制作出来的器材那也是不同的,都是适合自己的,教师可以在观察中,对个别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四、 旧物变废为宝

学校常常会有一些消耗的或者被损坏的器材,扔了可惜,利用合理则变出一种新的器材。

比如小学生实心球课,可以用废弃的瘪篮球代替实心球,一来是环保,二来使教学效果更好,瘪篮球比好篮球更容易掌握,因为瘪篮球不会滚得很远,而且在课的下半部分,可以用瘪篮球当作帽子,顶着走路发展平衡能力,或者当作标志物障碍柱进行跑步之类的接力比赛。一物多用,绝对是废旧材料的典型利用。再比如可以把学校破损的,漏网的羽毛球拍,摇身一变,变成孩子们赶“小猪”的“木棍”,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能力,也可以变成体操课中的体操棒,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

总之,自制体育器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好的帮助,并且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我们在制作体育器材时要注意制作的科学性。首先,要注意制作的体育器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其二,要符合学校的运动场地和一些运动项目特点;其三,学生在自制器材时,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制作过程,加大自制器材的实用性。比如用塑料瓶、易拉罐这种生活中简单可以收集到的废旧物品,做一些简单的哑铃,高跷,都是具有可操作性。自制体育器材不但可以弥补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节约经费,而且激发了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善于发现,并且尝试制作,那么我们以后的体育课会越来越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教学优化体育器材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