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2017-12-08刘俊��

考试周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高中体育

刘俊��

摘要:本文对当前存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思考,认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教师因素是其主要原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影响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预防和化解,使高中生端正体育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它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对人造成了超出其本身承受能力范围外的压力,从而使其产生对抗性的情绪和行为。进入青春期的高中生,在体育的学习中常会表现出“逆反”心理和情绪,类似于上课时走神,练习不认真,故意不按教师所教去做,常常与教师要求反向行之,严重者还有顶嘴和动手的过激举动。这种不良心理与情绪如不及时进行预防和化解,不仅会给学生体育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存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影响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使高中生端正体育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

一、 “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 学生自身因素

高中生因身体处在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型期,其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其中“自我意识”表现得更加明显,求知欲与自尊心迅速“膨胀”,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与愿望,希望不再受成人的“控制”。但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尚未真正成熟,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无法从成人或者家庭的制约下摆脱出来,所以会产生多重的矛盾心理,在现实与理想、理智与情感等矛盾冲突下,产生“逆反心理”。

(二) 教师教态不端正

体育教师教态多表现为粗暴且简单,语言生硬,表情冷酷,行为粗野,而且对差生比较蔑视,经常给予不公平待遇和不公正的评价,让很多学生在觉得老师“可怕”、体育“难学”的同时,还会产生反感、悲观的情绪,非常容易激起他们“抱不平”和“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三) 教师教法不当

教法呆板,形式单一是存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体育教师常常给学生过多限制,在技能培训上也习惯生搬硬套。而且體育教师在语言表达上也常有示范不当、讲解不明、质量欠佳等问题,让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失望的情绪,也感到没有一个自由且宽松的,能够进行个性化发挥的空间,所以在体育学习上要么随波逐流,要么丧失信心,长此以往,对体育学习会越来越抵触,对教师也越来越“逆反”。

二、 预防和化解“逆反心理”的对策

(一)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逆反心理”既然是一种心理疾病,那么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治愈学生“逆反心理”的一剂良药。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以情待人、以理服人,既要用熟练的体育技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身上的体育精神与专业魅力,又要在教学中用亲近友好、诚恳谦逊的行为,用客观公平、科学合理的评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可以敞开心扉,放松心灵,学生只有先从心理上接纳、认可教师,才会逐渐接受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和心理疏导。

(二) 优化调整教学方法

要在体育教学中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重教法的改进与优化,要让体育学习内容与形式对学生来说,时刻充满新意,充满挑战,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收获,让他们觉得体育既有趣又有用,从而逐渐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1. 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直面学生差异,通过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区别对待”。如在教学生“投篮”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活动,尝试投篮,根据他们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如低层次的学生先学习立定投篮,只要投中即可;中层次的学生学习三步投篮,并要求投中率在40%以上;而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三步投篮且投中率80%以上。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同样也能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慢慢的会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起信心,进而产生兴趣,就不会再排斥体育学习,更不会再排斥体育教师。

2. 另一方面,为学生“量身定做”合适的目标。很多学生的“逆反心理”来自于学习难度的攀升,让他们看不到希望,所以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所以教师综合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宜他们水平的“期望目标”,帮助他们在技术、技能学习上能够达到预期的程度,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及时给予帮助、指正和鼓励,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仍旧能够做到坚持不懈的意志。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新颖多变的学习形式、难度适当的期望目标,会让学生逐渐摆脱怕练、不练的消极状态,而是主动的多练、爱练。尤其是体育差生,让他们多看一些运动员的专业技术图片、影像以及比赛,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拓,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体育兴趣,并产生积极的进取动机。

总之,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固有其自身因素,但关键因素还源于教师,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对学生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体育教育者应勤于反思,善于总结,要通过改变教态、优化教法等多种形式,为高中生创建一个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东.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06):132.

[2]沈勇.高中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1,(87):136-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高中体育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补课风波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