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7-12-08汪春泉

科技资讯 2017年30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汪春泉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30.215

摘 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众多的新型行业,而在这些行业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减轻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目前我国发展大趋势的要求,也是我国新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项目。为此,本文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促进策略给予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c)-0215-02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伴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已被提上日程。大部分高校已经逐步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安排、教学任务等的布置上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所占的比重,并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也积极调整计划安排,使教学更加贴合实际,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但是,在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体表现为,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教育,当学生们习惯了被动接受教育之后,其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学生依旧未能及时地转变其思维模式,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不愿意面对毕业之后进入到社会工作的压力。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观念不足,再加之高校方面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远远不足,这就使得大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和能力。通过以往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较来看,一些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主力军都是高校大学生,而在国内,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明显不足,在中国行业创新和发展中发挥的力量还不够,因此必须要积极地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兼顾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原则

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且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从整体上来说,传统教育对于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培养。然而,传统教育缺乏的是创新意识和人生目标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失去人生的方向。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学生的创新理念,帮助学生规划人生新目标。

2.2 兼顾创新性与实践性的原则

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进行学术和理论方面的创新,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只有让大学生通过创业实践进行锻炼,才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教训,为以后大学生真正走向社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兼顾一致性与差异性的原则

首先要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一致性,这是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决定的,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公平公正,并进行全面的开展。同时,又因为不同的学生所选择的專业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每个人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关注并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做好个体教育,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

2.4 兼顾主动性与互动性的原则

在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并做好引导工作。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重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未来创新创业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提供有实践意义的帮助。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运行机制

3.1 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目标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并且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以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此,首先高校要借助校报、广播、网站等媒体宣传作用的发挥,来深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还要选取高校中创业优秀典型学生代表回校对在校学生就自身的创新创业成功经验开展演讲,以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其次,高校应结合其办学特色以及各专业教学方向,树立以培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深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互融。

3.2 设计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设计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设更为多元化的学科,供学生自由选择,将一些社会急需的人才相关学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占据的比重提高,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另外,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当包含的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使大学生形成一种创新习惯,并运用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

3.3 创造更有利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高校应当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大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来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在获得专业人员的建设性指导,为以后步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具体而言,首先,高校应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例如,学科竞赛应加强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对参赛选手的道德素养、道德行为、道德处罚等进行限制,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学科竞赛应加强重视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过程,通过艰难的竞赛过程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学科竞赛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将职业道德素质融入到学科竞赛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观念。另外,学科竞赛应积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其次,构建创业教育平台。这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实验中心、网络创业实验室、创业模拟实验室等创业平台,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使学生的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相衔接。另外,学校还可以以专业为依托,建设创业工作室,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校内创业,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4 结语

总之,在我国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其时代化的必然之举,不仅关系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更对学生未来的有效就业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相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重视程度的加深,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必然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清远,杨明娜,李勇,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3-16.

[2] 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3] 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40-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