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安全工作及保障机制

2017-12-08刘书辉李丽娥翟欢

考试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保障安全幼儿园

刘书辉 李丽娥 翟欢

摘要:幼儿园安全作为幼儿园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幼儿园教育各部分有效运行。安全工作保障机制可以促进幼儿园安全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保障

一、 触目惊心安全事故事实

新京报报道:2014年9月25日上午,陕西延安市延长县一家幼儿园发生中毒事件,中毒师生共21人,其中1名幼儿死亡,9名幼儿、11名教师在医院留观;新华网报道:2014年3月21日,云南幼儿园32人食物中毒事件医生诊断为急性食物中毒;法制日报报道:2012年10月29日下午,女教师虐童案嫌疑人已被报请批准逮捕,温岭市人民检察院尚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中国网报道:2010年9月,汕头市龙湖区某幼儿园一名27岁女教师,在教室里指揮一名4岁女孩殴打“不听话”孩子,另一名22岁女教师将现场拍成视频;新华日报报道: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枫韵幼儿园和鸿基幼儿园因被曝给园内幼儿服用处方药“病毒灵”引发关注等。这些一桩桩一件件还都只是冰山一角。全国幼儿园安全现状形势非常严峻,近年来更是事故频发有上升趋势,社会各界对幼儿园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安全管理必将慢慢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新时代。

二、 幼儿园安全工作特点

(一) 安全保护对象不成熟性

幼儿期是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一方面,大脑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特性,另一方面,幼儿思维和行动带有明显随意性,再一方面,幼儿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潜在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

小班幼儿(3—4岁)幼儿动作协调性有待提升;中班幼儿(4—5岁)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有意识行为开始发展;大班幼儿(5—6岁)自我意识逐步发展、情绪控制能力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二) 安全工作多样性

幼儿园安全工作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安全工作教育形式多样、安全工作保障范围多样。

安全工作的教育形式多样是指安全工作教育既可以采用集体教育活动进行,又可在生活中进行渗透教育。如创设幼儿园安全教育宣传栏,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开辟交通安全标志展示墙,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标志用途;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幼儿掌握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通过家长问卷完善交通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家园的互动效果。

安全工作的保障范围多样是指既要保障幼儿在幼儿园室内、户外活动的安全,又要保障幼儿在公共场所、家庭的安全。

(三) 安全工作具有强制性

国家各部门对幼儿园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并以法律法规形式推进安全工作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2010年)规定“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明确规定“不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幼儿园管理条例》(1990年)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

三、 幼儿园安全工作保障机制

幼儿园要创设安全环境提供给幼儿。幼儿园选址位置和环境创设应该远离不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另外幼儿园在采购教具、玩具、生活用品等方面必须保障是安全的。安全工作必须保证从思想、制度上、管理上等进行规范化,具有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杜绝在安全工作中敷衍塞责。幼儿园安全工作虽然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监管,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幼儿园工作人员,不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还是班级管理者,都必须关注每日安全工作监管,在自查中及时汇报,在自查中改进安全工作。

保障一:明确不同主体安全责任

幼儿园安全工作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家长、安全环境。

幼儿作为幼儿园安全工作主体,是幼儿园安全工作核心。幼儿受家庭环境、教育等多因素影响,每位幼儿都具有自己的需要、兴趣、意志、爱好和动作发展水平,具有主动、积极的心态以及探索未知和创新的内在需求。幼儿园一日安全工作管理中,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关注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教师作为幼儿园安全工作主导,是幼儿园安全工作关键。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仅对幼儿发展具有主导地位,而且需要落实幼儿园安全工作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等。幼儿教师承担着为幼儿创造安全环境责任,承担着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责任,承担着为幼儿进行安全帮助责任。

家长作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监督,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合作者。家长作为幼儿监护者,保证幼儿安全是家长义务。生活中,家长要为幼儿提供正确安全行为示范,告诉幼儿安全常识,纠正幼儿错误行为。同时,家长要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与幼儿园安全教育保持一致性,与幼儿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发展。另外,一旦幼儿园出现安全意外,家长务必保持理性,依法办事。

安全环境作为幼儿园安全工作现实条件,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障。幼儿只有处在安全环境中才能获得安全。幼儿园安全工作要保证幼儿处在安全环境中,安全环境既包括物质安全环境又包括精神安全环境。物质安全环境涉及到幼儿园选址要坐落在空气新鲜、无噪音位置,幼儿园提供给幼儿的玩具、教具、生活用品等质量达标,班级配置符合标准;精神安全环境涉及到幼儿教师避免对幼儿进行体罚、辱骂等,为幼儿提供温馨、尊重的安全教育环境。

总之,在安全工作中,幼儿教师、家长要为幼儿提供安全环境,家园合作中对幼儿适时利导,既要发挥幼儿主体性,调动幼儿参与安全活动积极性,促进幼儿关注自身身心健康发展,又要关注幼儿主体性(幼儿注意力、辨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及自我保护技能的欠缺)对幼儿身心安全潜在危险因素。endprint

保障二:创设安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安全环境,作为安全工作的首要,必须保障幼儿安全。幼儿园安全环境创设包括幼儿园物质环境安全和精神环境安全。幼儿园物质安全环境创设要克服形式化,在保障幼儿安全原则下,应根据幼儿生理水平和心理特征,为幼儿提供难易适中设备和材料,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等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幼儿园精神安全环境创设涉及师幼互动、安全体验、情绪情感等方面。良好积极互动师幼关系是幼儿园安全工作基础和前提条件,它使幼儿产生对教师言行权威感,相信和模仿教师行为;而不友好师幼关系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否定、厌恶感,不利于幼儿安全常识学习。

保障三: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安全培训是幼儿园安全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是提高全园工作人员、全体幼儿、幼儿家长等安全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安全培训力度,关注安全培训实效是安全培训的理念。在安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安全理论与安全实践相结合,对全体人员进行全员化培训和专业化培训,并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安全培訓涉及的内容包括火灾安全培训、消防安全培训、应急措施培训、逃生技能培训等。

保障四: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是针对幼儿安全常识进行的课程体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幼儿园需要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运用儿歌、挂图、讲故事、动画片、安全行为的模拟、组织安全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育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游戏中学会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但是幼儿教师一定要关注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施,确保向幼儿传授的安全知识是正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安全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安全易懂的安全措施,选择生活化的安全教育内容,关注幼儿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汤志民.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线亚威.幼儿园安全教育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做好父母[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障安全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