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儿童诗教学的儿童特色

2017-12-08王新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儿童诗诗文稻田

王新东

儿童诗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一种诗歌类型,主要是文学创作者为启发儿童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情操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作出来的诗歌。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儿童诗的特点,抓好文本语言,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文,感受形象,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成长。

1.把握儿童诗的特色语言

儿童诗最为突出的语言特点就是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强。《小小的船》是叶圣陶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诗歌。本诗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些看似重复单调的词语其实十分契合低龄儿童的语言特点,贴近日常口语。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欣赏迷人的晴空夜色,通过想象感受月儿弯弯、繁星闪闪的自然美景。然后,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用相对缓慢、轻柔的语气朗读这些带有叠词的诗句,体会诗文的音乐感。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诵读诗歌,自主搭配适合的手势、动作,还可以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加以衬托。这样,就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了,使学生充分体验了这首诗的韵律美。

2.抓住儿童诗的关键词句

兒童诗的语言精练,富有概括性,常常用简约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管桦的《我们的田野》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祖国田野的辽阔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诗文中,“无边的稻田”和“起伏的海面”是最为形象的描写,却也是最难被低年级学生所感知的,尤其是“无边”和“起伏”这两个关键词。在初读诗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直观地体会一望无际的稻田在风中起伏摇曳的动人场景。此时,请学生说一说风中的稻田像什么,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体会风中的稻田如同金色的波浪一样美丽。接着,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有层次地摆动手臂,模仿水稻在风中一起一伏,真切体验“起”“伏”这对反义词的含义,积累生词。随后,鼓励学生用朗读表达自己对“美丽的田野”的热爱,教师可以适时进行范读和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感受诗文的优美语言。

3.落实儿童诗的形象体验

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借助形象来营造意境,儿童诗也不例外。《小动物上体育》是一首有趣的童话诗,描述了小动物上体育课时的情景——队伍总是走不齐,形象地说明了动物体态不同,走路姿势也不同,需要“自由组合”的道理。这首诗的文字接近口语,学生容易把诗歌读正确。但是,要想真正了解诗歌的内容,读出相应的语气,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形象”进行深一步的认识和体验。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如果你是体育老师,看到学生总是走不齐,你会怎么想,怎么说。然后,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最后,再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就会对人物语气有了更好的把握,也就容易读出诗句应有的节奏。

编辑 _ 于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诗诗文稻田
稻田摸鱼记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