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学传统文化
2017-12-08吴健杨毅李东林
吴健++杨毅++李东林
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资源,打破边界,实现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场馆资源的持续互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师生针对教学内容,自主开展实践行动。这不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是教师的自主行动。学校和教师一起,依据自身实际,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突破点。
我们深挖现实中的文化基础,让校史资源成为厚实的教育资源。我们疏理了学校四百年传承有序、不断创新的教育历史,建成了校史馆,开发了校本教材《时光沉淀的馨香》,在全校各个年级开展校史文化教育。
借助地域优势,我们深挖胡同资源,调研了学区内的60多条胡同,采访人物、整理史料,进行资源统整。初步形成帝王建筑的皇城文化、京城水系的玉河文化、民俗传说的胡同文化三个系列,开发了胡同、名人、建筑三个种类的扑克牌,设计相关教学案例。我们还让学生走进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品味北京风味。
在课程开发与管理上,我们形成了“1+4+N+X”的实施框架。即紧紧围绕学校创造教育课程体系,依托四大实践基地、多个东城区青少年学院及多个社会资源单位,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出了一系列匠心独特、内容丰厚的校本课程及教材。
我们引进国际化的故宫课程,整理了各学科中的故宫资源,与引进课程整合为“紫禁城是我的邻居”系列课程,在学生中开展皇城文化教育;开设金融素养教育课程,让学生从认识货币开始,了解财富,认知贸易;依托学科的拓展课程,将语文课本中的农谚和气象谚语适当延伸,开展了“语言魅力大——我识谚语”等主题实践活动;依托教师特长,开设汉服制作课程。我们还同帽儿课程活动中心开发了“老北京传统小吃”及“椽头彩绘”课程;在茅盾故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南锣商铺实践基地進行“非遗博物馆”和“公益南锣”的非遗项目体验,等等。
这些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了基础,促进了他们的多元个性发展,而且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办学理念得以深化。
我们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学生的课程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行为规范、校本教材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渗透、拓展到师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编辑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