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传媒类高职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2017-12-08马令珍��

考试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传媒高职教育教学效果

马令珍��

摘要:专业理论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知识构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传媒类高职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能够在以后的实践创作中得以充分验证。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压缩理论课程的比重,传媒类高职生源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不太理想。

如何有效提高传媒类高职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从课堂教学、课下沟通以及打造教师影响力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传媒;高职教育;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高职类传媒专业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知识积累较为薄弱。前两年,结合现实条件,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压缩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中理论课的课程比例和课时比例,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理论课程的教育功能,忽视了理论课程对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相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理论课的到课率和出勤率都相对较低,课堂效果和授课质量也比较差,学生们也表现出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忽视理论课学习的迹象较为明显。

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高职高专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论课学习效果虽不能立竿见影,但理论知识的作用和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養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在校期间学好“必需”的和“够用”的理论知识,是获得长远职业发展的前提和力量储备。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课时和条件下,从多方面努力,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同学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任课教师影响力等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高职高专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 去仪式化细化课堂

传媒类高职学生的特点: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积累较为薄弱,且自学能力差。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上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课上学习的质量。

去仪式化,制造特有的课堂节奏。点名、提问……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如何编排内容设计节奏,依据的因素很多。与中学相比,大学的课堂,仪式化较弱,课堂气氛更活跃,交流感更强,但是相对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需要不断地设置课堂刺激来拉回注意力。比如可以设置一个“五分钟讨论”阶段,上课前后拿出几分钟来和同学们探讨新近关注的和所教课程、知识相关的新闻点,并由老师主持进行简短的观点和意见的交流,这样既可以短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同时有助于传媒专业的学生养成关照自我生存环境、捕捉新闻的职业意识。

这样的片断化设置可以穿插使用在理论课堂教学当中,具体方法多变,它充当了课程理论教学的兴奋点作用,能够有效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充分备课,细化课堂。每一次上课前的充分备课,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理论课教学的信息量大,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能否做到收放自如、信手拈来,做到用知识吸引学生,很大程度取决于备课的程度。充分备课是教师最普通的要求却也是最重要的要求,用一句话来形容“怎么备课都不过分”。

理论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结合:一、与实践相结合,尽量做到理论知识实践化。结合传媒类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理论课程的讲解也应该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时刻向实践靠拢。比如,在《艺术学概论》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点可以和艺术实践、艺术现象以及艺术活动相结合来教学,既体现了应用性又强调出某些理论的重要性,同时还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趣味性;二、与当下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生作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的个体,本身承载着多种界定和角色,再加上当今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比较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便捷,对于某些理论、观点、现象等本身就有着感性的、浅显的认知。因此在理论课程的讲解中,可以适当选择与当下生活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原到当下的生活表象中,做到浅入深出。比如《新闻传播概论》这门课程,新闻传播的过程、传播模式以及传者和受众等内容,都可以从学生自身的生活中找到契合点,通过熟悉的生活情节和角色置换来形象地掌握专业知识。

以上两个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用性,最大化地寻找营造心理的接近性,提高同学们对知识和对学科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另外,与当下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还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更新、对理论课程最新观点和主张的掌握与讲解。

二、 打情感牌感性管理

早在上个世纪中期,西方教育家就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今天随着我国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这种理念也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这里我们不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谈理念的改革和推行,而是从课上课下的教学细节,从任课教师关心学生的角度来讲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再多做一点。

高职学生自律性差一些,就要求高职教育者要更多一点耐心和细心,哄着学,骗着学。上课铃响的那一刻,任课教师成为临时的班级管理者,如何让学生来上课,除了课讲得好以外,还可以坚守多做一点的原则,比如说课堂记考勤,点完名以后,点名表上没来的同学名字都被做了标识,一般就准备上课了,但是如果再多做一点,联系一下这些同学,要求他来上课(或许他正在宿舍睡懒觉),不管最后来不来他都会明白,老师是真的关心他。点名是为了叫他来,不只是为了记下他。被关注和得到好评是学生常有的心理期待。得到老师超出自己预期的关心,下一节课可能就不好意思让真正关心他的老师失望。

当然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多做一点,并非说投其所好,惯着学生或者由着学生,而是要树立真心关心学生的意识,勇于突破传统的师生模式,以彼此尊重、平等的人格营造新的师生关系。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也不从”,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学生也有权利要求老师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备课、讲课。endprint

三、 延伸课堂课上课下结合

相对于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者,普通的任课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因此不那么重视打造个人在所授班级的影响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除了常规的课堂授课运用丰富的知识,有效地变换教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外,提高个人影响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延伸课堂,课上课下相结合。比如理论授课中穿插讲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延续到课下的接触过程中,课上课下形成授课教师在所授班级中整体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所授班级“意见领袖”中的影響力),进而提高授课教师课堂上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教育学中不只有知识结构的“迁移”,也有从情感到学习的迁移。当被足够信赖的时候,学生会把人格和情感上的影响力自然迁移到学习中来,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前面提到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和得到好评的心理期待,这一点非常值得有效利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学生的有关信息(如名字),会让学生有一种老师知道我、不要表现太差的心理自律意识,这种意识自然地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去。寻找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的话题,充分利用课上课下任何一次有意或无意的接触和学生积累感情。

四、 总结

无论是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还是提高教师的影响力,都是为了能把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课教好、学好,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所期望并为之努力的事情。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大多数学生甚至没有太高的自我评价,作为任课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真心地觉得他们好,关心他们,他们才能真的好。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在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有很大的研究探索空间,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法和技巧,寻找适合自己所教课程,形成自己特有并灵活运用教学风格才是最根本的。

参考文献:

[1]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7.

[2]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7.

[3]陈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探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报,2010,6.

[4]刘雅丽.浅谈在高职院校开设艺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意义[J].新西部,2011,27.

[5]王晶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高职艺术理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媒高职教育教学效果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