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2017-12-08贾晓芳
贾晓芳,李 丹,黄 锐
(湘南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贾晓芳,李 丹,黄 锐
(湘南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以湖南省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为切入点,构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测算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度、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2000-2012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均呈上升态势,二者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阶段性,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在2004年开始超过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2012年湖南省内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在地域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其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趋势基本重叠。
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
我国一直都用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化的发展水平,2016年我国公布的城镇化率为 57.35%。而就城镇户籍人口的比重来说,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1.2%,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了近 17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80%的平均水平。在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有 40%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自身条件和城乡二元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下,农民工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负担不起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无法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福利,长期处于城市“候鸟”的生存状态。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省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6%上涨至2016年的50.89%,平均每年提高 1.46个百分点。毋庸置疑,近年来湖南省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湖南省城镇化发展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地形条件限制下,湖南省的城镇化呈现出小城镇占比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服务功能弱的特点;其次,基于对城镇化内涵的误解,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大量农用耕地被征用,而对人口城镇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后,湖南省历来是农民工输出大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这部分人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他们仍是农民而不是市民,最终政府公布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显然,湖南省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层出不穷。
一、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湖南省及省内各市州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
1.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省内的农村人口比重一直高于城镇人口,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城镇人口不断增多,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从表1中可以发现,1999-2016年间,湖南省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由1999年的1 724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3 598.6万人。人口城镇化率得以迅速攀升,从 1999年的 26.40%增长到 2016年的52.75%,18年间上升了26个百分点。
2. 省内各市州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扶持力度,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扶持政策以及中部崛起战略一一推行,湖南省各市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攀升。在行政区域划分上,湖南省辖13个地级市和一个自治州。
从表2中不难发现,2008-2015年湖南省各市州的人口城镇化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发展差异较为明显。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省内14个地州市的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从表2中明显发现,2008-2015年间,仅有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以及岳阳市四市的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 10个市州人口城镇化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邵阳市和湘西州更是低于40%。2015年,全省平均人口城镇化率为50.89%,14个市州中人口城镇化率最高的长沙市达74.38%,高出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而最低的邵阳市(41.95%)和湘西州(41.13%)低于平均水平 10个百分点,仅为长沙市的一半。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迅速,其周边城市的人口城镇化率也明显高于省内中西部城市。基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湖南省中西部地区偏离省内经济发展核心地区,难以接收到长株潭的经济发展辐射,无法融入城市群快速发展的经济,省内各市州的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拉大。
表2 2008-2015年湖南省各市州人口城镇化率 /%
(二)湖南省土地城镇化发展现状
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80%以上都是山地和丘陵,平原占比极少。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湖南省各市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呈逐年上涨。如图1所示,2000-2015年湖南省城镇建成区面积呈逐年上涨趋势,且增加速度不断加快,从2000年的799 km2增至2015年的1 573 km2,涨幅高达一倍。
图1 湖南省2000-2015年城镇建成区面积
二、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1.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研究主要涉及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的转移,考虑农民的市民化,应该从转移人口在城镇中的就业、生活以及应该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土地城镇化是城市规模逐渐扩张的过程,城镇建成区规模的绝对扩张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但是随着近年来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张和城镇环境的污染加剧,当前还应从城镇环境保护程度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土地城镇化水平。
因此,本文根据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在之前学者所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06年湖南省制定的《湖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遵循完备性、可比性以及动态性的原则,构建评价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该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2个目标层、8个因素层以及15个指标层。
表3 湖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熵值法测算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熵值法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赋权方法。通过计算熵,根据各项指标对整体指数的影响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影响大的权重大,相反权重较小。运用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如下:
1)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异质指标同质化
在进行综合评价时所选取的指标的计量单位是不统一的,那么在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计算之前必须进行数据的标准化也就是将指标的绝对值都转换为相对值,解决指标不同质的问题。同时,在指标选取时一般有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对整体存在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的指标。对于正负指标我们将运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数据的标准化: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其中max(Xij)和min(Xij)为第i个指标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i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在本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2)熵值e和有效信息值d
ej=其中,k>0,ej≥ 0 , 一般令
(i=1, 2, 3…, n, j=1, 2,…m),该值为第 j项指标单个指标值该指标的比重。
有效信息值d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e与1之间的差值,这一数值直接影响着各项指标权重的大小。有效信息值越大,权重也就越:dj=1-ej
3)指标权重j
4)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
根据熵值法,我们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那么人口城镇化指数f(x)与土地城镇化指数g(y)为:
上述两个公式中i=1, 2…m,为指标的个数,xi与yi为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中各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ai与bi为各项指标的权重。
5)协调发展度
1.3.1 设备 飞利浦大孔径的螺旋CT,网状热可塑体膜,瓦里安600C/D及23EX的直线加速器,瓦里安Eclipse的治疗计划系统。
本文研究的就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那么测算二者发展是否协调的就是协调发展度D,即:
其中T= a f( x)+ βg(y)二者的发展度,反映两者的整体效益的指标(α与β为待定权重);为二者的协调度,即衡量两者是否协调及协调程度的指标(k为调整系数)。
6)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标准类型划分标准
表4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标准类型划分标准,用以评价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对各年份发展类型进行耦合判断。
表4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标准类型划分标准
(二)湖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1. 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基于各项指标数据,通过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后得出2000-2012年间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见表5。
由表5中可以发现,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在研究期间内均呈现整体上升态势。
表5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
续表5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
如图2所示,人口城镇化指数中的各项因素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人口构成、就业状况以及生活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升。从内部结构中的各项因素来细分,人口城镇化指数中人口构成占22%,就业状况占18%,生活水平占20%,社会
图2 人口城镇化指数各因素变化曲线
如图3所示,土地城镇化指数中城镇规模占31.8%,城镇环境占39.8%,投入水平占19.8%,产出水平占8.6%。很明显,土地城镇化指数中城镇规模与城镇环境是关键因素。在土地城镇化的进程中,破坏环境的行为层出不穷,各地圈占农业用地用作工业园区和建筑用地,大面积毁坏森林和湿地用于建筑用地;二三产业三废的排放加大,排放不达标等行为,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直接带来环境的严重污染。
图3 土地城镇化指数各因素变化曲线
如图4所示,湖南省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按照二者的大小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03年人口城镇化指数高于土地城镇化指数。这期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每万人医师人数的统计口径的不同以及地均投入水平和二三产业产值水平的下降导致。
图4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
第二阶段,2004-2012年土地城镇化指数高于人口城镇化指数。近年来,政府误认为城镇化就是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对于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却没有过多重视。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极低,二、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不高,最终导致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陷入城镇化的窘境。
2. 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依据表5中得出的人口城镇化指数、土地城镇化指数以及通过熵值法计算出的二者之间的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表中分别用f(x)、g(x)、T、C和D来表示,结果如表6(研究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地位一致,所以在计算中α与β相等为0.5,k=2)。
表6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结果
从表6中可以将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2000年为失调阶段;2001-2004年为过渡阶段;2005-2012年为协调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失调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湖南省城镇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但是湖南省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工业发展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致使农村闲置的劳动力还是集中在农村。加之湖南省内城镇中有85%以上为中小城市,规模小,经济聚集能力不强,支柱产业不突出,直接导致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弱。这一阶段,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均不高,协调度C明显高于发展度T,发展度T过低是失调的主要原因,属于土地城镇化滞后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2001-2004年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均有所提高,但是较低的发展度T抵消了高的协调度C进而导致协调发展度D不高,先为土地城镇化滞后发展,后人口城镇化滞后发展。
第三阶段:协调发展阶段。2005年开始湖南省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湖南省政府坚持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和地区中心城市,以此来带动周边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不管是人口城镇化指数还是土地城镇化指数都实现大幅度提高,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得到快速提升,从2005年的初级协调,到2012年二者实现了优质协调发展。逐渐上升的发展度T和一直都保持高水平的协调度C成就了高的协调发展度,但是地方政府大量占用农业用地,扩大城镇面积,使得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超前于人口城镇化,处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发展阶段。
(三)湖南省内14个市州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为全面分析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现状,下面以湖南省的行政区划表中的 14个市州为基本空间单元研究 2012年各市州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现状。
从湖南省行政规划中14个市州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找出表3中的各项指标,由于各市在社会保障水平方面的统计口径和方法上的差异,这里研究各市州2012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时,社会保障水平只选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来衡量。通过熵值法对所获取的指标进行测算,结果见表7。
表7 2012年湖南省14个市州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表
从表7中可以将2012年湖南省内14个市州的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划分为两类:第一类,过渡类。包括邵阳市、张家界市、益阳市、永州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6个市;第二类,协调类。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常德市、郴州市和娄底市8个市。协调类中的8个地级市均位于湖南省的东部,地形较为平坦,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城镇规模较大,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同时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地均投入和产出也居全省前列。而过渡类中的6个市州均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地区,以山区地形为主,在地形的限制下城镇规模较小,交通闭塞,且在地理位置上偏离省内大中城市,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受城市群经济辐射较弱。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社会保障水平更是远远低于协调发展的城市。很明显,从地理区位来看,2012年湖南省内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湖南省内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趋势基本重叠,呈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以湖南省为例,借用熵值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研究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湖南省的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2004年开始湖南省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超过人口城镇化。二者的协调发展度也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协调发展度达0.94,进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其次,湖南省内各个市州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度、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水平在地域上的变化趋势与湖南省内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趋势基本重叠,呈现由东向西逐渐弱化,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的平原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落后地区。
(二)对策建议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省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城市规模扩张与耕地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既要满足城镇化用地的需求,又要保护好耕地,更要努力推进以人的核心需求为中心的人口城镇化,实现城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1. 抑制房价增长速度,推动人口城镇化发展进程
城镇房价大幅度上涨,而刚刚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均是低收入人群,其收入所得根本无法负担城市的居住成本,要实现劳动者居住需求得到满足就必须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收入能够负担住有所居的基本需求。首先,政府应当协调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发展,调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平衡各个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超额利润。其次,政府应当在增加社会保障性住房上着手,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价格上给予明显低于商品房的优惠,并提供廉价租用房,以此减少商品房市场需求量,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渡炒作。
2. 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
对比湖南省2000-2015年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可以发现,第一产业中存在闲置劳动力,而第二、第三产业虽然在吸纳劳动力,但明显后劲不足:第二产业产值最高,但就业吸纳能力却是最低的;就业吸纳力最高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但第三产业却是唯一实现产值与就业吸纳双赢的产业。首先,第三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以容纳下很多的劳动力。其次,作为关联度很高的产业,第三产业能诱发新的需求,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拉动物流、交通以及餐饮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引发大量岗位需求加快就业。相比第二产业中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第三产业中技术的进步和资金的投入反而有利于其就业吸纳力的增强。湖南省政府应当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地方资源环境现状,加大地方非农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进入门槛低、行业关联度高的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并在税收上给予这些行业以优惠扶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
3. 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加速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
推动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
,必须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改革户籍制度。农民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城市发展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他们自身却始终生存在城市制度之外,无法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子女就学、就业以及生产经营等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创造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首先必须要改革我国城乡户籍制度。其次,加快就业制度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平台,提高农民工收入。现实中,农民工不仅在体制上处于城镇之外,其在就业的过程中也遭遇种种歧视和不公平。不少企事业单位在劳动力录用上对农民工与城镇户口工人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在管理上采取两套管理办法。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定人们的生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农村人口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社会保障的缺失,成为了湖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阻碍因素之一,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安定人们的生活。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加强工伤保险投保力度,强制要求工伤事故多发的行业和单位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
[1]杨丽霞, 苑韶峰, 王雪禅.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3(11): 18-22.
[2]李子联.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11):94-101.
[3]李光勤.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地方财政研究, 2014(6):39-44.
[4]陈凤桂, 张虹鸥, 吴旗韬, 陈伟莲.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人文地理, 2010(5): 53-58.
[5]高拓, 孙久文.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策略与路径[J]. 中州学刊, 2015(1): 31-35.
[6]Antrop M.Landscape change 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Europ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67): 9-26.
[7]Renaud B, N ational U rbanization Policy in D eveloping Countries. N ew Y ork: O xford U niversity P ress[J]. O xford Economic Papers, 1981, 21(3): 395-403.
[8]B A Portnov, U N Safriel. Combating Desertication in the Negev:Dryland Agriculture vs. Dryland Urbanization.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J]. 2004, 56(1): 659-680.
Study on Hunan Co-ordination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of Land and Population
JIA Xiaofang, LI Dan, HUANG Rui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gzhou Hunan 423000, China)
The urbanization made rapi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wo-type of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strategic policy in the past few years.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was up to 50.89% in 2016 in Hunan.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opul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using entry ways into the two aspects of time and space calc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degree that the result shows the time of 2000---2012 that urbanization of population and land development are escalating. The coordination level goes up, the two aspects of coordination progress appear stages. The land urbanization is over the popular urbanization in 2004. In 2012 the urbanization progress difference made great gap in different area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above-said urbanization in different location declined trend, it is likely to change of Hu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level of coordinate development
F 126.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7.02.003
2096-059X(2017)02-0016-09
2016-12-05
湘南学院科研课题(2016XJ14);湘南学院科研课题(2015XC0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J6102)
贾晓芳(1990-),女,湖南湘西人,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李丹(1983-),女,湖南桂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黄锐(1979-),男,湖南郴州人,讲师,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产业经济研究。
(责任编校:彭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