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7-12-07谢耄宜谢一贝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媒体策略

谢耄宜+谢一贝

摘 要: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其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稳定,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无疑是显著且深刻的,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改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意义、现实困境、路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视角与路径,构建新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策略

1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意义

新媒体是现代媒体与科技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伴随着新科技革命,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不断涌来,促使了互联网、数字媒体、手机媒体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涌现对高校大学生道德观念、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

首先,新媒体有效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提供了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是新媒体内容来源广。新媒体用户多,信息来源广,这一特点决定了新媒体内容多样化。 二是新媒体内容传递的便捷性,可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时更新,有效地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的问题, 使得大学生更乐于主动去关注新媒体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是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其内容具有社会实践性。新媒体内容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大学生主动参与评论、转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覆盖面。

其次,新媒體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收集与引导舆情。新媒体社会受众面广泛,使用量大。通过收集高校新媒体舆情,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在舆论信息中掌握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这种深入的了解是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也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保障。

再次,新媒体可使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生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去,才能对其思想和价值观进行良好的引导。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大都使用新媒体,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客观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走进生活,既可丰富了教育形式,又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授,容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思想品质,进而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服务社会,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2]。

2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现实困境

新媒体已逐渐发展成为促进全球社会变革的社会化主流媒体,运用这种以互联网、移动通讯和手持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新型技术,使得信息沟通变得直观、即时、便捷和广泛。虽然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多创新性的活动,但同时也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带来巨大挑战。

首先,基于新媒体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包容力和影响力的多元文化,无论是在现实还是虚拟世界中都有很强的的渗透力,它对传统的权威和秩序的强大冲击力不可小觑。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基于新媒体产生的文化认识把握不足,弱化了教育过程和效果,导致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于弱势地位[3]。

其次,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数据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与校园文化发展相违背的反动、色情、暴力相关的垃圾信息。由于基于新媒体技术终端的社会交往形式新颖开放,道德约束力减弱,导致不安全、不诚信的行为屡屡发生,使得虚拟的网络环境更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不关心主流文化,在网络匿名的大前提下,倾向于肆意放大小事件,强化非主流文化的中心化,部分大学生甚至陶醉于对传统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解构和嘲讽。据统计数据表明,在大部分新媒体的使用上,大学生的点击频率是最高的,如果引导不当,那么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增加大学生被不正当信息所误导的概率,加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

再次,网络技术虚拟和现实的矛盾容易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一方面,在新媒体平台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通过计算机间接的交往,人人都可能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行为主体冷漠,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等情绪。另一方面,在新媒体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匿名分布消息,消弱了发布者的责任感和受到社会惩戒的担心,甚至诱发一些人的破坏欲望。

3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路径策略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前沿接触者,新媒体给学生思想状态施加的各类影响,势必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新的挑战和要求,并在一定领域与层面上造成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4]。如何突破这种困境,主动对接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首先,要高度重视相关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计算机网络,通过校园网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抢占新阵地最为直接、方便、快捷、有效地举措是校园网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网阵地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有效引导大学生成才成人。

其次,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着力加强高校新媒体阵地管理。当前,各高校微信公众账号鱼龙混杂,“一校多号”、“声音嘈杂”、“分散凌乱”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媒体思想舆论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等一系列要求,管理好微信公众账号这一宣传阵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牢牢把握其话语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不断加强新媒体矩阵建设正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的有效举措。

再次,要打造师生关系快捷传递通道,创新思政工作模式。新媒体时代,施教者的工作方式也可与时俱进,如开设空间,撰写博客文章,上传学习辅导材料,讨论话题等,在网上公开自己的QQ、微博、微信等联系方式,建立微信公众平台、QQ群、微信群等,与学生进行心灵接触,保持信息快捷传递和工作通道的有序畅通。高校辅导员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行个性化的沟通,在线建立群组,实现群体交流与管理,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伶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6.

[2]项鑫,徐芝兰.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42-43.

[3]王晓静.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究[J].高教学刊,2017(11):164-165.

[4]张博,刘岩冬,夏欣.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125-126.

作者简介

谢耄宜(1983-),男,湖南娄底人,保险职业学院保险系教师,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谢一贝(1984-),女,汉族,湖南永州人,保险职业学院保险系教师,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新媒体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