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抑郁状况调查研究*
2017-12-07张悠然吴欢云
王 倩 张悠然 吴欢云 吕 军 陈 刚
残疾人抑郁状况调查研究*
王 倩 张悠然 吴欢云 吕 军 陈 刚
本文以了解上海市残疾人的抑郁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目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3名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对各项比较的人员结构差异进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显示金山卫镇抑郁检出率为51.40%,抑郁人数在男性、女性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9.20%和55.59%;中重度抑郁在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28.14%、19.66%、16.67%和40.00%;轻度抑郁在未婚、已婚、离婚和丧偶残疾人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1.88%、27.18%、27.78%和27.27%,中重度抑郁在这四种婚姻状况的检出率分别为26.09%、21.67%、27.78%和51.52%;抑郁在农业和非农业残疾人中检出率分别为62.50% 和 42.48%。这提示上海市金山卫镇残疾人群抑郁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非在婚、文化程度高及户籍为农业的三类残疾人为重点关注人群。
残疾人;抑郁;影响因素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 200032
前言
残疾人群心理健康存在较高风险[1]。在发展中国家,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较低,贫穷率较高,参与能力受限,独立性较差[2],这些因素均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随着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念中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提出,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抑郁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当抑郁症状严重且持续时,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研究显示,在残疾人群中,抑郁症状是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3]。随着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区已有大量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上海市亦开展相关研究,目前尚未有聚焦于金山区残疾人相关心理健康的报告。研究对683名残疾人的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为残疾人健康管理提供基线调查数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15岁及以上持证残疾人,包括肢体、听力、言语、视力残疾人,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人除外。共调查了683人,有效样本683人,有效率100%。
1.2 调查内容
残疾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类别、残疾人抑郁情况。
1.3 调查工具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原型是Zung抑郁量表,含20个条目,采用1、2、3、4四级评分,由残疾人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自评,反向项目反向计算。计算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得到标准分。标准分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2~72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2分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3.0录入调查数据,运用Excel2013对人力情况进行基本整理,运用SPSS22.0对各项比较的人员结构差异进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 人口统计学情况
研究调查对象为683人,男性多于女性,占比分别为56.81%和43.19%;年龄40~59岁者占48.02%,大于59岁占43.78%;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最多,占比48.90%,其次是初中,占42.46%;婚姻状况中已婚人数最多,占比为82.43%;户籍状况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占比分别为44.51%和55.49%;残疾类型中肢体残疾人数最多,占比为69.25%;残疾等级中三级残疾和四级残疾人数较多,分别占比为41.14%和39.97%。
2.2 抑郁检出情况
所调查的残疾人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中无抑郁的人数为332人,占48.61%,轻度及以上抑郁的残疾人占51.39%。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残疾人抑郁检出情况
不同人口学特征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见表1,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户籍状况的残疾人抑郁情况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文化程度的残疾人无抑郁人数均最多,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的轻度抑郁人数均小于中重度抑郁人数,分别占29.04%、25.52%和33.33%,大专及以上残疾人中重度抑郁人数高于轻度抑郁;从婚姻状况看,已婚残疾人中无抑郁人数占比最高,为51.15%,其次为轻度抑郁,中重度抑郁人数占比最少;离婚残疾人无抑郁人数占比44.44%,轻度和中重度残疾人数一样;丧偶残疾人中中重度抑郁人数占比最高,达到51.51%;从户籍看,农业户籍残疾人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残疾人占比均高于非农业户籍的残疾人。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
2.4 不同残疾特征残疾人抑郁检出情况
所调查的残疾人不同残疾特征心理健康状况见表2。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和肢体残疾中无抑郁人数均最高,分别为47.75%、56.41%、53.33%和47.57%;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人轻度抑郁占比较高,分别为30.63%和28.75%;言语残疾人中重度抑郁占比最高,为26.67%;二级残疾人的无抑郁比例高于其他等级,三级、四级残疾人的轻度抑郁占比相对较高,一级残疾的中重度抑郁人数占比最高,为52.41%。
表2 不同残疾特征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
表2 不同残疾特征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续表)
2.5 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抑郁情绪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残疾人是否产生抑郁情绪与婚姻状况和户籍状况有关,而与年龄、文化程度、残疾类型及残疾等级无关。与未婚相比,已婚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较低;与农业户籍相比较,非农业户籍发生抑郁情况较少。
3.讨论与建议
3.1 金山卫镇残疾人心理状况相对良好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健康体检残疾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1.40%,低于昆明(53.55%)[4]的残疾人抑郁症状发生水平。这可能与上海及其辐射地区经济水平较为发达,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及保障体系较为完善有关。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政府在残疾人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如果康复保障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支付能力不足的残疾人支出[5],就会导致服务的利用处于较低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与服务的利用水平明显相关,故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地区,残疾人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3.2 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呈现出负相关
在本研究中,除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抑郁情况依次严重,这与隋继斌研究中青年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结果一致[6]。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考虑问题较多,情绪较复杂,易发生抑郁。此外,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追求精神生活,残疾减少了他们参加群体生活的机会,导致他们无法正常融入社会,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无价值感和自我评价低。小学及以下人群抑郁发生率高可能与他们比较容易受封建迷信活动的影响有关。
3.3 良好的婚姻状况有利于残疾人心理健康
在本次研究中,已婚残疾人抑郁占比低于未婚、离婚和丧偶的残疾人,这一结果与杜鹃等人对北京市某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抑郁情绪现况调查结果一致[7]。其中丧偶出现抑郁的情况最严重,亲人离去导致自己产生更多的无用感与无望感等,出现更多的抑郁症状。针对慢性病患者[8]和老年人[9]抑郁情况的研究均显示,独居是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得不到伴侣的直接照顾、关心和支持,残疾人更易产生不安、抑郁等情绪。对于不是已婚状态的残疾人,杨娟等[10]发现,糖尿病患者感知的社会支持越多,则抑郁水平越低。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建设方面起步早,社会支持性服务比较成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照顾者支持性服务,包括家庭支持、小组支持、喘息性服务、为个人提供信息支持和帮助等,结果显示,可以改善照顾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11]。
3.4 农业户籍残疾人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在本次研究中,户籍为农业的残疾人抑郁现象较非农业的明显。近年来,虽然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尚未普及,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者不重视或理解力不强,其精神卫生知识往往较为匮乏[12]。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利用更多的媒体、公告栏、多渠道加强抑郁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加强教育和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做好抑郁防治康复工作,防止延误病情,促进早日康复,使心理健康知识深入人心[13],从而减轻社会负担。对于抑郁程度严重的残疾人,工作人员可以开展入户指导,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让他们认识到抑郁症状是可防可治的,帮助他们及早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实现及时就医。
3.5 抑郁检出与量表选择相关
量表的选择也会对抑郁检出水平产生较大影响。目前SDS和流行病调查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是国内外最常用的两个抑郁自评工具。有研究显示,SDS和CES-D对一般人群及老龄人群的评定结果均有较大差异,对残疾人群的评定结果可能也会有较大差异。武汉关于残疾人抑郁症状的研究采用CES-D,结果显示残疾人抑郁程度处于较高水平(36.9%~47.1%)[14,15],与本研究结果出现一定差异。依据不同的调研目的选择适当的量表可增强调查结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下阶段研究中,除开展专题调查之外,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更为全面的综合调查;为尽量减少由于量表不统一导致的调查结果缺乏可比性,尚需针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研制更为专业的量表,提高研究结果的价值。
抑郁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较多的关怀和安抚,残疾抑郁人群亟须更多关注。在为残疾人提供治疗护理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残疾人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并重点关注非在婚残疾人、文化程度高的残疾人及户籍为农业的残疾人这三类人群,及时进行沟通与疏导,提高个体、家庭及社会对其心理状态的关注与重视,使其正视现实,学会积极、正确地应对抑郁问题。
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中,除智力、精神残疾人外,各类残疾人比例与上海市整体各类残疾人比例[16]基本一致,但由于样本量较小,还不能完全代表目标人群整体的抑郁状况,此外还有少部分重度残疾人家属代答现象,故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1]李楠柯,张爽,李祚山,等.残疾人的心理症状及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0):798-800.
[2]邱卓英,陈迪.发展卫生保健和康复服务,增进残疾人健康——学习《世卫组织2014~2021年全球残疾问题行动计划:增进所有残疾人的健康》.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7):611-615.
[3]马洪路.疾者的心理问题探讨.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08-2509.
[4]和丽梅,和霁晓,陈莹,等.昆明市五华区肢体残疾患者抑郁心理的横断面研究.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52-57.
[5]田壮,白燕,徐桔密,等.上海市残疾人焦虑、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3):326-329.
[6] 隋继斌.中青年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与中西医治疗的进展分析 .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05(28):144-145.
[7] 杜娟,钱晨光,徐薇,等. 北京市某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抑郁情绪现况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28(7):506-511.
[8]刘静,王春梅.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4):283-286.
[9]产丹君,俞爱月.老年人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及相关性.中国老年学,2011,31(10):1847-1848.
[10] 杨娟, 李斯俭.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7):658-660.
[11] Makizako H,Abe T,Shimada H,et al. Combined effect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rdens on primary caregiver. Geriatrics&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09,9(2):183–189.
[12] 江爱玉, 陈爱学, 苏雅芳,等 . 精神病患者照料人心理健康状况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浙江预防医学,2015(10):1031-1033.
[13] 季卫东, 周国权, 黄佩蓉,等. 发展中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 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4):245-247.
[14]刘修军,钟宝亮,李文学,等.武汉地区听力残疾人群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668-671.
[15]黄先娥,钟宝亮,李文学,等.武汉市社区言语残疾人群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4):367-370.
[16]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全市残疾人各残疾 类 别 人 数 情 况 (2013).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4.htm?dl=2014qnj/C2121.htm.
Research on Depressive Symptom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WANG Qian,ZHANG You-ran,WU Huan-yun,L ü Jun,CHEN Gang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the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Shanghai and theassociated factors.683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by SPSS22.0 software.Results show the depression detection rate was 51.40% in JinshanweiTown.The depression rate was higher for women than for men (55.59% vs 49.20).Moderate to severe depression detection rates were 28.14%,19.66%,16.67% and 40% for the disabled with education level of primary school and below,junior high school,seni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and above respectively ,Mild depression detection rates were 31.88%,27.18%,27.78% and 27.27% for the unmarried,married,divorced and widowed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respectively,corresponding rates for moderate to severe depression were 26.09%,21.67%,27.78% and 51.52%.The detection rates of depression were 62.50% and 42.48% in urban and rural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This means that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Jinshanwei Town of Shanghai is at the low level.The three type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who are not married,who have high education level and who are in rural are the focus group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Depression; Related factors
C913.69
A
2095-0810(2017)28-001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153,71774030);上海市残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DXK201506);上海市金山区科学技
术创新资金项目(JSKW2015-3-38)
王 倩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政策
陈 刚 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