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走出唐人街
——英国华文媒体的转型与变革

2017-12-07周兆军

中国记者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华文华人英国

□ 文/周兆军 姚 笛

如何走出唐人街
——英国华文媒体的转型与变革

□ 文/周兆军 姚 笛

英国华文媒体历史悠久,经历过蓬勃发展的阶段,也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在受众群和传媒业态不断变迁的过程中,英国华文媒体积极探索转型路径,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华文媒体 转型 路径探索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英国华裔人口约40万人。但当地华人社团估算,在英国生活的华人华侨约60万人,如果再加上超过10万的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生活的华裔人口约70万人。如此规模的华裔人口,使英国华文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受众基础和市场基础。[1]

英国的华文媒体,因为特殊的历史渊源,长期以来与香港关系密切。但近年来,随着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和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英国华文媒体的受众群发生很大变化,加之英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传媒体生态的变迁,英国华文媒体的发展出现新趋势,也在不断摸索转型之路,希望能走出唐人街,去拥抱更广阔的天空。

一、英国华文媒体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英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报纸共有9家,分别是:1家日报,《星岛日报》欧洲版;8家周报,《华商报》《英中时报》《欧洲时报》(英国版)、《英国侨报》《英国商报》《欧洲商报》《英国房产与投资周报》《英国教育周刊》;1家杂志,《华闻周刊》。

与其他国家华文媒体的处境一样,英国的华文媒体所面临的形势也并不乐观。2016年英国决定“脱欧”,这使英国的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英国新一届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以减少巨额财政赤字;同时推出严限非欧盟国家移民政策,提高技术移民、留学生签证门槛。金融危机及英国政府推行的新政,不仅对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了华文媒体的生存状态。

但是在这种并不乐观的形势下,英国的华文媒体依然顽强地生存、发展,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过去两年来,不少国家出现华文媒体在困难下关张的现象,但英国传统的几家华文媒体都在逆境中顽强生存,而且还诞生了两家新的专业类华文媒体,使英国华文媒体市场有了新的发展。

近几年,英国华文媒体的竞争越来越剧烈,在版面、内容、选题来源、专题策划、互动对象与形式、新媒体的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创新,也给海外华文媒体和国内传媒业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二、英国华文媒体的转型探索

面对市场的新形势以及传媒业发展的新业态,英国的华文媒体也都纷纷谋求转型,创新手段谋求发展。同时,英国华文媒体的经营者也日益意识到,华文报纸必须摆脱过去局限在华人社区的单一发展方式,必须走出唐人街,才能有更大发展空间。总结英国华文媒体的转型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配合中国媒体对外传播,吸引国内资金和优质内容

自2009年中国实施媒体走出去的战略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重点支持的外宣媒体,不断完善全球的布点和平台建设。由中国人经营、以外国华人为目标受众的海外华文媒体也成为中国进行全球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关键节点,能够起到中继、转播中国对外宣传内容的作用。

英国华文媒体抓住这一契机,积极配合国内媒体的对外传播。例如,《华商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天津《今晚报》等媒体合作,《英中时报》与中新社、《文汇报》等媒体合作,《英国侨报》与几家福建媒体合作,合作的主要方式是由国内媒体提供专版或进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一方面使英国华文媒体获得来自国内媒体的优质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来自国内的广告客户,拓展了创收渠道。

英国华文媒体面临的一大难题是人才短缺、人员不稳定,加之英国人工、物价偏高,使英国华文媒体运营成本很高。近年来,一些英国华文媒体还尝试与国内媒体合作进行人员互换,并在国内制作一些版面,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欧洲时报》英国版推出的“奥运快报”是伦敦奥运村主媒体中心内摆放的唯一中文报纸。

一家华文媒体的老板曾向笔者表示,如今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中央政府正式推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而且也更加注重中国与海外的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这为扎根海外,跨文化的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发展良机。如何更好地配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对接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是海外华文媒体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华文媒体之间进行跨地区合作,形成发展合力

与西方强大的媒体集团相比,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显得势单力薄,人们一直在呼吁和期待强大的华文媒体集团的出现。这两年来,英国华文媒体在联合、开展同业合作方面亦迈出新步伐。

英国的几大主要华文媒体都加入了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与欧洲大陆的华文媒体开展合作,“抱团取暖”。欧洲华文传媒协会成立于1997年,会员单位近60家,主要分布在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家,媒体形态由当初以平面媒体报刊为主,发展成目前的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和出版社等多种形式共存的全媒体华文传媒格局,在服务旅欧华人、维护华人合法权益、促进华裔族群融入、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受到欧洲所在国政府和中国有关部门的鼓励和赞扬。

2016年,第12届欧洲华文媒体论坛在伦敦召开,华文媒体之间的整合力度在不断加强,实现内容互换、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与国外主流媒体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英国华文媒体积极与英国的主流媒体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扩大自身影响力。

《欧洲时报》英国版几年前已推出英文网站,并通过多种方式在英国主流社会推广,由于媒体实现多语种发展,也更能吸引英国大型广告客户,使广告的来源不再局限于华人社会。同时,2013年4月5日起,《欧洲时报》英国版携手英国《泰晤士报》,在副刊中联合推出4页《泰晤士报》中文版,开创华文报纸和英国主流媒体合作的先河。自2014年6月份起,还与英国《每日电讯报》合作,在副刊中联合推出2页《每日电讯报》中文版。

《华闻周刊》则与英国《每日邮报》《金融时报》等媒体合作推出培训项目,带领英国媒体的专业人士到中国,向中国媒体以及开展传媒教育的院校传授英国媒体应对互联网冲击所积累的经验和应对措施,并把一些英国的优质媒体资源引入到中国,助推中英两国的媒体合作。

(四)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英国的华文媒体在拓展传播手段方面起步较早,所有的平面媒体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站。近年来,英国的华文媒体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方面“两手抓”,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另一方面也大力发展脸书、推特等国外社交媒体平台,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媒体内容的多渠道传播,既扩大了受众面,也增强了影响力。

《欧洲时报》英国版创建的微信公众号“英伦圈”,目前粉丝已超过50万人,不仅使其读者不再局限于英国华人社区,也带来了不菲的广告收入。

《华闻周刊》形成以网站+APP+社交媒体的矩阵,覆盖不同地域华人精英人群。同时,这家媒体与伦敦发展促进署一直保持良好互动,不仅成为其网站部分内容的提供商,同时也联合伦敦发展促进署为英国旅游行业及商业机构提供中国社交媒体营销培训。

一些英国华文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平台,还开始线上平台与线下活动的结合,探索新的盈利模式。2015年5月,《英国房产周刊》的新产品、英国第一家中文房地产综合服务网站平台“海居团购网”上线。作为英国首家中文房地产服务网站,海居平台从搜房、咨询、购买、答疑等多方面,为各位投资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同时联合英国本土开发商、顾问服务机构、资深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为客户购房提供专业的意见帮助。

尽管在发展中仍面临许多难题,但英国的华文媒体不断寻求突破,拓展视野,走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整合各种资源,力图在新的业态环境中摸索出新的发展路径。

三、未来发展方向与思考

(一)从“华文媒体”向“华人媒体”转型

过去,华人社会的声音,通过中文报纸的单一渠道,往往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有限。而通过本土化的语言,可以让主流社会更深入地了解华人社区的故事,听到华人社会的意见和声音,及时解决华人面对的困难和问题。

这就要求“华文媒体”向“华人媒体”转型。“华文”意味着只能面向华人,在华人的圈子里打转。要加强话语权,必须跳出桎梏,向当地主流媒体靠拢,使华人的声音走出唐人街,走向主流社会。

美国、澳洲的一些华文媒体尝试多语种办报、办电视台,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英国的华文媒体应积极借鉴成功经验。

(二)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世界经济大环境和全球传播生态变迁的影响下,海外华文媒体单纯靠广告收入来支撑已经难以为继。华文媒体可以积极投身文化创意产业,利用自身的品牌和人才优势,在文化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营销“中华牌”文化创意产品,海外华文媒体具有先天优势。这不仅能够提升大中华地区的制造业和产品附加值,还能够输出中华文化品牌,形成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

华文媒体在所在国发展以中华文化为“主打牌”的创意产业,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还能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文化与经济双赢的交流,有利于华文媒体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三)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伴随“一带一路”继续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通过境外投资的方式“走出去”,在海外寻求发展和利润增长空间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华文媒体长期深耕海外,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当地舆情和投资环境信息,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落地,顺利开展业务。

“一带一路”建设,对华文媒体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而华文媒体也是中国企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助手和桥梁。

华文媒体通晓中外语言文化,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载体,华文媒体能够超越宗教和文化,实现信息有效传播和舆论影响,并把相关信息传播回中国,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周兆军是中国新闻社英国分社社长,姚笛是新华网政务大数据总经理)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华文华人英国
何为“华人”?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英国的环保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