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新模式
——以西北政法大学80周年校庆节目创作实践教学创新为例

2017-12-07卫白鸽

中国记者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政法大学校庆西北

□ 文/柯 泽 卫白鸽 王 恩 侯 丹

探索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新模式
——以西北政法大学80周年校庆节目创作实践教学创新为例

□ 文/柯 泽 卫白鸽 王 恩 侯 丹

2017年10月,西北政法大学迎来了80周年华诞,为追寻80年办学优良传统,彰显教育与发展成就,弘扬延安精神,8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西北政法大学决定拍摄校庆版和历史版两套校庆活动专题宣传片,明确以本校师生为节目创作主体,而非其他类似节目外包给社会上的商业化制作公司。目的在于通过校庆专题片创作,锻炼提高师生的实操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彰显学校实践教学业绩。本文是这项应用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本刊第10期刊发了有关校园新闻的实践课程,欢迎类似人才培养创新的课题性稿件。

校庆节目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改革创新

柯 泽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学院学术带头人,长安学者,陕西省“百人计划”人才。

一、把校庆节目创作变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实验场,探索应用人才培养新途径

节目作品是专业电视制作机构的最终产品,也是检验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要策划、拍摄和制作出一流水准的影视作品并非易事,包括主题提炼、风格定位、场景设计、元素设计、采访设计、主持人定位等策划与构思环节,也包括具体拍摄方案、镜头运动设计、采访提问设计、主持人出镜设计等具体操作环节的策划和实施,更包括后期制作中的文稿写作、镜头编辑、音乐编辑、字幕制作等技术环节。上述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都充满了想象和创新,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认真的精神,纯熟的专业技能,发挥艺术想象力,才有可能制作出上乘影视节目。影视艺术不属于平庸之人,而属于思想与艺术精英。

在学校相关领导以及宣传部和新闻传播学院的领导和组织下,一个囊括总编导、校庆版和历史版节目执行编导、节目撰稿、节目摄像,大型动画制作、音乐编辑、后期制作等近二十人的庞大校庆节目策划制作组迅速组建起来,这些成员主要来自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以及该院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配合节目采访拍摄,节目组还遴选了十几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以及多名优秀在校学生组成校庆节目形象组,作为一个重点采访和拍摄对象。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是80周年校庆节目的创作主体,学院开设了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多个相关专业,其中专业硕士教育尤其重视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培养的应用化方向。学院还建有卓越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80周年校庆节目运行伊始,就在本科和研究生相关专业中吸收了数十名基础理论扎实,实操技能优秀的学生参与到节目创作中。节目组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把校庆节目创作与广播电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紧密结合的整体思路,力争在校庆节目创作中摸索出一条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快速推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创作与教学结合,抓好校庆节目整体策划和具体实施

将校庆节目创作变成一次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新尝试,就必须将校庆节目创作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既在创作实践中摸索出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手段,又能够通过这一实践教学创作出真正高水平的节目作品。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按照节目创作规律,根据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求,规划和设计出校庆节目的策划及实施方案。

□ 左图为西北政法大学学生主持人在旬邑县看花宫陕北公学旧址现场出镜。

早在2016年年底,校有关领导就召集节目组骨干成员召开首次校庆节目启动会议。经过充分讨论,细致论证,节目组提交了一份校庆节目创作的整体策划和实施方案。

首先将校庆节目区分为校庆版和历史版两个不同版本。校庆版主要用于校庆活动中各种场合播映展示,历史版主要用于学校存档和媒介推广。校庆版和历史版各自按照30分钟成片时长进行构思、策划、实施及后期制作,两个版本精华版均为15分钟左右。为确保校庆节目有效实施,确立了校庆节目总编导一名,执行编导两名,总编导是新闻传播学院具有丰富电视媒体实践经验,又是具有深厚理论造诣的三级教授,两个版本的执行编导都是新闻传播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庆节目创作进度也被详细规划出来:2016年底校庆节目正式启动;2017年3月至6月基本完成节目画面拍摄、人物采访、素材采集;2017年7月完成两个版本节目的撰稿;2017年8月完成两个版本校庆节目后期制作,拿出成片。此后,校庆节目基本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实施并圆满完成。

其次,定位校庆节目主题,锁定校庆节目主体内容,占位校庆节目思想高度。

作为庆典活动重要内容之一的校庆节目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全面呈现西北政法大学的发展历史,尤其要追溯现在的西北政法大学与陕北公学和老延安大学的历史渊源,突出学校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通过校庆活动,弘扬延安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站位思想高度是两个版本校庆节目思想和内容定位的共同点,二者的区别在于,校庆版除了突出红色基因和历史之外,还将全面呈现西北政法大学的办学理念、特色与成就,呈现万名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介绍数十万校友的突出业绩,展示学校未来的发展宏图。历史版则详尽介绍西北政法大学自延安陕北公学以来各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尽全力抢救性采访学校不同历史阶段,尤其是早期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见证人,以严谨的态度,求证的方式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出西北政法大学与陕北公学和老延安大学同宗同源这一历史事实,与此同时完整呈现西北政法大学80年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成就。

校庆版节目的叙事风格以写实为主,抒情兼顾,虚实结合,以情感人;视觉呈现追求恢宏、大气、华丽,诉诸视觉听觉的愉悦和美感,调动校庆的喜庆气氛,激发在校师生以及毕业校友的豪迈喜悦之情。历史版节目叙事风格以史实为基础,以历史见证人采访为佐证,注重求证过程,突出逻辑关联,还原历史事实。为丰富节目表达元素,活跃节目气氛,两个版本校庆节目均设主持人出镜,尤其是历史版,主持人出镜构成重要叙事和视觉表达元素,通过主持人出镜勾勒出西北政法大学自陕北公学以来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面貌。

其三,高度重视校庆节目视觉效果,精心策划视觉表达,以高质量视觉呈现完成校庆节目创作。校庆节目涉及的大量内容和素材主要是静态的或者逆时性、历史性的,它不同于新闻报道,也不同于纪录片,更不像一般文艺综艺类节目以表演、竞技、花絮等内容取胜。校庆节目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把握视觉传播规律,精心策划和拍摄各种视觉场景,设计多元化视觉表达方式,以动制胜,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为确保达到上述视觉效果,校庆节目组制定了视觉传达和呈现的一些基本原则。

西北政法大学溯源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西安,源自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最早大学之一陕北公学,现今已发展成为法学先导,辐射哲学、政治、新闻、外语、经济等多种学科的西部教育和科研重镇,80年来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为西部地区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法律应用高级人才和其他专业人才,是西北地区最早创办新闻教育的高等院校。

西北政法大学是“五院四系”成员高校,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大学。陕北公学之后经历了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西北政法学院,直至2006年正式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首先,强调画面的稳定性和动感性,所有画面必须用脚架拍摄,不接受任何手持机器拍摄的画面,尽量不采用图片、图表、静物等绝对静止的场景和画面,所有自拍画面尽量采用轨道和摇臂辅助拍摄,确保画面的动感。

其次,大量采用航拍画面,确保校庆节目画面呈现的恢宏气势。为了确保视觉呈现的一流效果,尤其是考虑到历史叙事、历史场景还原等技术性问题,节目组还特意安排了大量情景再现,安排数以百计的师生在陕北公学、延安大学以及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等旧址,再现师生当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场景。

视觉呈现设计的另外一项重要措施是特别策划一些重要场景和画面。例如,为达到唯美效果,编导人员特意设计了新校区广场钢琴表演场面,节目组以两千多元的价格租用一台三角钢琴,放置在宽阔的学校广场中央,下置红色地毯,由钢琴十级的本校女生独奏乐曲《延安颂》,航拍主打,多机位协同拍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又如,为了以视觉画面直观呈现西北政法大学80年的风雨历程,编导人员设计了一组学校老礼堂中的长镜头,首先聚焦礼堂舞台上合唱演出,演唱曲目为西北政法大学校歌,校歌改编自80年前陕北公学校歌,曲调相同,重新填词。合唱进行过程中,摄像机机位逐渐后移,画面逐渐拉开,退至大礼堂后门时镜头侧转,一群身着延安制服的陕北公学学员正手持书本,从镜头里面穿插而过,最后镜头定格在墙壁上80年前陕北公学的校训上。在镜头均匀缓慢后移的过程中,标示着陕北公学、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字幕在画面中相继映出,这组长镜头将西北政法大学80年的光荣历程浓缩在同一时空,画面唯美而生动。此外,节目编导还策划了放飞白鸽、党旗宣誓、内心独白、场景造型等大量视觉特别呈现。编导还特别设计了节目主持人在延安宝塔山、延安西北局旧址、旬邑县看花宫陕北公学旧址、高陵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等多个场景的现场出镜,将情与景、虚与实、静与动、历史与现实等多重元素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三、校庆节目创作实践教学的收获及启示

最近二十几年来广播电视学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科下属的一个常规主导专业,但是在专业教学中问题也比较突出,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改变这一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从过去注重理论教学转变为注重实践教学,从注重单一课堂教学转变为注重实验课堂教学,从核心主干课程分离教学转变为有机协作教学,同时打通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之间的隔阂,创建出一条理论学习、实验动手、产业运作乃至经济产出高度协调、齐头并进的全新专业教育之路。

广播电视学专业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也是一个技术操作性、经验积累性很强的专业,对于这个专业而言理论教学当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能否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否使学生在短短四年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报道体裁、方式和报道技巧,能否使学生真正建立起在各种新闻性情境中的电视感觉,尤其是能否使学生在合理设计下的实验环节、实践环节以及产业化运作环境下建立起专业市场观念,培养积累一定的市场经验至关重要,这些技能的培养、经验的积累不仅仅涉及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专业培养方向问题。

作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一个专业,目前全国有数百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这一应用型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数以万计的广播电视类专业人才。如上所述,在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始终存在;重视一般性常规教学,漠视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问题也同样普遍存在。在全国近3000所高校中每年都有众多高校举办各自的校庆活动,并拍摄创作校庆节目,学校一般都是拿出经费请专业电视机构或者相关影视机构制作校庆节目,很少有高校有意识地组织本校广播电视学相关专业师生拍摄制作此类节目,更少有高校有意识地把校庆节目创作作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实验场,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西北政法大学校庆节目创作是广播电视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生动实验,通过一个多学期的齐心协力,艰苦鏖战,师生们拍摄采集的高清素材总量达1500G,素材时长达数十小时。在此基础上编辑制作了时长各为30分钟的校庆版和历史版专题宣传节目,以及时长各为15分钟的两个版本校庆专用精华版节目,同时还制作了一期时长15分钟的学校招生专用宣传节目。这些节目都达到了相当的专业标准,在校庆活动中展映以及在公共媒体、网络媒体播放之后受到高度赞扬和广泛好评。

在历时半年多的采访制作中,全校总共有200余人不同程度参与了这项颇具规模的创作活动,其中直接组织策划人员达10余人次,摄影、灯光、录音人员达20余人次,大型动画及后期制作人员达10余人次,出镜造型人员达10余人次,播音主持人员达5人次,节目文案写作人员达6人次,“情景再现”师生达200余人次,共有20余名领导师生接受采访。

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是广播电视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各类一流影视作品的采制和产出是检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拿作品说话,通过作品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广播电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事实证明,将校庆节目创作与教学模式创新相结合,把校庆节目创作变成教学模式的实验田,通过教学模式创新产出高质量的校庆节目作品,这一初衷通过西北政法大学百余名师生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实现。在这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西北政法大学特别是新闻传播学院将会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中继续强化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坚定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道路,并通过与社会商业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尝试创新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社会收益、经济收益并举的产业化、市场化之路。

(本文是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本土传播心理学本体理论建设”〈项目编号:2016M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柯泽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学术带头人,卫白鸽、王恩、侯丹三人均为该校2016级硕士研究生)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

猜你喜欢

政法大学校庆西北
西北政法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贺河北师范大学百廿校庆
校庆特别报道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引注体例
一座西北小城
sin
Destiny
我校举行建校70 周年校庆活动
西北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