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变局下,晚报都市报如何“创融赢未来”?—第22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综述

2017-12-07

中国记者 2017年11期
关键词:都市报晚报内容

□ 文/本刊记者

新变局下,晚报都市报如何“创融赢未来”?—第22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综述

□ 文/本刊记者

编者按 2017年10月12日,第22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余家省级晚报(都市报)负责人参加了由《扬子晚报》承办的此次会议。与会嘉宾的讨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都市类报纸的现状。几年来,本刊曾围绕都市类报纸的变革与突围刊发多篇文章,如《都市报:“老了吗?”“变了吗?”》(刊于2012年第12期《中国记者》)、《探索融合之路 创新报业价值》(刊于2014年第11期《中国记者》)、《持中知变再出发》(刊于2015年第12期《中国记者》)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变,今天的都市类报纸又到了新的节点。大家如何看?又有哪些有效的应对举措?

一、相信未来、创造未来、赢得未来

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琪: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金秋时节,我们在这里以“创无限,融精彩”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经验,共谋发展,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一直在想,晚报都市报的定位是什么?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内容定位的问题,既要做政务服务,也要做民生服务。政务服务当中有很多是民生服务。当前,一些市场化的资讯企业用民生的用户思维和服务占据了晚报都市报本来应该具有的民生、政务、公共服务的优势和资源。马云这次在无锡物博会上做了一篇演讲非常轰动,我概括为四个字:相信未来。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我们的精神有没有富起来、强起来,这是今天所有媒体人、宣传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最应该考虑的事情。我们要相信未来,拥抱未来,共建共享未来!

江苏省新闻广电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焦建俊介绍了江苏报业系统在改革发展,推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同时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和“亚洲品牌500强”。《扬子晚报》已初步形成内容与渠道叠加、纸读与屏读融合、新闻与服务交汇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各类用户总数超过2000万。《现代快报》融媒体项目“Zaker南京”,订阅用户超过百万,创造出《无人区·52载守边人》等一批阅读量过亿的现象级传播产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社长周跃敏:在这个急剧变革的互联网时代里,如何转危为机,如何创新求变,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今天,我们的报业新闻人处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界: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到达用户的渠道丰富多样,报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另一方面,每天都有海量信息不断生成,人们对高质量新闻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换个角度想,我们这代报人是最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前人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没有遇到过的,如果能战胜这个挑战,创造新的辉煌,必将被载入史册。媒体融合、转型是在我们这代报人手上完成的,大家都应该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无限,融精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创融赢未来”。创,我想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创造优质内容。有企业家曾用“鸡蛋理论”来形容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相当于蛋黄,是鸡蛋最有营养的部分,而通过互联网跨界就能寻找到传统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关性,去发现和发挥蛋清部分的作用。混合得好,蛋清蛋黄融为一体,就可以做蛋炒饭了。在目前自媒体不能首发新闻的背景下,内容行业的机会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扬子晚报》今年6月28日推出了原创新品牌产品“紫牛新闻”,“紫牛”出自美国雅虎前任CEO的一本同名图书,特指市场稀缺的产品或服务。我们高举原创的大旗,内容在全平台分发,传播率达100万以上的作品每周有2—3篇,有两次冲到当日新浪热搜榜的第一和前三。

二是创新商业模式。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转型或弯道超越。一是要发展多元经济,不能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二是要找对合作伙伴,有些事,往往看起来很难,做起来其实很容易;而有些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创新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融,包涵的内容比较多,比如融资源、融渠道、融观念、融队伍等等。作为党媒,最大的资源就是政府资源。江苏全省有一张政务公开网,所有的部委厅局都在上面,按照省委书记要求,这张网要满足所有百姓的办事需求。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网站的信息发布权拿到了手上,全部信息由我们来发布。

□ 上图为会议现场。□ 中图为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右)向下届年会承办方新消息报常务副总编辑张虹(左)交接年会印章。□ 下图为与会嘉宾参会讨论。

最具有市场基因的都市报为什么与市场对接失灵?除了话语表达方式失灵,更多的是渠道失灵。一方面要抓住政府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尝试在市场格局中突围。我们的对策是和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合作。最近推出的扬子头条APP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款产品是与上海东方网合作,完全采用千人千面的数据挖掘技术。借此机会对组织架构和考评体系进行较大规模调整。一切以人的价值创造为主线,一切以移动平台为优先,把新媒体频道内容的维护下放到各个部门,纸媒与新媒体一体化运作,打通考核,树立更加清晰的目标感,考虑调整优化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此同时,考核更加突出结果导向。过程可以逶迤,但目标和使命必须达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压力下传,适应模式变化,打赢这场“班长战争”。

二、回归本质、注重生态、弘扬主流

大河报社社长王自合:一个总体感觉,媒体融合也好,都市报发展也好,目前改革是一样的,都处在深水区。深水区水多,机会也多,途径多,选择也多。在这种背景下,各自的探索、努力或者说摸索都是有价值的。《大河报》在这方面经历过前期的曲折、迷茫、碰壁,到今年我们的认识有这么几条:

第一,坚持壮大原创内容,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大河报》在媒体融合的路上起步也算不晚,但认识有个过程,开始阶段,在内容生产上无论是标题制作,还是内容选择、表现形式,都倾向于迎合用户,迎合互联网。从这两年开始,内容生产回归媒体价值本质,注重生态建设,坚守媒体责任,弘扬主流精神,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

第二,运营方面,通过各种手段运用,提升影响力。过去运营,单纯是依靠集团推广和线下活动,是单线思维,从去年开始,我们注重把运营提升到重大活动上,提升报纸品牌影响力。今年《大河报》做了两件事,一是助学,把河南有志于助学的企业和人士结合起来,几方面加强,共同推动助学行动,效果非常好。从选择贫困生的准确度、覆盖面,到出资企业、社会团体的满意程度各个方面,都比过去有较大提升。今年国庆节前,搞了两场“快闪”活动,在郑州机场航站楼和郑州高铁站,这两场“快闪”活动本身不大,但在国庆的节点上,加上今年喜迎十九大背景,社会效果非常好。

第三,着力经营垂直化平台。今年重点做了两个垂直化平台。一是直播,从三四月份上线以来,发展非常快,在很多直播功能包括内容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主播数量和粉丝数量,以及每场直播的观看量,基本上两个月翻一级,效果非常好。二是组建了河南大河财立方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把《大河报》过去的财经新闻单独拉出来,联合河南省有实力的金融企业,重新组建了新的传媒+金融的公司。

新安晚报总编辑丁传光: 《新安晚报》媒体融合发展坚持12个字:“立足本地”——不跟全国平台比,立足本地是最大优势;“守好报纸”——丢掉了报纸,丢掉了品牌,就一无是处;“移动优先”——移动必须优先,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会遇到很大麻烦。《新安晚报》有几个探索:一是在构建平台方面做了一些考虑。成立了双微服务中心,架起企业跟政府合作的桥梁。晚报都市报要立足本地,做网站也好,客户端也好,微博微信也好,要当老大,成为本省第一。我还有两点体会。第一,晚报都市报一直走在中国新闻的前沿,这个必须得自我点赞。这么多年了,这么多重大事件,甚至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些事件,都和晚报都市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淡定。“日出东山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

三、新战略、新思路、新产品

钱江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冯晔:《钱江晚报》近年来大的互联网创新活动基本上每个月都有,节点性的有两个,一是浙江24小时客户端全新改版,改变了原来频道制模式,采用客户流内容的展现方式。二是改变了原来首页功能的整体分割,变成双首页模式。8月份在北京搞了新产品发布会,主要四款产品:机器人记者,“智掌天下”金融理财产品,“拍房宝”,还有跟全国晚报都市报合作的电商共享各地优秀商品。通过这一年产品的不断迭代更新,我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都市类媒体的发展,有一条很重要,就是要不断做大我们的品牌。作为省级党报主办的都市报,优势还剩下什么?就是品牌。省级晚报都市报作为一个地区传统报业中的门户报业、门户媒体,它的地位一定是有的。要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扩大品牌影响,使品牌影响力在今后一段时间不削弱、不降低,要不断通过线上线下产品,通过活动,包装我们的品牌,提高我们的品牌。

此外,在新媒体时代,怎么“创无限,融精彩”,很重要一条就是产品。总讲内容为王,事实上这两年可能更多关注了技术,关注了平台建设,在内容上比早几年甚至落后了,特别有影响力、在全国能打响的报道,比早几年要少,这是下一步要花精力做好的。在媒体融合这条大船上要想航行下去,一定要有产品,无论是客户端也好,纸媒也好,一定要有产品。

再次,要不断提高信心。只有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才能鼓励记者,才能引进人才,然后才能生产新的产品,去跟各种渠道商合作,去跟各种客户谈经营。在这点上,纸媒真的不比门户网站或者客户端要差。我们要更加自信,作为省级晚报都市报,还是有实力把媒体融合这个大船很好地开下去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执行总编辑周琪: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主要做的事情可以总结为“123”和亿万这几个数字。“1”,就是一体化。《华西都市报》这几年一直努力想办法做到一体化,这个“1”还代表了封面新闻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我们是非常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二十五六岁,希望年轻人多提出有冲击的想法,给我们一体化加加油。“2”,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是双品牌、双引擎。虽然是一体化,但各自针对的目的和想法完全不同。封面新闻是人工智能式的新平台,《华西都市报》则一定是深耕内容、深耕主业和本土资源的,往城市服务商方向发展。“2”还代表了技术+内容。年轻团队很多是从BAT挖过来的。“3”,探索营收模式,目前通过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服务,包含原来传统报纸广告;二是技术外包;三是活动运营。用户怎么重新连接,本土资源一定要深耕。

“亿万”,现在对外推广改用综合影响力代替发行量,我们是3000万+的用户平台,不仅是粉丝平台。怎么看待粉丝和用户,是一个工作思路的转变。我们的口号是封面新闻要做好生活方式,现在都市报晚报遇到的问题是囊括广告、发行、经营全方位的,最近是纸张问题,放在一起看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为什么这次纸张冲击在三个月内就影响到产业呢,就是互联网加速。现在整个行业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纸张涨价来看,不仅是环保问题,而是此消彼涨,相比新闻纸,商品包装用的瓦楞纸涨价更厉害,电商“江浙沪包邮”用了大量瓦楞纸,给我们一个“灰犀牛”的风险警告。

“123”和“亿万”,这是我们的整体思路。对年轻人生活方式变化,有几个体会。一是要关注用户,30%精力在传统媒体上,而70%精力都在客户端上。二是直播和移动视频,直播这块空间非常大。九寨沟地震期间,《华西都市报》做了9个小时不间断的直播,连续两天,每天9个小时。三是人工智能,以开发为主,引进新的项目,把流程进行优化,智慧流程。再是携手联盟伙伴。我们和新媒体之间,总体是“竞”的关系,不是“争”的关系。“竞”是大家一起跑,共同合作,在版权管理以及整个营销上进行合作。“争”主要是在于版权,我们每个月发三期侵权公告。最后说一下新闻表达,新闻表达分三类,一是融合驱动和直播小视频,目前封面新闻团队可以同期发起5场直播,同一场可以做到7个高清机位。这方面有很多可能性。二是内容特色产品,包含手绘动漫。三是整合深度调查类,以流量为考核指标,每天重点研发,在更多流量上考虑,不仅仅是笼统的深度新闻和调查新闻。

四、直面现实,守好本业,立体运作

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张茧:我想结合《三湘都市报》这一年多来是如何实现内容变现的做一点交流。第一,在现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人苦闷什么内容能够实现变现呢?是不是有内容就能实现变现?经过几年的新媒体探索,发现并不是有好内容就能实现很好的变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竞争对手有更精准的传播平台,他把内容传播出去,能把受众变成他的用户。怎么让我们的内容更加精准,这是必须要做的前提工作,内容越精准、越细分、越垂直,越有市场。第二,都市报在新媒体时代要不断打通新的传播平台。传播平台是扩大优质精准内容和影响力的一个必需的环节。第三,要立足从变现的角度倒推内容产品开发。《三湘都市报》目前把新媒体中心分成两部分,一是做新闻内容的分发,扩大平台影响力,二是专门成立产品开发中心,以视频产品为主打来开发内容产品。目前准备开发五款产品:一是教育类的,通过一些有话题性、关注度的东西,把服务性做得更好。还有健康。另外针对年轻群体,开发了三个社群平台:美妆,美食,汽车。第四,打造线下品牌营销活动。最近几年开发了一批在本地非常有影响力的线下活动,比如徒步活动,从去年开始,除报纸外,还增加了视频直播、航拍等多种新媒体渠道。另外,还有全域旅游,比如温泉开发,5A级景区申报,新丝路模特大赛等等。我们也在尝试互联网电商,和湖南鄢陵县合作,开发当地特产黄桃,设计“淘桃”移动端线上平台等等。

西海都市报总编辑李军: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体会。第一,要做专业的新闻生产商,让与受众的黏性再强一些。优质的内容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都是受欢迎的,而这种专心生产的新闻要做到与众不同,首先要充分体现新闻的权威性与专业性。第二,要体现新闻的深度与广度,结合不同地域受众的关注点,利用精细化、专业化的特点,把新闻做深做透。有的新闻甚至要通过报社编委会精心策划、记者深入采访、编辑用心打磨,这样的新闻势必与别人的不一样。第三,要体现新闻的思想性与创新性。现在人们阅读方式发生转变,新闻生产也要转变,作为我们这种媒体,甚至要引领这种转变。现在很多新媒体实际上就是新闻的“搬运工”,而我们才是真正的新闻生产商,有责任真正地引导社会舆论,也有能力生产出有思想的新闻,有思想的新闻,任何时候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此外,要做政府、企业信赖的活动推广平台,让地方政府和我们的关系走得再近一些。充分利用品牌影响力,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精心策划,让政府和企业形象通过我们努力推广出去。

新消息报常务副总编辑张虹: 《新消息报》在2010年就加入了全国第一批媒体微博行列,目前微博粉丝已经达到了500万,微信公众号也已经开通了,从本省来说粉丝量和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在新媒体发展上采取了握紧拳头、一次打出的方式,下面所有系列报刊都没有做客户端,今年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做了一个客户端,吸纳了全国其他党报都市报的精华。同时建立了整个集团的“中央厨房”,《新消息报》和集团是同步运行的。《新消息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个定位,那就是要直面现实,守好本业,立体运作。在内容生产上,我们更讲究做好分众内容,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内容。现在纸媒广告空间越来越小,纸媒要更多向新媒体发展,要更多向政府看齐,依托政府力量。政府现在有资金,需要有平台为他搭建,而且也提倡政府来购买服务,要在这方面做更多努力。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都市报晚报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主要内容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