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新闻评论,也是“功夫在诗外”
——从一等奖评论《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谈起
2017-12-07梁发芾
□ 文/梁发芾
写好新闻评论,也是“功夫在诗外”
——从一等奖评论《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谈起
□ 文/梁发芾
本文从作者个人角度着重分析了《甘肃日报》文字评论《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能够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原因,并介绍了作者多年撰写新闻评论的心得与经验。
新闻评论 中国新闻奖 供给侧改革
梁发芾甘肃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高级记者
一、对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呼吁,或是文章获大奖的重要原因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重点部署,供给侧改革这个新鲜词组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作为长期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新闻从业者、媒体评论员,对这一重大政策举措予以评论解读,是职责所系。在部门和报社领导支持下,我撰写了《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在2016年1月27日的《甘肃日报》评论版刊登。
在《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一文中,我认为供给侧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负担太重,因此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应该既做加法也做减法的建议。所谓加法是指政府应该营造崇尚创新的宽松环境,鼓励、保护和支持创新,维持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而减法是政府简政放权,降低税负,减少对过剩产能的不必要补贴等。通过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发挥更好的调控作用。
对于营造创新环境的强调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所以强调维护创新环境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也是基于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思考。虽然我国一向鼓励和推崇创新,但毋庸讳言,我国社会对于创新的宽容和保护是不够的,对于差异和创见不够尊重,不够宽容,求同而不存异,以致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创造力被消磨。失去了宽容的环境和自由的心灵,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哪儿能有什么创新动力呢?没有创新,产品工艺和技术等等怎么能够提高和改善,参与国际竞争并取胜呢?对发明创造缺少保护,谁又有兴趣去搞创新呢?基于这些认识,我在文章中说:“首先要形成崇尚创新的宽松环境。无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还是生产管理、社会治理,都需要不断创新,推陈出新。创新者生,不创新者死,这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是严酷的市场法则。人类的所有创新活动,都离不开自由的心灵和宽松的环境。创新中要允许探索,允许差异,允许个性,允许出错。”这里我提出“允许出错”的观点,在近一年之后,各地也开始出台容错机制的政策。虽然容错机制是针对领导干部和决策领域的,但对于保护市场创新同样也有借鉴意义。允许出错,鼓励创新,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点兴奋点。我自己觉得,这篇文章能够打动评委,并获得大奖,或许就在于对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鼓呼与吁求。
二、写好新闻评论的几点体会
《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的获奖,是对我多年来新闻评论职业生涯的肯定和鞭策。借着这样的机会,我不揣浅陋,把多年写作评论积累的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做些分享。
由于新闻评论追求时效性,也往往被人看成是速成品,急就章。事实上,正因为新闻评论必须追求时效,是急就章,所以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必须在平时做大量的功课,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古代诗论说“功夫在诗外”,戏剧界也有“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写好新闻评论,道理是一样的。一篇好的评论,读者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大洋中的冰山一角,更厚重的部分隐藏在洋面之下。
新闻评论是一种应用文体,它本身并不追求文学作品那样精美的形式,因而也无需华丽的技巧。写好新闻评论,最重要的还是观点的新颖和独到,论据的充实和丰富,论证的严密和规范。要做到这些,如下功夫是必备的。
首先,写自己真正理解的领域的评论。新闻评论的范围十分广泛,举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历史生活甚至科学技术都会成为评论的内容和对象。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专业也有分工,不可能精通所有方面。如果一个评论员对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写评论,很可能只能是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很难做到深刻、独到、准确,弄不好会让内行笑话,让外行不知所云。我的看法是,评论员还是要坚持写自己懂的东西,不要写自己不懂或者似懂非懂的东西。评论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发挥自己所长,选择某个领域做重点突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即使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也至少要做到对这个领域十分熟悉,成为该领域的内行。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够从纷繁的线索中找出头绪,发现人们所未看到的问题,提出人们未提出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内行看了不觉得肤浅,外行看了也有启迪。
就我自身来说,长期对国家财政税收十分留心,从2010年至今,在《中国经营报》开设专栏,发表二百多篇文章,重点关注财政税收、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的治理能力等问题。所以 ,当党中央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定的时候,我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改革的内涵和要点所在,并很快写出有针对性的《供给侧改革需加减法并举》一文。
2017年6月14日,养殖户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吴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育苗棚内挑选鳜鱼苗。近年来,浙江省坚持发展新理念,发力供给侧改革,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乡村治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华社/发)
要写自己懂得的内容,根本的还是要长时期地进行学习、思考、研究和积累。有些问题可能没有合适的由头和契机,并不一定马上要写成文章,但你思考成熟了,有准备了,当由头和契机出现的时候,你就可以轻松动笔,做到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如果平时没有积累,没有什么想法,遇到需要快速做出评论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可能仍然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其次,会讲道理很关键。会讲道理是评论最重要的技巧,也是评论员非常重要的素质。即使真理在握,而真理也往往并非不辩自明的,真理也需要阐发,需要解释和论证。新闻评论最重要的还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我们常说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面对基于充分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而得出的结论,正常的理性的人是无法拒绝的,即使先入为主地怀有偏见,也可能在事实和逻辑面前放下偏见,重新认识和考虑你的观点。
讲好道理的前提是对所评论的问题有深入研究。需要掌握大量的事实,需要对事实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果对问题研究不够,了解不深,所知不过皮毛,掌握的资料有限,那么在有限的材料中可能无法建立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所以,会讲道理这个问题仍然和上面所说的写自己理解的东西,本质是一回事。
讲道理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有好文风。评论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要影响读者,说服读者,让读者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的。所以必须要有好的文风,要尊重读者,善待读者,必须把能够说服他人的事实和道理讲给他。我在写评论的时候,总是首先假设我是读者,要站在读者的立场,设想读者会怎么看我的观点,会怎么反驳;同时我也设想,如果读者那样反驳,我会怎么回答。如果我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我就宁可不发表也不采取强词夺理和诡辩忽悠的办法去硬凑一篇评论。
总之,平时的积累,观察和思考,对于写好新闻评论非常重要,而善于讲道理,充分尊重读者,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是甘肃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高级记者)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