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名专栏《学习进行时》的进阶之路
2017-12-07王子晖
□ 文/黄 玥 王子晖
中国新闻名专栏《学习进行时》的进阶之路
□ 文/黄 玥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创办于2014年底,是新华社新华网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平台。该栏目坚持融合理念,用深刻的理论见地和最前沿的报道形式,建设权威化、大众化的“学习”平台,构筑政策供给与网友需求之间的通道,满足多层次受众的“学习”要求,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名专栏”称号。
中国新闻奖 名专栏 学习进行时
回顾《学习进行时》近三年的艰辛创业历程,主创团队最大的感悟是始终坚持融合理念、立足原创、全媒延伸,用深刻的理论见地和最前沿的报道形式,建设权威化、大众化的“学习”平台,构筑政策供给与网友需求之间的通道,满足多层次受众的“学习”要求。
一、全流程整体重塑,报道理念领先行业
报道理念是《学习进行时》专栏不断前进的灵魂。近三年来,专栏之所以能够不断收获荣誉,始终走在前列,最根本的原因是融合报道理念领先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强调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学习进行时》专栏主创团队认识到,新闻传播到了内容和媒介日趋模糊的发展阶段,融合发展绝不是各种业态的简单相加、组合,而是从策划、采编到包装、推广的全流程整体重塑。
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专栏逐步探索出“资料系统化、解读权威化、形式多样化、交互趣味化”的融合发展思想,以最前沿的“平台聚合、立体解读、全媒融合”方式,不断实现专栏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升级。
2017年1月,专栏进行了一次重大改版,推出“融媒头条”“原创精品”“权威数据”“学习服务”四大专区,打造“第一头条”“讲习所”“近平Style”“近平日历”等原创栏目。
“第一头条”集日历、语录、文字、视频、音频等报道形态于一屏,进行全媒化、方阵化呈现,一期一主题;“讲习所”集中了新华社起点高、网络大、骨干强的优势,及时、权威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近平Style”聚合独家新闻图片、视频资源,采用故事化手法,再现习总书记活动的珍贵瞬间;“近平日历”全面集纳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活动,按照事件、时间、地点分类梳理,点、线、面三级呈现,同时具有精确的检索、聚合功能,满足查阅需求。“四大专区”下,各原创栏目不同侧重又紧密联系,交叉呈现全媒体化视听交融的智慧思想内涵,共同使专栏成为业内独树一帜的融媒标杆。
新版页面一经推出,即获得良好反响。网友纷纷留言称赞。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学习进行时》专栏正根据新华社媒体融合发展布局和新闻传播新趋势新业态酝酿下一轮重大改版。融合报道理念,既是专栏再次升级的指导思想,更是专栏不僵化、不停滞的动力。
二、系列深度解读不断刷屏,议题设置深入人心
全面、权威、深入、生动地宣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学习进行时》专栏的首要任务。各类原创系列深度解读是专栏的内容精髓,也是专栏的品牌核心价值。
近三年来,《学习进行时》专栏不断加大原创报道力度,坚持系统化思维,不仅从全局统筹谋划,实现策划报道的统一性、连贯性,还准确把握时机,不滞后、不超前、不拖沓,对热点话题、重要活动速战速决,对长期议题久久为功。通过系统化的设计、系统化的梳理和系统化的阐释,力争在立意上高人一筹、阐释上深人一层,不断拓展深度、把报道做特做优。
主创团队意识到,报道效果与单篇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相关,也依赖于报道整体上给人的印象,要实现单篇稿件对整体效果的“化学反应”,就必须确保稿件的逻辑性、系列性,使主题报道成为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以2016年一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系列解读报道为例,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发表后,专栏在当天就推出全媒体解读“套餐”,而在后续的深度解读报道中,没有迅速出手,而是将发稿时间“定位”至8月初领导同志北戴河休假期间“淡季”,有计划、有目的地“择时”“造时”。打破传统固化思维,重新排列组合讲话的关键词,反复打磨稿件,认真研究发稿时间和推送顺序、节奏,科学制定发稿日历,争取传播效果最大化,以一己之力,把报道“淡季”变成了“旺季”。这次报道的成功为主题报道“时度效”的把握提供了独特的实践探索经验。
接下来,专栏依靠常态化策划、研究、生产机制,主动设置议题,保持解读热度,形成报道声势。从2016年以来,陆续推出了“习近平两会新语”“G20系列解读”“习近平改革方法论”“习近平一月”“十八大以来”“大棋局”等近30组系列解读报道,不断释放出全景、多维、立体的报道效果,受到媒体和受众的持续跟踪关注。系列深度解读正日益成为《学习进行时》专栏最亮眼的“名片”,成为全网独一无二、名副其实的学习“大课堂”。
三、全媒形态与时俱进,立体传播矩阵释放威力
主题解读报道要实现传播效果的立体释放,不仅要立体设计、还需要立体强化。这就要求充分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特点,丰富报道样式、报道形态,拓展传播渠道、传播载体,组成新的传播矩阵。
《学习进行时》专栏以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依托新华社超强的文字原创能力,不断加大音视频、动新闻、数据化、轻应用等可视化报道创作力度,呈现全媒体化智慧交融的视听思想盛宴,贴近广大网友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2016年底,专栏创新运用大数据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全年讲话高频词,将分析结果制作成网友可互动、可阅读、可收藏的轻应用产品《猜猜看!习近平2016年讲话第一高频词》,该产品集数据、竞猜、解答、解读于一体,一经推出便引发网友竞相转载。此次报道是“学习进行时”团队将创意与媒体前沿技术完美结合的一次探索,化厚重的讲话资料为轻巧的传播范本,让受众喜闻乐见。
2017年,“学习进行时”主创团队将全媒传播矩阵向视频态表达方式延伸,从“零基础”开始,深耕细作、不断学习,将视频印记牢牢镌刻在《学习进行时》专栏的成长之路上,是一段不得不书的“全媒进化史”。从动新闻《独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何当选十九大代表》、微视频《决战》《赶考—再塑党的形象的伟大工程》到创意水墨视频《大棋局》,不管是选题立意还是形态突破,一次次创意集结,汇聚成专栏创新总书记融媒体报道的一次次成功尝试。
以《决战》和《赶考》为例,两部微视频均为配合国内部通稿《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和《再塑党的形象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五年探索之路》,主创团队从通稿文字中汲取养分,继而进行充分的头脑碰撞,反复推敲脚本和视频画面,为两部主题宏大的视频进行小切口、故事化、可视化的破题,寻找一以贯之的叙事逻辑和创意“燃点”。
《决战》中,主创团队沿用脱贫攻坚“作战图”的思路,以三维沙盘烘托全片的高潮,在全片埋伏“小红椎”和“秒表”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随着故事推进,镜头拉起沙盘上用小红椎标注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让人恍然大悟,而“秒表”倒计时则强化受众认识,深刻理解反贫困是一场进入读秒时间的伟大决战;视频《赶考》侧重于将抽象内容具象化,让高深内容变得接地气,将再塑党的形象比喻为一场考试,把十八大以来步步推进的各项举措比喻为答卷,并以“破”“立”“魂”“根”四部分统领全片,阐述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决行动,展示我党坚定信念、植根人民的不变初心。
创意水墨视频《大棋局》,开辟了创新解读报道新形态。整组报道为十篇深度文章、十张创新水墨动图和一个三维特效水墨视频,清新唯美的水墨画动图,景、理交融,让网友开篇见喜,并与解读文章互为表里、完美融合。另外,不到一分钟的三维特效水墨,将抽象与具象融为一体,水墨不断流转,幻化为拓荒牛、獬豸、啄木鸟、鲤鱼、巨龙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形象,配以习近平总书记极具份量的语言字幕。镜头切换、形象变化中蕴含着不尽意味,艺术性地展现习近平治国理政这盘“大棋局”。
微视频《决战》上线两天之内便达到千万量级的浏览,《赶考》24小时内全渠道阅读量达到1亿,动新闻《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何当选十九大代表》占据全网头条,形成刷屏霸屏之势。
一部部成功的短视频凝结了主创团队的心血,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颇具匠心和创意,是《学习进行时》专栏拓展报道范畴、自我突破创新的显著标志,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大背景下,堪称一套高质量的全媒学习教材。
一步步“微创新”,一次次小突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构成了中国新闻名专栏的进阶之路。《学习进行时》专栏获奖,是集体智慧结成的硕果。
(作者分别是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工作室主任、主编)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