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微型课的设计与研究中提升高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2017-12-06徐晓艳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言表达

徐晓艳

【摘要】微型课能够有效甄别和评估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以高职语文教材中散文体裁的课文的微型课设计为例,探究了教师在此研究中获得的文本解读、情境预设、语言表达等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微型课;文本解读;情境预设;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微型课,即课之“具体而微者”,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课堂教 学形式,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容量小,上课时间一般只有15—20分钟,教学内容集中于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其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要求教师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清晰呈现课堂结构完整、教学要素齐备的教学过程,从新课导入到过程设计,再到课堂小结,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尊重学生主体,体现高效课堂。所以在教学性质上,微型课具有甄别评估功能,能有效评价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而教师也能在微型课的设计与研究中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抓准文本核心,引导学生体悟

萨特说:“文学对象是一个只存在于运动中的特殊尖峰,要使它显现出来,就需要一个叫作解读的具体行为。”而文学文本的语义表达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有不同知识储备、人生体验的个体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文本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文本的准确深入解读,是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基础。

高职语文第一册中的《草莓》是一篇感悟人生的咏物散文,诗意浓郁,意义隽永。这篇文章可赏析的“点”很多,比如文中的象征手法、语言的色彩美感、文章的主旨内涵等,但以此文为题进行微型课设计时,就不能如此“面面俱到”,必须抓准其核心内容进行课堂呈现。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联想,在文中以如花似锦、韶华灿烂的6月来象征人生的青春期,以“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的9月来象征人生的成年期,启迪读者对于青春到成年的人生思索。这就是这篇文章所凸显的核心价值。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仅仅是教师挖掘到文本的核心内容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抓到这一核心。高职一年级学生刚进入人生的青春期,对于青春逝去、人生成熟并不会有太多的感悟,那如何引导他们把握《草莓》的核心内容呢?在没有直接经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解读文本来间接体悟。文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哲理性语句,如:“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通过对文中这些关键语句的解读,学生可以理解到“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收获,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珍惜,并努力活得精彩!而青春逝去的过程也是人生成熟的过程,所以不要沉迷于过去的美丽,要活出当下和明天的风采”这一文章主旨。

微型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抓准文本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没有学生实际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况下,更需关注到学情及学生的反应,合理设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及过程,因而在微型课的设计与研究中,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会得到深度的锤炼和提升。

二、提升情境预设能力,演练教学过程,预估课堂反应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在特定的语文环境中进行,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预设。而在微型课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所以教师的情境预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因其学科的特殊性,针对不同课文可以呈现出丰富的情境图,如生活情境、自然情境、社会情境等。以高职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为例,《武夷山九曲溪小记》是一篇游记散文,在微型课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多媒体预设文本情境,直观呈现课文描写的山和水;《北京的春节》是一篇叙事散文,可以结合时代背景预设社会情境,让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可以用校园里的那一方荷塘预设自然情境,引导学生直接入境。

具备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微型课的基本要求,情境预设的内容之一就是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即根据文本和学情设置教学环节,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和设计。《老王》是杨绛先生于1984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叙写作者与三轮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件往事,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所以此文的微型课设计中以关于爱的名人名言导入,触及课文主旨,将学生直接引入文本情境;从老王的不幸与善良、“我”的幸运与善良两个维度来研习课文,着重品味课文中“老王生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这部分内容,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愧怍”的深意;分享视频资料,感受身边的不幸者,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并写下感悟交流,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微型课的教学现场虽然并没有学生参与,但教学过程中不能省略“学生活动”,提问、点拨、评价等师生互动也依然要恰当安排。所以,教师在情境预设时就必须合理预估到学生的课堂反应,精心预设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尊重学生个体,巧妙利用生成情境。其实这也是微型课教学针对评委的可能提问所做的答辩准备。

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衔接教学环节,生动课堂艺术

因为没有学生参与,微型课对独自演绎全部教学过程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更高,因而教师在微型课中能够充分训练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微型课的时间限制,教学语言首要必须准确、精练。在微型课的设计中,要仔细推敲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力求用最精准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微型课的教学现场,教师要做到无一句废言、无一个赘词,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坚决摒弃那些“然后”“好的”“那么”等口头禅,所说的每一个字应该都是可以被记录下来成为课堂实录。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从导入到过程再到小结等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应力求自然流畅、丝丝入扣,语文教师绝不能用“接下来我们看”“下一个问题是”等这些机械化的衔接语来串联课堂,使得整个教学内容显得僵化而乏味。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丰富灵动,富有生命力、感染力,或慷慨激昂、豪情万丈,或宛转悠扬、隽永悠长,而串联起这些内容的衔接语就更要力求逻辑清晰、流畅无痕,所以这就需要精心地设计,丝毫随意不得。可以抓住文本内容、结合行文线索来设计,如高职语文第三册中的《前赤壁赋》,全文以苏轼游赤壁时的心情为线索,“饮酒乐甚”(乐)——“愀然”(悲)——“喜而笑”(乐),这根线可直接作为衔接语串联起整个教学内容;可以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方式往下引导,如《空山鸟语》中作者从鸟语中听到的“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引发了他比听鸟声更迫切的愿望,那是什么?学生继续探究下去就会得到答案——“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还可以发挥语文的学科特色,巧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修辞手法等来为课堂增色,如《合欢树》中可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句来衔接上下文,回忆母亲与写合欢树的内容。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衔接语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再精心的设计也不能“喧宾夺主”。

微型课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甄别和评估,是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形式,一线教师应在实践中对微型课的设计和研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以此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卫东.寻找文本的核心价值——谈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的优化[J].辽宁教育,2016(9).

[2]于洋鹏.增强情境预设有效性的途径研究[J].林区教学,2012(7).

[3]施曉端.语文课堂的衔接语小议[J].文学教育(下),2012(9).

(编辑:张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语言表达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