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韩合拍片分析未来中韩影视合作发展趋势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合拍片影视韩国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4)

从中韩合拍片分析未来中韩影视合作发展趋势

张舸宁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04)

中韩两国在文化历史背景、电影发展历程和大众审美趣味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为中韩影视合拍提供了可能。通过对不尽如人意的中韩合拍作品以及中韩各自的本土优秀影视作品的分析,得出中韩合拍并不十分适合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中国电影应该在发扬自身票房优势的同时,学习借鉴国外的影视产业模式,着眼于自身文化,创作真正接地气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的特色,弘扬我们自身的文化价值,才能在世界电影浪潮中不迷失自己,站稳脚跟,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中韩合拍;影视合作;国产电影

引言

目前国内对于中韩影视合作的研究大多单纯的停留在作品层面上,研究中韩本土电影各自优势及其在中外电影合拍过程中具体运用情况的成果并不多。近年来,中韩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产业交流合作频繁,《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签署后,虽然不乏优质作品出现,但整体来说,中韩合拍的影片质量不如人意,中国学习借鉴韩国之风更是日益显著,盲目引进、盲目翻拍、追求套路化也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如今行业内,这种人人讲合拍的大环境下,到底应该合作什么?怎么合作?为什么合作?这几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弄明白,中外合作才会真正对中国本土影视行业的发展有意义。

1 中韩电影合拍的背景

中国和韩国一衣带水,地脉相连,共处于东亚泛儒家文化圈内,韩国文化自古以来便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相较于欧美文化来说,中韩两国的文化更容易互相融合和接受。近代以来,中韩两国电影虽然有各自的发展轨迹,但在具体内容、题材、流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重叠之处。除此之外,相似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人文地理,造就了中韩两国相似的大众审美趣味,例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香港电影在韩国的流行、近些年韩国反应社会问题的电影在中国的热映等等。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娱乐行业的迅猛发展,自2010年起,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将占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比重,有可能超越美国而成为全世界电影票房收入最高的国家。而韩国自本土影视行业受到政府政策支持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电影工作者,积极向好莱坞学习电影产业模式,逐渐发展了亚洲顶级的电影技术。以上几点,使得中韩之间建立影视合作关系成为了可能。中韩影视合作,对于中国电影界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自2014年《中韩电影合拍协议》之后,正是中国电影取长补短,加速走向世界的大好机会,同时也是亚洲电影可以与美国电影形成抗衡力量的一次突破。

2 目前中韩合拍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韩影视合拍进程早已开启,数量上也不断创新高,但是目前多数合拍片的质量和口碑都差强人意。2016年11月,改编自韩国高人气电影《非常主播》的作品《外公芳龄38》正式与中国观众见面,但不幸的是最终票房报收仅5000余万元,豆瓣评分更是跌至4.3分;除此之外,去年中韩合拍片《不速之客》392万票房,《非常父子档》674万票房;4月由韩国导演赵根植执导的中韩合拍片《我的新野蛮女友》累计票房3418万,远低于业界期待值,在豆瓣上的评分仅有3.3分……目前为止,能够在中韩电影市场齐头并驱的中韩合制电影仍是寥寥无几,中韩合拍片确实已经走上了一条“越拍越烂”的道路,多数作品票房、口碑双双惨败。直到现在我们也无法选出一部真正意义上在两国电影市场上口碑、票房上实现双赢的中韩合拍片,中韩双方在电影上的合作仍不是很“合拍”。

在中韩合拍陷入困境的同时,韩国本土影视作品却在中国势头不减,例如《釜山行》在豆瓣评分高达8.2,仅仅影评就有30多万篇;《辩护人》、《小姐》、《素媛》等等韩国电影更是在各大论坛首页被频频提及,甚至成为类似题材电影里的一种现象和标杆;《请回答》系列、《鬼怪》、《太阳的后裔》等韩国电视剧的主要演员在中国社交网站上长居热搜榜首……韩国文化产业的输出,跳过了“合拍之路”,仍然不断加深着对中国的影响,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究。

分析以上两类作品我们不难看出,韩国本土的影视作品大多基于社会问题,或深刻冷静的披露社会黑暗面,或着眼于社会中平凡小人物的爱恨情仇,相较于一些急于谋求成功的中韩合拍的套路化作品,韩国本土的电影内容质量更高,剧情更加合理,也更能打动观众。许多韩国导演、编剧来到中国“打工”,为了保证口碑和效益,倾向于选择改编在韩国已经获得成功的作品,但韩国制作团队与中国观众的沟通上还存在鸿沟,韩国导演、编剧始终拿不准中国观众的喜好,改编过后的作品风格不伦不类,不接地气,“套路化”严重,这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除此之外,中国部分电影制作方急功近利,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缩短制作周期。韩国导演张喆洙就曾表示,在韩国一部电影通常要拍三个月,而中国拍一个半月就能杀青。这样的风气难免会助长韩国电影人不注重电影的质量,为赚快钱而大量涌入中国电影市场的势头,这更加让中韩合拍失去了原有的目的,而走向了岔路。

3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之路

近几年随着中韩电影合拍片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中方开始减少与韩方的影视合作计划,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方向。自2016年起,《湄公河行动》、《驴得水》、《唐人街探案》等几部国产电影相继交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2017年至今,更有《杀破狼·贪狼》、《二十二》、《战狼2》等高票房、高口碑的优秀电影问世,其中《战狼2》票房更是高达55亿,引爆了整个华语电影圈;国产电视剧、网剧也在不断成长,《伪装者》、《欢乐颂》系列、《我的前半生》、《法医秦明》、《河神》等作品制作精良,经得起推敲,观众好评不断,直呼是良心之作;工夫影业、正午阳光等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因为连续出品高质量影视作品,已经在观众心里产生了一种品牌效应,成为了票房(收视)保证。

分析以上口碑、票房(收视)双高的国产影视作品,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少共性。《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动作题材的影片,改编自一部分历史事实,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呼吁和平、维护和平的形象,弘扬了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影片主题积极向上,三观正;《欢乐颂》系列、《我的前半生》等影视作品着眼于正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中年人,故事源于生活实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反映现实问题的同时又接地气;《唐人街探案》、《法医秦明》、《河神》等推理悬疑题材作品制作精良,剧情紧凑,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风俗民情,各具特色。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影视行业正在不断进步,影视作品的侧重点已经逐渐从不断消耗观众审美能力的商业口水片,向注重内容和制作的走心片靠拢。大众审美需要逐步培养,越来越优秀的影视作品也会造就越来越高素质的观众。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中国电影人已经意识到,利用好中国本身的电影票房优势,学习借鉴国外的影视产业模式,着眼于自身文化,创作真正接地气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特色,弘扬我们自身的文化价值,才能在世界电影浪潮中不迷失自己,站稳脚跟,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结语

本文从中韩两国相似的文化历史背景、电影发展历程和大众审美趣味入手,探究中韩电影合拍的背景;通过对近年来中韩合拍作品以及韩国本土优秀影视作品的分析,得出中韩电影合拍计划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国电影行业自身优势,以及近年来优秀国产影视作品的分析,探究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自己的道路,力求能对后续中外影视合作计划,中国向外国学习借鉴的产业模式、合作方式,甚至对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乃至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理想的实现,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项目名称: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X2017SP96

[1] 杨昭全.韩国文化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2] 黄献文.东亚电影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0.

[3] 金钟元,郑重宪.韩国电影100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3.

[4] 曹毅梅.世界电影史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

[5] 王鹏.镜像观察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态势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张舸宁(1993-),女,汉族,辽宁人,硕士在读,西南民族大学,影视传媒美学方向。

猜你喜欢

合拍片影视韩国
影视展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在韩国走马观花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2013香港合拍片创作综论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