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出版社对所依托高校的作用研究

2017-12-05于险波

大学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作用高校

于险波

[摘 要]目前全国共有大学图书出版单位106家,占到全国出版社总数的近20%,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社对于所依托高校的作用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促进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展示高校学术实力和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保护著作权并维护学校合法权益。这对于促进大学出版社的发展以及大学出版社贯彻落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高校;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1-0012-03

根据《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及《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大学图书出版单位106家,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3家(包括副牌社33家)。目前大学图书出版单位已经占到全国出版社总数的近20%,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调查,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中,有87所高校设有出版社。其中,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都有自己的出版社。无论中外,一流的出版社未必依托于高校,但是一流的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出版社。笔者认为,当前部分设有出版社的高校对于出版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这不仅影响了大学出版社发挥其功能,更制约了大学出版社自身的发展建设。因此,厘清大学出版社对所依托高校的作用十分必要。

高校举办出版社是为了赚钱吗?显然不是。那么,具体到一所高校来说,设立出版社对于高校自身来说到底有哪些作用呢?笔者认为,其有如下六方面作用。

一、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

国家批准大学设立出版社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出版高校教学需要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及其他教学用书,推动高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实施日常教学活动。这就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课程,需要承载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包括数字化教材,下同)。而大学出版社最直接的工作就是将知识通过图书、报刊及数字产品等载体呈现出来以实现知识的传播、互动、存储、延续。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高校进行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可以到其他出版社出版,或者直接选用其他高校编写的教材,完全不需要自己设立出版社。实际上这样的想法过于狭隘和简单。大学出版社从建社之初就将服务高校特别是服务本校的教学科研作为自身的办社宗旨,所以每个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相对于其他出版社的编辑来说更加熟悉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这些编辑往往毕业于本校,其对本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要求的理解会更直接、更准确。因此,本校的出版社所组织和出版的相应教材及相关教学产品对于本校来说会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另外,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使用本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特别如果同时还是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能在无形中增加亲近感。

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各类出版物(包括数字出版物、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出版物,下同)的支撑,作为大学自己设立的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当然会在第一时间内获知本校教师的学术前沿成果、科研创新信息,并对这些学术前沿成果、科研创新信息及时跟踪策划、组织整理,依托学校品牌特色学科和相应的专业师资,及时通过出版教材、著作的方式固化、传播最新学术成果。这一定会进一步强化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在其领域的竞争力,从而不断打造自身学科品牌。另外,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大学出版社不仅会出版常规教材和一般的学术著作,一定还会有计划地策划具有较大学术价值、涉及跨学科领域、填补有关专业领域空白的分学科系列出版工程。这势必需要出版社会同学校相关部门、学院共同组织,这有利于引导校内分散的学术资源进行新的甚至是跨学院的组合,有助于打造学校品牌和学科特色。在此过程中,出版社不仅要依托本校的优势特色学术资源,同时也要选择和吸收其他学校、科研院校在同一领域的优质资源,并逐步培养校外的相关专家学者成为自己的作者,从而占领这些学术领域的出版制高点,形成出版特色、打造出版品牌。这些工作一定会强化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有力提升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于开发教材和教师著书没有规划,导致这些学校的教材不成体系、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学术著作也都因属于教师个人行为而零零散散。这些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的教材和著作,很难使学校的学术成果呈现出应有的竞争优势,也不利于本校教学管理部门、科研部门较好地整合全校学术资源、凝聚学科优势,难以较好地彰显本校学科特色。同时,也削弱了出版社对于本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助推作用。

二、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应与培养人才这一使命相结合。即便是研究型大学,其核心任务仍然是“人才培养”。高校科研所承载的使命与任务,必然要求高校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研工作融入教书育人之中,这是高校科研活動的特点和优势。大学出版社以高校为依托,与校内教师联系紧密,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获知本校有关的学术成果、创新信息。同时,由于大学出版社聚集了一批深受本校熏陶,熟悉本校学科专业,擅长相关专业知识加工的出版人才,完全有能力将本校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形成的思想方法和科技成果等借助出版物及时、系统地呈现出来,进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些成果转化得越快,带来的社会效益就越大。这对于扩大高校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帮助高校承接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项目都有积极的、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进而一定会促使学校产出更多的创新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也会使师资队伍得到锤炼从而不断成长。

大学出版社的任务之一是出版学术著作,推动高校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事实上,多年来优秀的大学出版人为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我们知道任何学术名家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翻阅大学各知名教授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他们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某一出版机构的支持。大学出版社是由高校设立的,为所在高校锤炼学术新秀,与中青年学者一起成长是其办社思想理念之一,也是出版社为所依托高校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出版社要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资源搭建核心出版交流平台,那么其就一定会主动与专业院系建立紧密联系,编辑也会依托信息渠道优势和出版社工作平台为各学院、具体教师策划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进而在教学、科研评价中助教师一臂之力。另外,编辑会经常去跟踪一些学术会议,广泛结识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人才,同时将校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聚拢到学校的学术平台上来,这不仅为出版社培养了优质的作者群体,也为学校教师与校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联络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必将有力促进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endprint

三、拓展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大学出于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利用自身知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促进社会发展的服务活动,这是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大学出版社是大学出资兴办的文化产业,其出版工作方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出版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决定了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与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高度统一的。

高校服务社会最直接的体现是组织实施教学和开展科研活动,而以出版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为重要任务的大学出版社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非常重要的输出渠道之一,这些成果也必将成为社会了解高校并接受高校影响的重要途径。高校独特的学术传统和人文科学精神对社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些精神、理念和作用有賴于出版物的提炼、固化、发行和传播。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尤其是高校在我国经济、政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及自然科学领域产出的优秀文化成果,正是通过大学出版社以出版物的形式呈现给社会,进而被读者阅读、接受、传播并使用的,最终有效地满足了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这既是对高校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认同,也是对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有效延伸。同时,大学出版社还可依据自身特点、实力,以出版人的眼光和担当,面向社会更广泛的领域组织策划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原创性文化精品,从而进一步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

四、推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的传承创新是以文化的积累为基础的。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遗产,它不是哪一代人创造的,而是人类世世代代共同创造并积累的结果。如果没有文化积累,文化传承创新将无从谈起。具体到每个高校来说,文化是学校通过全体师生员工传承、创造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高校引领文化的实质是通过加强本校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本校的主流文化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并形成有特色的自身大学精神,来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而大学出版社作为高等教育与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可见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大学出版社与大学是有机融合、互相促进的。

大学出版社与生俱来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功能,不仅可以对高校创新文化提供物态支持,还可以对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大学出版社在对高校思想文化成果进行发掘、选择、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中,融入编辑自身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使之物化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使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更直观、更有效地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大学出版社既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动挖掘者、直接参与者,又是高校文化积累的重要载体,更是社会了解和认识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即便是在出版行业高度商业化的美国,大学出版社同样也是非常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其宗旨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将课堂延伸到社会,惠及大学之外,泽被后人。

五、展示高校学术实力,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

高校是产生学术成果的重要源泉,产生的学术成果是要在社会中进行应用的。出版物是学术成果得以固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是扩大学术影响的重要途径。做好学术著作出版是大学出版社义不容辞的使命。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教社科〔2015〕1号)中明确提出,大学出版社“要出版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学术著作,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形成高校出版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良好局面”。出版物的传播力是极其强大的,传播后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大学出版社不仅是大学学术成果展示的载体,还是其学术成就的传播机。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教社科〔2015〕1号)中,国家明确提出“推动高校出版走出去”,要求大学出版社深化与国外知名出版传媒公司、期刊检索机构等单位合作,不断拓展“走出去”的渠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出版品牌;要求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学出版社“走出去”,对于推动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无疑具有重要的宣传和桥梁作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出版社的国际交流渠道,有计划地推进本校文化及学术成果的有效输出,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积累大学自身的文化精神、不断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品牌,从而促进学校更好地实现国际化发展。

高校校园是有形的教育场所,而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物则突破了这种有形场所的束缚,出版物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譬如享誉世界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分别于1478年和1534年创建了自己的出版社,通过出版大量有学术品位的图书和杂志,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使得那些没有成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的人,受到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大学出版社承担着打造所依托高校的品牌教材的使命,是高校突破有形场所束缚、拓展学科影响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大学出版社是继教师、实验室与图书馆之外大学的第三大教学资源。作为大学的“第三大教学资源”,大学出版社要发挥“校、社品牌一体”的独特优势,其所出版发行的每一种出版物,都是一张宣传展示学校的亮丽名片。

六、深度保护学校著作权,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随着社会的进步,著作权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保护著作权对于高校及其教师比起其他行业及从业者更加重要。但是高校自身及很多教师对如何保护属于自己的著作权都不是很清楚、擅长。

高校里的教材教辅,通常可以分为法人作品、职务作品、个人作品三类。第一类是法人作品,主要是指由高校的职能机关、院系代表学校按照工作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标准组织教师编写的教材教辅;往往由学校提出工作部署,组织专家,提供主要经费,指导并组织全程工作;不仅提出了相关的标准,而且对具体编写要求和内容给出了详细的规定,由学校承担责任。第二类是职务作品,主要是指由高校负责制定教材教辅的编写标准,在大局上统筹、协调教材的编写过程,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内容主要由教师个人负责进行编写。第三类是个人作品,指完全由教师个人自己策划编写的教材教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迅速扩大,随之带来的著作权问题更加复杂。

著作权不仅包括精神权利,还包括财产权利。做好著作权的保护工作,无论对高校还是对教师个人意义十分重大。由于工作需要,编辑与著作权相关的各类事项出版社是比较清楚的,也知道如何更好地维权。如果本校的纸质图书、数字化教学资源放在本校所属的出版社来出版,那么对于维护属于本校及本校教师的著作权来说无疑要比放在其他出版社更有效。

七、结语

总之,建设一流的出版社已经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学应该对出版社科学定位,重视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平台。目前,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产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是行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发展机会有所增加。若要大学出版人心无旁骛地在文化积累与创新方面坚守,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有所担当,除国家宏观政策扶持以外,特别需要高校自身高度重视。

[ 参 考 文 献 ]

[1] 韩建民.高校出版社对母体大学的功能与作用[J].大学出版,2008(4).

[2] 杨军,房慧,郭斌,蒋民昌.大学出版社在提升学校发展竞争力中的作用[J].科技与出版,2014(3).

[3] 雷永利.论大学出版社对彰显大学四大基本功能的作用[J].出版发行研究,2013(6).

[4] 凡丁,范舒扬.现代大学的文化功能与大学出版人的文化担当[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5] 李淑红,王若军.国外大学出版社在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6] 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教社科〔2015〕1号)[Z].2015.

[7] 教育部.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教社政〔2002〕4号)[Z].2002.

[责任编辑:刘凤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用高校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