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7-12-05马建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精神分裂症

郁 涛,马建明,陈 蛟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探析

郁 涛,马建明,陈 蛟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然后比较这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SDS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PANSS评分、SDS评分均更低,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护理;PANSS评分;SDS评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精神类疾病。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认知功能异常是该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1]。该病可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及残留型六个类型。相关的研究表明,临床上在对该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排除临床资料不全、患有严重的脏器疾病、非自愿参与此项研究及存在严重暴力倾向的患者。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甲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35~60岁,平均(47.43±2.88)岁,病程为2~10年,平均(5.08±0.42)年。在乙组中,男女患者各有15例,年龄为33~64岁,平均(48.24±3.11)岁,病程为1~11年,平均(5.25±0.5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症状体征、既往用药情况、家庭情况及联系方式等。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告知患者多食用清淡的食物,少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对于存在被害妄想症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其家属与其一同进餐,以免患者因妄想有人在饭菜里投毒而拒绝进食。4)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然后指导其进行适宜的文娱活动,如下棋、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看电视等[2]。对乙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理性思维训练。训练患者捕捉自己平时容易忽视的事物,叮嘱其在出现不愉快的情绪时要认真思索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一想法表达出来。鼓励患者通过假设推理来验证自己的信念,最终使其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2)理性情绪训练。和患者一同探讨与其相关的事情,掌握其不合理思维的来源。与患者进行互动式及合作式的交流,鼓励其主动分析不合理思维和不良情绪之间的联系,引导其说出对未来生活和发展的看法。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思维,提高其对生活的信心。3)行为训练。与患者一同制定行为计划,使其每天的行为具有计划性和规律性。由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监督和评价患者执行行为计划的情况。对于执行行为计划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指导其调整行为计划,从而使其不良行为得到改善。4)思维日记。指导患者每天写一篇思维日记(非私人日记),让其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幻听、妄想的内容。与患者一同讨论日记的内容,促使患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幻听的本质及妄想的不合理性,从而降低幻听、妄想对患者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PANSS包括阳性量表、阴性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三部分内容。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临床症状越严重。2)护理前后,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抑郁情绪越严重。3)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调查问卷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PANSS评分和SD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患者的PANSS评分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甲组护理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阳性量表 阴性量表 一般精神病理量表PANSS评分乙组 护理前12.32±6.1725.14±8.2636.39±10.0873.85±19.26(n=30) 护理后12.01±5.2320.67±7.7523.03±8.8553.02±16.78#甲组 护理前12.35±6.2424.93±8.1536.42±10.1373.78±19.28(n=30) 护理后12.13±5.3523.50±6.8430.07±8.7767.34±16.64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乙组患者SDS评分的均值为(43.35±8.47)分,甲组患者SDS评分的均值为(44.12±8.62)分。护理后,乙组患者SDS评分的均值为(21.75±5.38)分,甲组患者SDS评分的均值为(36.45±6.67)分。护理后,乙组患者的SDS评分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具有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及病情不断恶化等特点。该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预后。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黄焕新[4]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1] 徐敏.认知行为社工小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23-24.

[2] 朴轶峰,李镔.认知行为治疗与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55-57.

[3] 刘建国,雍生满,徐学兵,等.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1):64-66.

[4] 黄焕新,何彩霞.康复训练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影响的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5):629-630.

R473

B

2095-7629-(2017)10-0156-03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