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析

2017-12-05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休克小儿护理人员

刘 祺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贵州 遵义 563002)

·妇幼保健·

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析

刘 祺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贵州 遵义 563002)

目的:探讨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普通组(50例)。为普通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儿采用细致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护效果和休克、虚脱、食欲不振的发生率。结果:与普通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接受治护的有效率更高,其休克、虚脱和食欲不振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降低其休克、虚脱和食欲不振的发生率。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细致化护理;常规护理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小儿急性病症。此病患儿可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状[1]。有学者指出,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探讨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对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普通组(50例)。研究组患儿中有女21例,男29例;其年龄在8个月至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5±0.8)岁。普通组患儿中有女23例,男27例;其年龄在9个月至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7±0.3)岁。本次研究征得了所有患儿家属的同意,且得到了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普通组患儿进行护理,包括对其进行物理降温、病情监测和用药护理。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致化护理模式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护理。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应保证患儿病房环境的安静、清洁。将患儿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并尽量减少噪声、强光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患儿的刺激。2)对于体温超过39℃的患儿,护理人员应使用酒精对其身体进行擦拭,并使用湿毛巾对其额头进行冷敷。在患儿出现惊厥症状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其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患儿的口腔内有痰液或其他异物,应及时进行清理。3)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儿的血压、体温、呼吸频率和抽搐频率。如患儿出现腹泻、呕吐、休克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4)护理人员尽量减少搬动患儿的次数。在搬动患儿时,应确保动作轻柔。5)护理人员在患儿的病床上装置防护栏,以防止其发生坠床。6)在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7)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例如,详细地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以缓解其恐惧感和焦虑感,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1.3 治护效果的判定标准

无效:经治疗和护理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在加重。有效:经治疗和护理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轻微的不适症状。显效:经治疗和护理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患儿的年龄用(±s)表示,采用t检验,患儿的临床治护效果和休克、虚脱、食欲不振的发生率用n和%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护效果的对比

研究组患儿中临床治护效果为无效的患儿有1例(占2%),为有效的患儿有9例(占18%),为显效的患儿有40例(占80%)。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98%(49/50)。普通组患儿中临床治护效果为无效的患儿有7例(占14%),为有效的患儿有9例(占18%),为显效的患儿有34例(占68%)。普通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86%(43/50)。与普通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接受治护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护效果的对比

2.2 两组患儿休克、虚脱和食欲不振发生率的对比

在接受护理期间,研究组患儿中有5例患儿(占10%)发生了虚脱,有15例患儿(占30%)发生了食欲不振。普通组患儿中有3例患儿(占6%)发生了休克,有14例患儿(占28%)发生了虚脱,有18例患儿(占36%)发生了食欲不振。与普通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休克、虚脱和食欲不振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休克、虚脱和食欲不振发生率的对比 [n(%)]

3 讨论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小儿急性病症。此病的发病率较高。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多为年龄在6个月至5岁之间的幼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抽搐、神志不清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休克。因此,在患儿出现惊厥症状后,应立即带其就医[2]。为了进一步探讨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将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普通组。为普通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为研究组患儿采用细致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护效果和休克、虚脱、食欲不振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普通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接受治护的有效率更高,其休克、虚脱和食欲不振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陈燕丹、谢泽漫、黄楚芝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总之,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降低其休克、虚脱和食欲不振的发生率。

[1] 鞠淑美.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 14(11):276-277.

[2] 张永梅.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17):71-72.

[3] 陈燕丹,谢泽漫,黄楚芝.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287-288.

R473

B

2095-7629-(2017)10-0144-02

猜你喜欢

休克小儿护理人员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