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7-12-05李海文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胃炎功效阴性

李海文, 林 坚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李海文, 林 坚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8例)和Ⅱ组(48例)。为Ⅱ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Ⅰ组患者加用自拟的中药方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进行HP(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的阴性率。结果: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Ⅱ组患者,治疗后其进行HP检查结果的阴性率高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胃炎;西药疗法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此病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黏膜引起的[1]。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和嗳气等。过去,临床上常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一般。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某院收治的96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入选标准

1)经电子胃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被确诊患有慢性胃炎[2]。2)签署了自愿参加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的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某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胃炎患者。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8例)和Ⅱ组(48例)。Ⅰ组的48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占52.08%),女性23例(占47.92%),其年龄分布在25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6.8)岁;其病程在1年至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5±0.5)年。Ⅱ组的48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占58.33%),女性20例(占41.67%),其年龄分布在27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6.9)岁;其病程在1年至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6±0.3)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的西药疗法对Ⅱ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的药物和用法如下:1)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86),20mg/次 ,2次/天,连续用药2周。2)阿莫西林胶囊(生产企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0932),1g/次,2次/天,连续用药2周。3)多潘立酮片(生产企业: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106),10mg/次,餐前服用,3次/天,连续用药2周。在应用常规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为Ⅰ组患者加用自拟的中药方进行治疗。该自拟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如下:半夏10g、枳实10g、制首乌15g、柴胡6g、延胡索6g、白芍10g、鸡内金10g、丹参10g、党参15g、甘草6g、黄连3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300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用药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进行HP检查结果的阴性率。

1.5 疗效分级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黏膜受损的病灶明显改善,其进行HP检查的结果是阴性。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黏膜受损的病灶缩小50%以上,其进行HP检查的结果是阴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好转,胃黏膜受损的病灶缩小不足50%,其进行HP检查的结果是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用(±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进行HP检查结果的阴性率用n和%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治疗后,Ⅰ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32例(占66.7%),为有效的患者有15例(占31.3%),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0%)。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47/48)。Ⅱ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8例(占58.3%),为有效的患者有12例(占25.0%),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16.7%)。Ⅱ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40/48)。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HP检查结果阴性率的对比

治疗结束后,Ⅰ组患者进行HP检查结果的阴性率为98.0%(47/48),Ⅱ组患者进行HP检查结果的阴性率为79.2%(38/48)。Ⅰ组患者治疗后其进行HP检查结果的阴性率高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在治疗期间,Ⅰ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便秘(占2.08%),有1例患者发生了腹泻(占2.08%)。Ⅰ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2/48)。Ⅱ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腹痛(占4.16%),有2例患者发生了便秘(占4.16%),有5例患者发生了腹泻(占10.42%)。Ⅱ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8%(9/48)。Ⅰ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8218,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此病的发生、发展与发生HP感染、胆汁反流、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和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3]。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和“痞满”等范畴。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饮食不节、外邪犯胃、脾胃虚弱和情志不畅引起的[4]。慢性胃炎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其出现瘀血内停的症状。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说: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5]。本次研究所用自拟方中的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制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鸡内金和枳实具有消食导滞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党参和甘草具有健脾益气、和中止痛的功效[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Ⅱ组患者,治疗后其进行HP检查结果的阴性率高于Ⅱ组患者。上述研究结果与王丽双[7]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2.

[2] 冷贵兰,李习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7,48(2):138-139.

[3] 周林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6):127-130.

[4] 王光明,周蓉.半夏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7,13(2):97-99.

[5] 袁永斌,周道忠.中医升降理论应用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的相关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84-85.

[6]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21.

[7] 王丽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7-38.

R573.3

B

2095-7629-(2017)10-0066-02

猜你喜欢

胃炎功效阴性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黄癸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