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临床特征的比较

2017-12-05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川崎典型计数

何 潇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临床特征的比较

何 潇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目的:分析并对比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3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表现。结果:两组患儿的卡疤红肿、手足水肿、口腔黏膜充血、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肛周脱屑、指端脱屑、发热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CRP(C反应蛋白)水平和WBC(白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Hb(血红蛋白)、血钠、ALT(谷丙转氨酶)、ALB(白蛋白)的水平、ESR(红细胞沉降率)和PLT(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卡疤红肿的发生率更高,其手足水肿、口腔黏膜充血、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的发生率更低,其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更短。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CRP水平和WBC计数更高。

不完全性川崎病;临床表现;卡疤红肿;CRP;WBC

近年来,不完全性川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患儿在发病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在对该病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时,常会发生漏诊、误诊[1]。为了进一步对比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笔者对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和3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实验组,从同期该院收治的典型川崎病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30例患儿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平均年龄为(2.55±2.10)岁。对照组30例患儿中有男16例,女14例,其平均年龄为(2.60±2.0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这两组患儿入院后,记录其病史、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并观察其是否出现卡疤红肿、手足水肿、口腔黏膜充血、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肛周脱屑、指端脱屑、皮疹、发热等症状[2]。同时,对这两组患儿均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查指标主要包括Hb、血钠、ALT、ALB、ESR、CRP、PLT计数和WBC计数等[3]。

1.3 统计学方法[4]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实验组患儿卡疤红肿的发生率更高,其手足水肿、口腔黏膜充血、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肛周脱屑、指端脱屑、发热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n(%)]

2.2 对比两组患儿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

实验组患儿中发热症状持续时间最长的11d,最短的3d,平均持续时间为(8.1±0.3)d。对照组中发热症状持续时间最长的16d,最短的5d,平均持续时间为(9.2±0.5)d。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实验组患儿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327,P<0.05)。详情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

两组患儿Hb、血钠、ALT、ALB的水平、ESR和PLT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实验组患儿的CRP水平和WBC计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2 对比两组患儿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s)

表2 对比两组患儿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s)

组别 例数 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实验组308.1±0.3对照组309.2±0.5

表3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s)

表3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s)

组别 例数Hb(g/L)WBC计数(×109/L)实验组30113.89±3.65137.7±3.638.2±10.639.5±4.549.3±40.6415.3±142.551.5±33.819.50±5.65对照组30112.30±2.80137.8±3.940.2±19.039.0±4.755.5±39.9388.8±126.534.1±21.514.90±6.36 t值1.89310.10320.50350.42090.59660.76172.37912.9616 P值 >0.05>0.05>0.05>0.05>0.05>0.05<0.05<0.05血钠(mmol/l)ALT(U/L)ALB(μg/mL)ESR(mm/60min)PLT计数(×109/L)CPR(mg/L)

3 讨论

近年来,不完全性川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患儿在发病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在对该病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时,常会发生漏诊和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的时机。临床研究发现,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多为6个月以下的婴儿[5]。为了进一步对比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笔者对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和3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卡疤红肿、手足水肿、口腔黏膜充血、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CRP水平、WBC计数和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肛周脱屑、指端脱屑、发热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Hb、血钠、ALT、ALB的水平、ESR和PLT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卡疤红肿的发生率更高,其手足水肿、口腔黏膜充血、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的发生率更低,其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更短。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的CRP水平和WBC计数更高。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1] 李青.21例小儿不完全性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73-74.

[2] 周东春.小儿川崎病45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5(21):51,52.

[3] 徐永梅.小儿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探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4):455-457.

[4] 武晓燕.超声心动图对川畸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50-51.

[5] 邹公民,王珺,高兰平,等.血清BNP在川畸病患儿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883.

R725

B

2095-7629-(2017)10-0011-02

猜你喜欢

川崎典型计数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古人计数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