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思考
2017-12-05胡立洲夏一丁
胡立洲 夏一丁
关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思考
胡立洲 夏一丁
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当代青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网络思政平台是一个聚集了丰富资源以供大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交流的教育平台,思政教育与网络平台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普及和深入。本文对中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现状、构建该平台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其作用与优势提出自己的认识,并对如何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提出自己的构想。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平台 网络教育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当代青年了解知识,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新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提高,E学习、MOOC的兴起,加快网络教育走进了校园的步伐,依托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伴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走近大学生,成为高校思政工作主渠道中又一蹊径。
一、国内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研究的现状
互联网网络与教育的结合渐趋完善。国内外依托互联网建立的学习平台、学习软件已经趋于成熟。在此背景下,我国国内高校教育顺应信息化大潮,加快速度地进行着教育改革和创新。但是到时目前为止,在众多的高校互联网学习平台中,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智能、完善而科学的思政教育平台,各大高校中的思政平台,多以网站形式展现,其功能更多的是新闻浏览、通知的发布,涉及到学习内容只是视频的播放和相关学习内容的展示,基本不具备网络学习需要的互动性、智能性和全面系统性。这说明高校思政学习平台研发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距离研发出成熟、先进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目的和意义
毋庸置疑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作为一个思政教育平台,其首要功能就是为大学生提供政治学习,了解国家政策方针的平台。同时,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作为一个交互平台,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流空间,大学生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针砭事实、抒发情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另外现代网络信息缬取技术,也能够收集到当代大学生们真实的思想状态和热点关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政治观点,在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为高校利用网络新技术创新开展工作,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三、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作用与优势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同样重要。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充分利用了当代大学生对网络利用程度高,求知欲强的特点,通过这一新颖、接地气的方式,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同时,网络学习平台较强的互动性,能使思政教育更为深入,学习途径更加广泛,教育效果更加持久。
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优势在于,其一,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自由地学习和交流,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状态。其二,由于网络的普及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这里和全球的伙伴进行思想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反馈,帮助教育者更好的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三,由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教育者都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其四,由于网络的共时性,思政教育平台提高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丰富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内涵。
四、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设想
中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全新的网络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逐渐成为高校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如何构建科学、成熟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需要教育者和研发人员认真思考,通力合作。具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其一,平台的用户管理模块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一方面平台的管理者,要加强平台系统后台的管理维护,收集学生交互信息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平台用户,要充分利用平台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党史国情。其二,平台设计者应在系统的交互性上下功夫,通过研发赋予平台社交功能,保证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多方用户交流。其三,平台的整体结构板块,应该涵盖自主学习、思政教育资源、时事政治、心理疏导等多个模块的设计。
中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当今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考验,高校要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网络紧密结合,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1]张凯霞.发挥网络前沿阵地作用,构建网上思政教育系统[J].青春岁月,2015(10):378~379.
[2]白晓宁.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引导与思政教育协同研究[J].亚太教育,2016(9):151~152.
(作者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2016GXDJ-C070)阶段性成果。
胡立洲(19690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工部长,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夏一丁(1982-),男,汉族,辽宁辽阳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艺术系数媒团队副主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