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2017-12-05黄思行
黄思行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黄思行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这样一句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句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三个根本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面对国内国际以及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党建工作力量相对薄弱、教工党建机制相对落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体系,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阵地,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面对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新形势 高校 基层党组织 建设
一、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近几年来,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加,党员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在团结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带领广大学生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深刻变化,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存在许多问题,急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党建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少数高校基层党组织干部有“一好遮百丑”的思想,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业好,毕业能够及时就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对如何处理好政治与业务、集体与个人、学习与成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引导,而这正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二)工作创新活力严重缺乏
随着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越来越多,入党积极分子人数迅速增加,党建工作日益繁重,但思想政治工作却还停留在原来的规模上没有一点创新,导致党建工作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学生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三)组织力量配置亟待完善
高校政治辅导员以及专职任课教师中党员占少数,且他们之中的党龄和从事党建工作时间较短的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接受系统党培训的次数较少,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不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问题的成因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重点在基层党组织,难点也在基层党组织。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重点有如下几点,对此进行客观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对党建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学生基层党组织对思想理论建设不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入党动机教育不够,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抓得不严。就重庆各大高校来说,由于高校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并没有专业的学生会部门来负责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导致一些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却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发展、轻培养,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
(二)对党务工作者管理不到位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对党务工作者考核机制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学校没有相关责任机制保障,没有很好地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一些高校的党务工作大多由承担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或辅导员兼任,使得他们党建工作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缺乏创新工作的内在动力。长此以往,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得不到提高,角色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三)党建与教学相结合不到位
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教学工作的联系不密切,大多数高校对教职工的考核只是在发表论文篇数、课题数等,业绩和教师的职称、津贴等挂钩,基层党组织建设却没有一个具体量化的标准,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教学工作结合的力度不够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力量薄弱的一项重要原因。
三、解决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基层党组织应着力培养高质量,拥有坚定思想和政治立场的合格大学生党员。
(1)做好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在高校应当把政治教育作为最先的宣传标语。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及二级学院要发挥督导机制,要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要求进步的政治热情。
(2)抓重点、早培养、早建制。抓重点就是瞄准一部分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培养,在认真做好大范围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对思想基础较好的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加强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及理论,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学习内容,交流学习体会,教育、引导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早培养,就是在新生入学递交入党申请书一至两个月后,将符合培养条件者转入党校培训,力争在大学一年级就出现学生新党员,尽早让学生进入基层党组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早建制是尽早在基层党支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制度。学习制度可以是从党的发展、党的建设出发,也可以是从马克思哲学原理出发,学生进入党支部后能够有系统的学习和教育。
(3)必须理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建立有效的机制。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以党建带团建, 用团建助党建, 党建团建一起抓的工作宗旨,使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在党团组织的机构设置上,二级学院(系)的分团委书记可以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使工作内容互相渗透。在班级干部的选配上,团支部书记尽量由党员兼任,加强班级工作的政治领导作用。推优程序要严格,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中,为保证质量,党支部要坚持严格的推优制,即不经过团组织推荐的团员不能确定为人党积极分子,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推荐工作的严肃性和客观性。
(4)充分发挥党员的引导示范作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引导示范作用,采取一对一的办法,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由正式党员介绍才能进入党组织,对于入党介绍人应有明确要求为党内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行好的同志担当,从一开始就确立党员与积极分子的联系,通过党员的示范引导,来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党总支、党支部每季度都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情况,及时进行接优,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的考察的培养,通过让他们参加各类活动、对其赋以重任、帮助其全面发展、进步。
(5)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6)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考核制度。为提高学生党员考核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对学生党员实行量化考核与管理。每一项考核指标都采取分值计算,各支部对所在支部学生党员进行打分并进行公布,以此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通过量化考核可提高学生党员们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净化党员队伍。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应当贯穿在教育教学、校园管理等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要做到思想上有深度,通过不断提高马克思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用真理的魅力影响每一位党员同志,做一个思想引领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教育教导大学生树立高水平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行为己任;对于高校在校生,要有被教育的责任意识,更要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在教育中思考,在教育中收获、再教育中提高,以追求无上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一生的学习目标。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只有力量层层传递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无坚不摧,只有体系环环相扣才能保障在高校转型发展时万无一失,只有齐心协力才能铸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高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8(4):179~181.
[2]杨晓慧.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1):8~10.
[3]楼成礼,林伟连,赵文波,张子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3(6):18~20.
[4]冯英豪.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20~21.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