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方高校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现状探究
——以攀枝花学院为例
2017-12-05彭勇
彭 勇
西部地方高校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现状探究
——以攀枝花学院为例
彭 勇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中国的外贸总额逐渐扩大。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传统贸易方式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电商外贸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形势下西部地方高校外贸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外贸人才 跨境电商 实践技能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贸易方式与现代的电子商务外贸方式并存,并逐渐与跨境电商相结合。进入“十三五”以后,中国引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在急剧扩大。为满足外贸企业的需要,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或国际贸易专业,为社会提供急需的外贸人才。西部高校也不甘人后,创造条件开设社会需要的外贸相关专业。外贸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研究的重点领域。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外贸毕业生,成为各地方高校正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西部地方高校外贸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部地方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高校大发展时期建设起来的。这些高校的共同特点是办学时间短,专业建设还在不断发展中。特别是商务英语或国际贸易专业,很多高校刚刚开设这样的专业。对于外贸人才的培养,高校正在积极地探索中。发现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提高外贸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高校外贸相关专业的发展,是西部地方高校的重点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学生以及外贸企业的调查,笔者发现毕业生的外贸知识及操作水平与外贸企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与学生的交流及外贸相关专业任课教师的交流中,笔者分析出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如下:
(1)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水平与实际需求差距巨大。西部高校的外贸相关专业办学历史短,办学基础差,师资严重缺乏。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西部地方高校纷纷在近几年创办了外贸相关专业。外贸相关专业的各专业课程,高校多采用从现有的老师中进行挖掘。这些老师很少是外贸相关专业毕业的,绝大部分是外语专业毕业的老师。普遍的现象是学历不高,几乎都是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生几乎没有。授课老师的外贸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缺乏。由于这些授课老师几乎没有真正从事过外贸工作,他们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地方高校任教的,老师在授课之前只能熟悉教材内容,这种熟悉指的是书面上的熟悉,并不是外贸知识领域的真正意义上的深刻体会。授课的过程就是照本宣科,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案例,老师无法进行形象的讲解和深刻的分析,学生无法理解并领会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商务英语教研室,配备了八名教师,分别讲授口语、听力、外贸函电、外贸职业能力、商务英语写作、电子商务、单证、高级英语等课程。在这八名老师中,只有一名老师有外贸工作经历,另外一名老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进修。显而易见,这样的师资状况满足不了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学生吸收比例低,难以理解课本知识。学生渴求获得外贸知识,但是,由于任课教师缺乏外贸相关工作经历,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有限,导致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受限。在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学生对外贸方面的专业课程多数难以理解,更别说掌握外贸专业知识了。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通过图书查阅或向老师请教,效果都不太理想。外贸专业知识专业性比较强,出于对今后事业的考虑,学生非常希望能掌握这些知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却难以达到自己希望的目标。
(3)缺乏实践,几乎没有实践技能。由于西部地方高校所处地域的限制,这些高校都分布在西部省份。西部省份的外贸本身处于发展初期,外贸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距甚远。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很少。攀枝花学院地处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据统计,2016年,攀枝花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1050万美元,约14亿人民币。2016年,四川省进出口总额为3263亿人民币。同期,广东省东莞市进出口总额为11406亿人民币,是四川省的3.49倍。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四川省整体的进出口贸易还很落后,和沿海地区相比,进出口企业太少,在校学生没有机会进行相关技能的实践。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现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跨境电商正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贸易方式,各种外贸平台迅速得到各国的认可和使用。这些新的外贸方式,现有的课本还很少涉及到或涉及的程度还不深。据笔者了解,成都市的外贸企业使用这些先进外贸平台进行进出口交易的还不多。这直接导致西部地方高校的外贸相关专业学生找不到实践的机会,实践技能也无从谈起。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其他还有专业知识课程的课本更新不及时,对于新的贸易平台接触不多,学生了解不多,这些最新的贸易平台操作方法,是进出口企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学生却没有机会学习。
三、解决策略
要培养符合企业进出口贸易需要的外贸人才,西部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引进高水平教师,鼓励教师进行外贸专业知识培训
要解决西部地方高校外贸人才培养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西部高校现有的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为现行的教师结构以及严重影响到外贸专业的办学水平。引进高水平的具有实践经历的外贸专业教师是当务之急。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向急需的专业教师倾斜。现在的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对学历有严格要求,急需专业人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这样的条件难以招收到合适的人才。一般具有外贸实践经历的专业人才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到了外贸企业,这些专业人才少有攻读硕士学位的,他们一般是在工作的间隙进行专业的培训,取得了相关的外贸职业资格证书,实践经验丰富,但普遍学历不高。这样就进入了一个人才怪圈。学历高的基本没有实践经历,实践经历丰富的学历不够。这需要学校进行取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当前更急需具备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他们对当前最新的贸易平台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有深刻的体会,对各种外贸平台的操作更是烂熟于心。这样的老师学生是非常欢迎的,也是学生非常急需的。
在引进高水平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的同时,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外贸专业知识培训。鼓励教师到沿海高校进修,到外贸企业进行外贸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方面,攀枝花学院已经在进行尝试,参加外贸实践的教师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外贸程序及个别问题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实践技能明显提高,效果比较明显。
(二)邀请外贸领域工作一线的高水平人才到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
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邀请长期工作在外贸一线的专业人士为在校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无疑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攀枝花学院以前邀请外贸专业人士为在校生举办外贸相关讲座,有一定的效果,但这还远远不够。一场讲座只能涉及到很少的一部分外贸知识,学生需要的是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所以,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专业人士定期为在校生进行外贸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是非常必须的。攀枝花学院已经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企业需要具备外贸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他们也愿意派出人员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及学生需要这样的培训。学校和企业有这样的合作基础,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提高学生外贸实践技能的途径。
(三)走出去,利用寒暑假,特别是暑假到沿海外贸企业进行外贸实践
引进高水平教师及专业人士是解决学生在校学习外贸专业知识的途径,但这还不能达到培养应用性外贸专业人才的目标,因为学生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只有亲身实践,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外贸专业实践技能。攀枝花学院已经和沿海相关企业进行协商,并初步达成一致意见。企业同意学校利用暑假,派遣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外贸实践。因为在这些企业进行培训,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的桥梁,为企业今后选拔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企业也愿意提前做这样的工作,学生也能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外贸实践技能。
四、结语
请进来走出去,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正在进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并已经在逐步实施过程中。学生非常欢迎学校采取的这些易于操作的措施。随着教师水平的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在提高。同时,直接接受外贸专业人才的培训,能够快速了解目前外贸的最新形势,掌握最新的贸易平台。通过外贸实践,学生的外贸实践技能显著提升。
[1]平萍.跨境电商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6(12).
[2]陈肖.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9).
[3]俞燕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优秀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长江从刊,2016(6).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