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2017-12-05司文选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司文选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司文选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人格塑造、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内容和方法上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大学生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及高等教育的优势,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人格塑造、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任与拥护,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同,对实现“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使广大学生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和坚定执行者,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原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有人的大局

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巩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在事关办学方向的立场上一定要站稳脚跟,敢于亮剑,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以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的原则立场。

大学生是广大青年学子中的优秀分子,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在青年群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深入开展“我的梦,中国梦”等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党情国情世情教育,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命运与党的理想相结合,把个人的成长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实现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关乎我们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有人这一重大问题。

(二)解决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用 “更加积极主动、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功不可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做出了积极评价。[1]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的发展态势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全媒体时代都使得多元文化及不同价值观相互冲击、碰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实效性不足、针对性不强、受教者主动性不够、施教者创新不足等问题。比如,大学生目标感缺失,压力应对办法不足,心理问题相对突出,学习生活中存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由主义较为严重,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出现危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教育的手段、内容和方法没有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明显不足。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内容

(一)要切实将以“生”为本落到实处

“人类都生而具有发展自我的潜能和发展自我潜能的强烈愿望”。[2]需要”是人类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都渴望准确的认识自我,具有成长及发展的心理需要,亦即“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满足基本的、低层次的需要之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站在学生角度,契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特别是知识需求、思想理论需求、全面发展的需求而展开。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时常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是否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全心全意服务广大青年学生”,是否真正引领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是否真正创造了“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氛围”, 其次,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的改革创新方面,思政工作者应适应时代发展,以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技术、新时代思维和语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再次,要在服务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独特作用。”[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一脉相承,前者是后者思想渊源和理论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发展和价值创新,二者统一于中华文化的灵魂,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国际比较中最优秀的文化,她是基于数千年中国传文化精华,结合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时代选择的结果,是基于中华文化血脉适合中国语境的先进文化。中国模式的成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同时,我们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都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础上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营造文化育人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唤起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何谓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人对于其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人作为真正主体存在的意识前提,也是人能够积极地、自觉地发挥其主体性的内在条件。”[5]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5]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社会的认知以及在自我和社会互动关系的认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中找准自己的方向,自觉地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适自我,发挥自我教育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四)充分发挥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

高校基层党支部与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血肉相连,是我们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和团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保障党对高校工作领导权的最基层战斗堡垒和最坚强阵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三级联动,激发基层党支部生机活力,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筑牢战斗堡垒。

学生党支部主要由学生中优秀分子组成,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完成的任务的基层党组织,也是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的标杆和榜样,肩负着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学生党支部在引领和团结广大青年学生提高“四个正确认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方法

(一)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显性教育是通过外在的、直接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接受有形的教育,这是一种直接、正面的宣传和“灌输”形式。而隐形教育是通过潜在的、隐蔽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接受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形式。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我们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旗帜鲜明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正面的显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创新中提高,在完善中进步,坚持正面灌输,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依靠科学的思想理论力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价值取向,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隐藏在学生活动、校园文化氛围、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用好课堂主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理论与现实相脱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最普遍的问题。“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或活动,有4/5发生在课堂外”,[6]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7]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接触和了解社会,增强对中国现实国情的了解,而且还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得以发挥和利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使大学生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融入到民族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当中。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校园文化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8]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在陶冶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当前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校园文化是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9]创建文明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基于高等院校而存在的,高校文明校园创建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和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成效。校园文明创建中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和育人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和文化活动建设、校风学风和校园环境建设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和效果。文明校园要加强对学校校风、校训、校歌等精神内涵的归纳和凝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示学校鲜明的文化积淀,注重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与感染,努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领效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四)强化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化水平是体现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变量。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0]制度是实现目标的成体系的规范,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完善的大学规章制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五)创新载体方法,筑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

随着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展,深入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握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当下,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和主阵地,青年学生最易受网络“意见领袖”和“大V”的影响,“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载体和方法,积极整合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唱响网上好声音、弘扬主旋律,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牢固阵地。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深化责任意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内容和方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秦龙.马斯洛与健康心理学[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04~106.

[3]宋乃庆,贾瑜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65~66.

[4]马金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管窥[J].思想教育研究,2016(7):71.

[5]周飞.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7):42.

[6]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4.

[7]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M].(年)新华日报,2010-7-30.

[8]兰婷,朱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95.

[9]周飞,孙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2(9):64.

[10]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12002ML)、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YB008)阶段性成果。

司文选(1979-),男,河南禹州人,兰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讲师,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