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人生导师”角色可行性探析
2017-12-05黄坚亮李斗才
黄坚亮 李斗才
高校辅导员“人生导师”角色可行性探析
黄坚亮 李斗才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但人们对辅导员“人生导师”这一角色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相互冲突,以致对这一角色的必要性产生怀疑。但经分析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是十分必要的,并体现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优越性。
高校辅导员 角色定位 人生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中指出,辅导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既是人生导师又是知心朋友。从中便可以看出辅导员角色的多样性,既不像专任教师那样可以称为英语教师或其他专业教师,也不像其他专职管理者那样可以称为政工干部。在普通教师、社会人群、学生群体当中,辅导员的角色形象更为多样化。据笔者走访调查显示,在本地两所大专院校教师中,有63.4%的普通教师对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认同感低,认为只是高校系统里的基层管理者。在笔者高校所在地的社会人群中,有78.3%的人不知道辅导员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有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在学生群体中情况稍微好些,91.3%的同学认为辅导员是管理学生的教师,比班主任高一级的管理者。至于人生导师这一角色,普遍地在各类群体中都没有相应的认识。情况更为糟糕的是,本校的辅导员群体对人生导师这一角色也没有认同感,认为如此高大上的角色离自己很遥远。因此,进一步明确“人生导师”角色的内涵,并论证其必要性,对辅导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做好学生人生导师具有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现状
虽然国家出台的多个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为辅导员进一步明确其角色提供了宏观依据。“但在现实操作中,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身份的特殊性、教育受众的复杂性都从各个角度冲击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1]。因此,达成明确而又统一的辅导员角色定位,在目前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本文认为,虽然关于辅导员的角色有诸多称呼,但其定位的方法可以归结为横向和纵向两条路线。
其一,横向的路线。依照横向路线对辅导员定位,即对辅导员进行非常“专业化”的角色定位。这里的专业化要求辅导员从综合性的工作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学生工作中的某一个方面。按照这种路线,辅导员将被定位为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心理辅导员专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职业辅导员专门给学生宣传就业政策和传授求职技巧等;学习辅导员专门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生活辅导员专门为学生衣食住行等非学习生活提供指导。这种分类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高校辅导员制度设立较早的国外高校,例如美国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就与此基本吻合。
其二,纵向路线。这种定位方法应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所特有的一种定位方法,我们把辅导员按照从知心朋友到一般教师,再到人生导师的路线,将辅导角色定位于三个层次。在国外,辅导员并没有知心朋友、人生导师这样的角色称谓。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这样的角色定位来源于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第三条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2]从生活中知心朋友,到学业上的指导老师,再到理想、价值、信念上的人生导师。如果说辅导员工作的最低纲领是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那么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便是辅导员工作的最高理想。这一纵向角色定位方法,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辅导员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最高要求。这样的一种期待和要求对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二、“人生导师”角色的困惑
上文讲到,按照纵向路线给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人生导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它应该作为辅导员在工作中追求的最高理想。但实际情况令人堪忧,据问卷调查显示,笔者所在高校95.6%的辅导员对“人生导师”这一角色表示困惑,遑论以之为工作中的最高理想。总结来看,他们对这一角色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人生导师这一角色的必要性。既然已经有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诸多非常具体的角色,无须再增加一个大而空的“人生导师”角色。在一份调查辅导员在笔者所在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目中角色形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学生选择心理辅导员占9.6%、职业辅导员25.3%、学习辅导员36.7%、生活辅导员20.6%、住宿辅导员6.1%,人生导师辅导员占1.7%。人生导师角色仅占7%,说明这一角色在学生心目中是被边缘化的。学习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占36.7%,在辅导员所有角色当中,学生认同度最高。此外,除了广大学生对人生导师这一角色非常陌生,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有部分辅导员自身也对这一角色的必要性表现出强烈怀疑。他们认为只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学习辅导员等具体工作,教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技能和本领,学生能顺利毕业找到工作便足够了,不必去做什么人生导师,空谈人生大道理。人生导师这一角色应该分解在诸多具体角色中,人生导师的功能能不能实现,就在于各具体角色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比如学习指导是否到位、就业指导是否到位、心理辅导员是否到位等等。因此,一个大而化之的人生导师角色没有实际存在的必要。
其二,人生导师这一角色的可能性。不单人生导师这一角色的必要性存疑,即便这一角色是必要的,其实现的可能性也是困难重重。所谓人生导师,就是要能够对学生的整个长远人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非仅仅大学几年的生活引导。那这样一种引导只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因为只这种有非技能性的着眼于实际东西,才能潜移默化的,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整个人生。所谓“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正说明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要进行这种引导,必须自己在人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你的人生能够让学生仰慕,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我们不能怀疑有的辅导员能做到这一点,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流动性高,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他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不明朗的前程之下,尚且对自己的人生都充满困惑,需要引导,如何来有力的引导自己的学生。在走访调查中,甚至有的辅导员说,工作几年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希望能得到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辅导和帮助。由此可以看出,辅导员要实现人生导师这一角色的可谓困难重重,其现实可能性较低。
三、“人生导师”角色的必要性
尽管就目前来看,关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尚未达成明确统一的认识,对于人生导师这一角色定位更是充满困惑与疑虑,但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并体现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查阅相关国外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文献发现,国内外都有辅导员这一职位,其工作内容、范围与角色定位也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最为明显的一点区别是,国内辅导员有人生导师这一角色定位,而国外没有。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与我国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的。1952年,高校辅导员制度清华大学率先设立,其核心工作就是政治工作,那时的辅导员也叫政治辅导员。而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辅导员思想教育,只不过这里的思想教育是有鲜明立场的思想教育,常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其职责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中国所要求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辅导员的这样的政治工作就是一种“人生导师”的教育工作,而不可以简单地视其为一种服务于政治斗争的工具。可能在其初期也有稳固我们党的思想和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之时,这样的斗争功能正在逐步弱化。而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勇担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人生导师”意义上的引领功能在逐步凸显,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辅导员制度的优越性。
其次,辅导员做好人生导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市场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加之独生子女、应试教育等其他因素。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信念迷茫,政治信仰模糊,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甚至知识无用论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在校大学生。所有这些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不是通过专任教师的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所能解决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对知识价值的正确认知,一种激发对知识学习的动力。而这样一种对知识的正确认知和学知识动力的培养,唯有通过辅导员发挥其“人生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最后,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符合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成长发展来讲,真正称得上导师的,一种是学业导师,另一种是人生导师。”[3]如果说学业导师由各类专任教师来担任更为合适,那么人生导师应该成为辅导员所追求的职业角色。作为辅导不能永远陷于繁琐事务、远离人生思考、囿于个体经验等困境之中。应该努力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自觉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与体悟,并敏于观察、勤于思考人生哲理,积淀人生智慧,并用这些人生智慧去创造自己的人生,启迪学生的人生。不能做一辈子的“保姆”,“勤杂兵”,而要勇于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去做,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这无论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是大有裨益的。
[1]李伟弟.新形势下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5.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2006.
[3]白显良.论高校辅导员人生导师的角色定位[J].高校辅导员,2016(1):6~7.
(作者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黄坚亮(1984-),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工作和西方哲学;李斗才,德宏师专体育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及体育教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