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初张闻天经济思想之变迁

2017-12-05任怡平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任怡平

论20世纪初张闻天经济思想之变迁

任怡平

中国乡村社会经济的变迁理应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体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济变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张闻天经济思想随之诞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在于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的适当发展。他提出了三个策略,分别是:鼓励吸引与限制斗争、经济制裁和行使命令相结合、学习利用与沟通让步相结合。此经济思想影响到其60年代经济思想的深化。

经济思想 变迁 策略 深化

就中国社会而言,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经济变迁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变迁的第一步。而从时间段来看,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理应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体内容。但直到20世纪初,农村传统经济生产方式仍以惊人的顽强生命力延续着,到中共成立前现代化在农村只获得极少的认同。出生于20世纪初年的张闻天早年以传播马克思主义投入社会洪流。之后他对农村经济的独特关注一直镶嵌在中共致力于社会经济变迁的各种努力中。而且在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出现重大曲折的情形下,万年张闻天从理论上审视“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没有随波逐浪而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予以持续性关注。因而,在探讨20世纪缠结在党关乎社会变迁与转型的成功与失误时,对张闻天经济思想的回顾进入了研究视野。

一、张闻天经济思想变迁之背景

夹带着19世纪中期以来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创伤和新思潮的蠕动,中国跨入了20世纪。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雪雨后,工业化较前有了长足发展,现在农村便是传统乡村社会封闭状态的逐一解冻。而基于这些变化所进行的国情解读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各地土地革命也随着这种认识的深化渐成燎原之势,乡村社会变迁的步子看起来有所加快。作为土地革命的社会结构背景—阶级划分、划分标准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经济形式这一时期成为了中共的关注中心。其中关于富农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形式方面的认识迥异表现得较为突出,加之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对它的评说有时还沉渣泛起,影响了中共对农村阶级情形的判断,使得党在推动社会变迁的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新的障碍。30年代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的张闻天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首先是基于国情的客观分析;其次变现为宽广的眼界;再次就是注重实际,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作用和富农与中农缠结在一起的农村现实形成了深刻的把握。他的这些正确思想成为20世纪初期党推动农村社会变迁所作努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初步设想

就张闻天倡导私人资本主义在中国适当发展而言,研究者已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大多认为他的这一思想见诸于30年代在中央苏区时写的《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一文。从文字字面上看这似乎没有多大疑义,但事实上有必要把视野提前到五四左右。实际情况是,青年时期的张闻天对社会问题就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而张闻天关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发展思想。

张闻天提出的“不尽量利用私人资本是不可能的”,实质上的他基于党在私营工商业政策上的多次反复,导致苏维埃经济出现困境的一种深层次考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私营工商业的政策上主要出现过三次“左”倾错误。这些错误使苏区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各地对私营工商业过分打击,致使根据地内的私营工商企业大批停歇倒闭。张闻天认为出现以上有悖常规的现象根源在于为大城市制定的《劳动法》在苏区的机械搬用。同时,张闻天还在全面剖析苏区经济成分和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苏维埃政府现在还是非常贫困,它没有足够的资本来经营大规模的生产。在目前,它还不能不利用私人资本来发展苏维埃的经济”。[1]

三、基本策略

围绕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苏维埃经济的问题,张闻天认为合理措施的施行非常必要。具体策略包括:

第一,鼓励吸引与限制斗争相结合。鼓励吸引既包括对小手工业者扩大生产的奖励,也包括鼓励商品流通。张闻天针对苏区工业品特别缺乏的情形提出发展小手工业的迫切性,提倡用一切办法发展群众特别需要的如煤铁、石灰、农具、布匹、油、纸、烟等。张闻天指出,要通过鼓励对外贸易的发展,来打破敌人对于苏区的经济封锁。通过建立对外贸易局使赤区和白区的贸易流通起来。

第二,张闻天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采用经济制裁和行使命令相结合的办法。一般来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投机、剥削等现象的有必然的联系。用行政的手段与依靠武力强迫资本家,必然导致企业工厂倒闭,造成不良影响,张闻天提出,一方面是政府依靠行政命令,另一方面则是诉诸经济制裁。

第三,学习利用与沟通让步相结合。1933年,张闻天在分析苏维埃经济的发展时反省到,“在过去我们的党与苏维埃政权对于商人,老板,富农只限制于武装的威吓,压迫,没收与征发,而对于自己经济力量的组织则毫无注意。”[2]同时,张闻天还对工人与资本家发生冲突时的调解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区别保全工人利益与出卖工人利益两种不同模式的劳资妥协。

四、理论扩展

到20世纪60年代,张闻天允许私人资本主义适当发展的思想得到了深化,包括在东北时期对集市贸易发展前景的探讨。另外,到新中国建立前,私人资本主义的初步设想及此后对这一问题的长期关注,加之“左”倾思想在党内反复作用,使得在这一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围绕私人经济形态存在的合理性及它在整个经济制度中作用的定位等,长期以来还对过去这方面出现过的偏差有所反思,阻碍社会变迁的步伐,并给致力于此的探索者抹上了许多认为的悲剧色彩。

[1]〈张闻天文集〉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344~345.

[2]〈张闻天文集〉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347.

(作者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