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宋词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中汉语叠词的翻译

2017-12-05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唐宋词叠词许渊冲

简 丹

浅析《唐宋词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中汉语叠词的翻译

简 丹

《唐宋词三百首》中出现了大量的叠词,旨在增强诗词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但由于中英之间巨大的语言文化差异,翻译中国古诗词中的叠词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译者需要找到更好的翻译方法准确有效地翻译此类特殊词,尽可能地实现英译诗词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叠词 许渊冲 翻译

中国古诗词是一种具有极高艺术性的文学体裁,它通过音韵、形式、意境等方式抒情言志,承载着中国鲜明的语言文化特征。但由于中英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很难将汉语叠词翻译成英语。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影响深远。许渊冲先生编译的《唐宋词三百首》中出现了大量的叠词,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许渊冲先生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集自己毕生的翻译实践提出了“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认为三美之中,意美最重,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神似胜于形似。许渊冲先生在中国古诗词翻译和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他的翻译理论对其翻译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将从汉语古诗词英译的角度,举例分析许渊冲《唐宋词三百首》英译本中叠词的翻译,探究如何在忠实于诗词意的基础上,实现音美、形美和意美。

一、汉语叠词的定义和主要形式

叠词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叠音,是指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是汉语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功能在于强调,用词语重叠的方法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添音韵美(陈宏薇1998:107)。”汉语诗词特别强调韵律、形式和意象,因此,叠词也就成为了诗人词人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按重叠形式叠词主要可分为:(1)AA型:明明、刚刚、看看;(2)AAB型:招招手、聊聊天、点点头;(3)ABB型:轰隆隆、黑沉沉、水汪汪;(4)AABB型:平平安安、沸沸扬扬、干干净净;(5)ABAB型:练习练习、活动活动、考虑考虑;(6)AABC型:彬彬有礼、环环相扣、滔滔不绝;(7)ABCC型:千里迢迢、文质彬彬、白发苍苍等。在《唐宋词三百首》中,出现频率极高叠词形式主要为AA型、ABB型以及ABCC型,本文将主要分析以上三种形式叠词的翻译方法。

二、汉语诗词中叠词的翻译

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文体,在翻译过程中,都应根据文本特点、具体语境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译文达到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只强调某种翻译方法是无法从整体上使译文达到最佳效果。如何将诗词中的叠词恰当地翻译成英语,并能保留诗词的音美、意美和形美,对很多诗词译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以下为许渊冲《唐宋词三百首》英译本中叠词的翻译例子分析:

(一)重复

例1:

原文:“思悠悠,恨悠悠。”(许渊冲,2003:16)

译文:“O how can I forget? How can I not regret?”(许渊冲,2003:17)

“悠悠”这一叠词出现了两次,意为思恨的绵长,表达出少妇思恨难休的心情。如许渊冲先生所言,“悠悠”二字可以引起文学联想,意味深长,韵味无穷,不是形似的译文所能表达(许渊冲,2003:4),因此,译者采用意译加重复的方法来将此句译成“叫我如何能够忘记,叫我如何能不悔恨”,重复“how can I”三词,既表达来原文想要传达来愁思绵长的心情,又传达来原文重复“悠悠”二字的音美和形美,巧妙地实现了音、形、意的三美追求。

例2:

原文(1):“春悄悄,夜迢迢,”(许渊冲,2003:104)

译文:“Mute, mute spring day, Long, long spring night.”(许渊冲,2003:105)

原文(2):“孤馆迢迢,暮天草露沾衣润。”(许渊冲,2003:212)

译文:“My lonely inn’s far, far away; My gown is wet with dew on grass ‘neath evening sky.”(许渊冲,2003:213)

上述两句中,原文(1)旨在表达别后的思念和渴望。译者将“悄悄”、“迢迢”分别译为“Mute, mute”、“Long, long”,一个单词简单地重复两次,既表达出汉语的叠词意义和功能,同时也强调了词人想通过描写春夜寂静漫长来表达对伊人强烈的相思之苦。原文(2)中,“孤馆迢迢”中的“迢迢”为距离遥远之意,与上句“夜迢迢”的“迢迢”表时间漫长之意不同,同一叠词,语境不同,则意义不同,因此,译者将后者译为“far, far”,在表达出原文叠词之意的同时,也强调了语境和语义的重要性。

(二)使用英语中A+介词+A 的特殊形式

例3:

原文:“一叶叶,一声声。”(许渊冲,2003:18)

译文:“Leaf on leaf without grief, Drop on drop without stop.”(许渊冲,2003:19)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两种语言所采用的叠词形式也有所不同,英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叠词方式:两个相同的单词重叠,中间由一个介词连接,如:by, after, to, on等。原文(1)中的“一叶叶”、“一声声”两组叠词的使用使得词人欲借连绵不停的秋雨以及雨滴不停地滴落在一片片梧桐树叶上发出的声音来表达闺中少妇思人的愁苦,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意象美。许渊冲先生恰当地分别选用了“Leaf on leaf”、“drop on drop”两组英语中的特殊叠词形式,并采用增译的方法分别加上“without grief”和“without stop”,一是生动形象地忠实传达原文意义,二是表现出原文叠词的形美,三是押韵,增强译文的韵律美,使得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达成“三美”的美学追求。

(三)意译

例4:

原文(1):“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许渊冲,2003:20)

译文:“The slanting sun shed sympathetic ray, The carefree river carries it away.”(许渊冲,2003:21)

原文(2):“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许渊冲,2003:296)

译文:“Where in the vast sea of clouds can it go along? Who’d hear in haste its plaintive song.”(许渊冲,2003:297)

意译,以牺牲原文形式为代价来保证译文的可读性,换句话说,就是摒弃原文的形式,追求意境和原文的想要传达的大意。原文(1)中“脉脉”指静默含情,暗含不忍离去之意;“悠悠”在此指安静宁静之意,词人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来夕阳、江水人的感情色彩,表达思妇思人的痛苦。若只是直译出斜晖静默,流水无声,则无法表达词人的意图。因此,许渊冲先生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摒弃了原文的叠词形式,保留了原文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叠词产生的效果,反映出了原文的情感和意境。原文(2)中的叠词“茫茫”指辽阔旷远,许渊冲先生充分发挥了译语的优势,将汉语的“云海茫茫”译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the vast sea of clouds”,虽然没有了原文叠词的音形美,但却译出了意象美。

三、结语

译事难,译诗词更难。《唐宋词三百首》中的出现来大量的汉语叠词,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译本的分析,总结出英译汉语诗词中叠词方法,如:重复、使用英语中A+介词+A 的特殊形式和意译等。不难看出,我们在翻译汉语叠词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下叠词的形式可以得以保留,充分展现诗词的音形意之美,但有时却无法译出叠词的形式,只能采用意译法译出原文的大意。正如笔者在开篇所说,翻译无“定法”,恰当使用多种译法能从最大程度上优化译文。希望我国的诗词文化能通过译界同仁们的努力传播到世界。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许渊冲.汉英对照唐宋词三百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唐宋词叠词许渊冲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折桂令·客窗清明
让叠词走进句子
论唐宋词中的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