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桥”与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的相关性
2017-12-05张剑平
颜 涵 张剑平
论“汉语桥”与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的相关性
颜 涵 张剑平
“汉语桥”对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情况的相关性,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内因即其根本因素和决定性因素。具体而言,指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也对世界范围的汉语学习情况起到了推动作用。
“汉语桥” 汉语学习 学习动机 学习效果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作为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中文赛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对汉语学习感兴趣的大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更是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使得汉语学习者日益增多。
“汉语桥”对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情况具有相关性,本文主要着手于分析其中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一、“汉语桥”比赛内部因素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内因即其根本因素和决定性因素。具体而言,指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是指外国学习者通过“汉语桥”比赛的途径激发了汉语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是指通过亲身实践过后提高了自身的汉语水平,提高了中华文化修养,为今后的汉语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一)“汉语桥”对汉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因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感兴趣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占大多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孔子学院推出的“汉语桥”比赛就此增强了留学生的学习动力,即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提供了展示其汉语水平和中华文化领悟能力的机会,通过大众传媒更向全世界宣传了汉语宣传了中国,增强外国人对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大致分融合性动机,工具型动机和成就动机。
“汉语桥”提供了赴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属于融合性动机。每年,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外国大学生都以不同形式和方式到中国亲自体验中国文化。如第10届汉语桥,参赛选手深入中国家庭,亲身感受温暖而宽广的中国家文化。他们分别去到了南京、成都、杭州、北京和昆明。在南京,他们在夫子庙体验了儒家文化,欣赏了昆曲牡丹亭以及江宁云锦;在成都,他们体验了川剧变脸,功夫茶,蜀绣,品尝了成都小吃;在杭州,他们领略了中国画的魅力,去了西湖的断桥;在北京,他们亲自做了面人;在云南,他们穿上了哈尼族特有的树皮衣。在第15届汉语桥上的决赛现场更是将中外PK、“汉字麻将”、5D动感答题等从未有过的环节引入其中,寓教于乐,让学习者感到汉语学习乐趣的同时让他们不光是从网络媒体或者书本上了解中国,汉语,中华文化,更让他们有了真实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动机。
同时,“汉语桥”还提供了检验自己汉语水平的机会,提高了自身的汉语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对今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影响,这属于工具型动机。在每一届“汉语桥”比赛上,除了给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检验自己对汉语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即“汉语桥”考试试题。试题一般分为四大部分。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为例:第一部分为汉语
知识部分。主要考察学习者对于汉语语用知识的运用,有时也考察语音,语汇,语法等。如选择题第10题,考查“满招损,谦受益”表达的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谦虚。第二部分为国情部分。这一部分涵盖的面也很广,包括一些地理知识,如中国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城市,中国的礼仪等各个方面。如第15题,“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项目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是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第26题,“赵州桥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 均为这一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为中国文化部分,主要是文学常识。如第5题考察“四书”,第11题考察道教的建筑。第四部分为演讲,主要考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主要在汉语桥决赛中体现,决赛时的即兴演讲和辩论都对汉语学习者是个不小的考验,它们都考查了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如何准确进行话语表达的能力。汉语桥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提高自身在汉语上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工具型动机。
再次,“汉语桥”让他们获得了自身成就感,就像我们参加某项竞争得奖一样,这属于成就动机。“汉语桥”比赛的优胜选手也会拥有丰富的奖励。特等奖将获由国家汉办授予的来华攻读学位课程的孔子学院奖学金和往返国际旅费,并被授予“优秀汉语语言使者”称号;优胜奖也将获得由国家汉办授予的为期一学期来华进修汉语的孔子学院奖学金。这对汉语学习者不失为一笔不小的财富也因此加深了汉语学习者的成就型动机。
(二)“汉语桥”对汉语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参加汉语桥比赛后,很多人都表示提升了自己的汉语水平,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最重要的是汉语实景交际能力,口语能力,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写作能力,汉语翻译能力这些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汉语桥比赛还拓展了中华文化知识,提高了汉语词汇量,提高了发音的准确度。这些学习效果都是“汉语桥”对世界范围的汉语学习者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还增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让世界各地对于中国文化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不仅仅是加强汉语的广度更重要的是深度地让我们了解到汉语文化中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深厚的艺术魅力。如“汉语桥”比赛中有一道题问“红豆”在中华文化中代表一种什么情感。参赛选手回答的是一种红色的豆,有喜庆的意思。这主要是受英文翻译“red bean”的影响,从而断章取义,殊不知“红豆”代表相思。通过这一例子我们便可看出我们的文化远远不止是字面上的三言两语可以概括,而是延伸出了一条有规律有脉络的历史轨迹,参赛选手们以及观看比赛的各个国家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华社3月12日报道的“‘汉语桥’比赛助力法国不断提升汉语教学水平”中提到,在“汉语桥”比赛的不断开展过程中,参赛的国家和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就是“汉语桥”对世界范围的汉语学习积极影响的最好证明。
二、“汉语桥”比赛外部因素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也对世界范围的汉语学习情况起到了推动作用。外部因素是起推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指“汉语桥”比赛前的筹备和赛事的实时传播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
(一)周密的赛前筹划
“汉语桥”通过孔子学院的计划筹备,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到“汉语桥”,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和会议在中国开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到中国旅游,这些都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汉语学习提供了契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汉语桥”这一大众平台来展示自己对于汉语学习的热情和成果。另一方面,“汉语桥”通过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汉语,了解学习汉语的专门机构——孔子学院,从而达到了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汉语充满兴趣和激情的目的,对中华文化产生情感的动机。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桥”的筹划者,以其自身的影响力让世界更加了解“汉语桥”,从而让更多的人学习汉语,“汉语桥”这座无形的桥,就像是沟通中国和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的媒介,不断地输送着世界范围的汉语学习者。
(二)全方位的赛事进程传播
“汉语桥”比赛与汉语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随着“汉语桥”比赛的全面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视。中国日报网2015年12月23日报道,美国对中文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印第安纳州四十多所学校把汉语视为未来世界的语言;中国新闻网2012年3月5日报道尼泊尔加德满都地区欲在六千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汉语学习者在日益增多,各国对于汉语学习越来越重视。同样,正是因为学习汉语的人逐渐增多,也促进了“汉语桥”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校的开展。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等媒体对汉语桥在世界的传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近年来,有不少媒体争相对“汉语桥”进行报导。如新华网3月12日报道的“‘汉语桥’比赛助力法国不断提升汉语教学水平”曾回顾历届“汉语桥”法国预选赛的情况,身为大赛评委的巴黎学区汉语教学督学尹文英坦言,近年来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逐年提高,语言表达流畅自如、参赛作品富有创意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法国的汉语教学质量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她认为,“汉语桥”中文比赛的举办不仅有助于为法国学生继续深入汉语学习提供动力,同时也能够激励各校汉语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学工作中精益求精。本届“汉语桥”比赛由中国国家汉办主办,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承办,法国汉语教学协会协办,旨在激发法国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进其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理解。
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汉语桥持肯定态度。大众传媒如湖南卫视台将“汉语桥”比赛进行连续播出,也给中外观众提供了了解汉语桥的窗口。
“汉语桥”不仅仅是一座连接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桥梁,也是一座连接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桥梁。如今生活的现代化也导致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的不断缺失,“汉语桥”不仅仅向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触汉语文化知识的机会,增强民族自豪感。重视“汉语桥”比赛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无疑将会对汉语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1]陈桂满.”汉语桥”论赛对中学汉语学习者的影响研究——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为中心[D].兰州:兰州大学,2014(5).
[2]周育萍.”汉语桥”教学中的文化渗透[N].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
[3]张雪飞.”汉语桥”比赛助力法国不断提升汉语教学水平[N].新华社,2016(3):13.
[4]高扬.美国爆发”汉语热”40多所学校开设中文课[N].中国日报网,2015(12):23.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6D037)阶段性成果。
颜涵,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张剑平,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