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

2017-12-05徐妹芳

长江丛刊 2017年12期

徐妹芳

外国文学

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

徐妹芳

异国情调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特征,其对英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思想以及主题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东方文化是一直以来都是英国文学异国情调素材的重要来源,在西方文化中,东方形象以及东方主义基本上成为了异国情调的重要代表。本文就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英国文学 异国情调 东方形象 研究

一、引言

所谓异国情调指的是不同于本国的情调,其主要的特征是明显的差异性。最早的异国情调指的是英文中的异邦和外国,用英文字母exoticism进行解释。随着英国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异国情调开始引申出了新的含义,指的是“不熟悉的其他人或者物”,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他者”[1]。文学创作中的异国情调通常带有较强的想象性特征,英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中的异国情调则更加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使得英国文学中的东方形象较其实际的东方形象有一定的差异。当然,英国文学中东方形象的塑造也呈现了一定的变化,以下本文就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有关内容进行简单研究。

二、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探析

(一)异国情调和异国形象

从异国情调在英国文学的兴起来看,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异国情调需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这一时期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希腊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但是异国情调倡导者则更加强调外界世界的美好。荷马就曾经对外面的世界进行了这样的阐述:“位于大地的极限,金发的拉达门斯居住那边,凡人的生活啊,在那里最为安闲。”引起了人们对异国文化和民族的好奇,也形成了英国文学中的异国情调[2]。在中西发展的几千年间,西方社会对东方的向往之情一直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西方冒险家、商人和旅行家以各种各样的身份和方式来到了东方社会,从而掀起了东西方交往的新篇章,也使得异国情调以及东方形象在英国文学中逐渐兴盛起来。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异国情调并不是人们发现的事物,而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文学特点和情调特点。最早对东方文化有所描述的英国文学大约为古英语时期的《东方契机》,此时的英国文学对东方的描述主要为地理环境的描述,认为东方是处于地球边缘的异域,还并不存在东方意识或者东方异国情调的说法[3]。这一时期的英国对东方的印象还处于较为朦胧的状态,他们对东方的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没有基本的轮廓。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文学中的东方形象一度较为虚幻,有说“其形类兽,故弓箭不能入。”,也有说“身材高大,达骨尺。”东西方的交流较少,因此无论是西方对东方,还是东方对西方的形象,了解得均不够清晰。

(二)异国情调中东方意识的渗透

虽然西方社会在早期就对东方抱有一定的幻想,并且对东方世界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是异国情调中,东方意识的渗透以及东方情结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而形成的。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期,西方文学对东方主义以及异国情调抱着批评和抵抗的情绪,认为异国情调实际上是东方主义者想要称霸西方或者侵入西方的具体体现[4]。但是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萨义德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萨义德认为,异国情调并非是政治上对西方文学和西方社会的侵犯,相反的,西方文学中的东方主义并不是真正的东方主义,而是人们猜想中的东方主义,是西方人幻想出来的东方主义。因此不可能反映出真实的东方,也不可能存在所谓东方里主义者的阴谋论。自此,萨义德出版了一部关注“东方主义”的著作,对东方主义进行了异国情调的鉴定,从而推动了异国情调在英国文学中的大力发展。

三、英国文学中的东方形象研究

(一)英国文学中东方形象的启蒙

英国文学中东方形象的启蒙主要发生在17世纪的欧洲社会,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动了一场倡导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科学更加崇尚,人们的思维也更加理性,因此英国文学中的异国情调也成为了运动的重要讨论内容。事实上,启蒙运动时期,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是异国情调。这一时期众多的学者、诗人、思想家和科学家等开始用理性的观念和科学的观点看待社会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对中西方的对比来批判当时的西方社会,异国情调色彩浓重[5]。启蒙阶段英国文学中的东方形象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的特征:第一,中国热的流行。十六世纪的欧洲开始走上世界,在对外交流中开辟了海上丝绸道路,越来越多的东方事物走进了西方社会,如日本的漆器、印度的香料以及中国的丝绸和茶叶等。此外,传教士将在中国的见闻编写成书,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传入了欧洲,让欧洲对东方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此时的西方社会对东方的认识仍然止于表面,但是也加深了人们对东方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6]。17世纪,艾坎纳…塞特尔出版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想象中国为主题的英雄剧《中国之征服》,是根据传教士的《鞑靼战纪》改变围成的,但是其中增加了不少英雄美人的情节。可以看出这时的西方文学在异国情调伤的关注仍然较为肤浅,仅仅将异国情调当成娱乐消遣的工具;第二,全球意识的高涨使得东方启蒙者形象开始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开始看到东方文明的优点,对东方文明的兴趣不断增加。传教士利玛窦在东方启蒙者形象的树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编辑成册,并且大多使用美化手法,将东方文化包装成一个神话般的国度。因此东方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大,甚至一度成为了启蒙道德和理性的象征;第三,中国负面形象的出现。随着中国热和东方热的消退,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思想以及中国文化在整个欧洲启蒙文化运动中的巨大影响,这使得在“亲华思想”占据主流的情况下出现了小部分对中国文化非常厌恶的时代逆流[7]。

(二)英国文学中东方形象的复兴

当中国热消退、中国厌恶情绪开始上涨时,欧洲各国将眼光放在了印度文化中。印度文化倡导的唯心主义论对欧洲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量的东方故事来使出现了西方古书籍中。而在东方文化吸纳的过程中,英国人对东方情调中的艺术灵感较为重视,这一点与德国沉迷于东方文化的哲学文化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也实现了东方形象的复兴,并且推动了浪漫主义东方形象的发展[8]。东方复兴主要针对的是印度文化而言的,中国热的消退只是将欧洲人的眼光进行了转移,而没有彻底打消对东方的激情。印度国家的梵文以及印度文化中的神秘色彩对当时西方文学的发展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还推动了浪漫主义运动。印度思想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他们强调心灵、思想和语言都是由上帝决定的,只有达到梵我合一的境界,就能达到心灵的解脱。这种思想和西方国家的情感诉求方式和想象诉求较为贴近,因此浪漫主义者对印度文化十分仰慕,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印度的神秘主义思想和宗教玄学思想[9]。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热潮开始出现,众多带有明显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出世,如《土耳其故事》、《一千零一夜》、《阿比西尼亚王子拉塞拉斯》、《拉拉鲁克》等。

(三)异国情调形式的变化

浪漫主义东方形象之后,西方社会开始由对东方文化的想要和追求转变为政治的入侵和经济发展的关注,但是即使在狂热的民族主义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学对于东方文学和形象的关注依然没有中断,英国文学中的异国情调依然较为明显[10]。而在维多利亚时代结束后,英国文学中的异国情调形式出现了变化,文学作者不再满足于脑海中的东方形象幻想或者东方题材和故事叙述手法的应用,更加渴望与东方进行对话和更加深层的交流,他们对东方民族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异国情调呈现了“阐释性”的特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东西方文化开始实现了对话和交流,这是异国情调进入“阐述性”阶段的具体体现,它代表的是西方文化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思想和文化进行吸收和消化,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自身文化的超越和发展。阐述性异国情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现代社会西方文学诗歌理论的形成也依然受其影响,西方文学中也开始出现大量的东方翻译著作,如德国汉学家魏礼贤翻译了《易经》、阿瑟…韦利翻译了《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等 。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异国情调一直存在在于英国文学中,东方形象在异国情调中呈现了阶段性发展特征,从最初东方形象在英国文学中的兴趣,到中国形象在英国文学中的丑化,最后到中西方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发展。可以看出,异国情调是英国文学中的重要特征,其对于中西方文华的交流以及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即使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学中的异国情调依然不会消逝,而会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发展下去,继续塑造异国形象和东方形象。

[1]苏仕敏.英国文学课“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探析——以《乡村墓园挽歌》教学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4(01):39~42.

[2]罗益民,倪小山.模仿论…镜子说…人物论——英国文学传统中的非英雄主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05):67~77.[3]刘明.由英国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看英国文化与影视关系[J].赤子(上中旬),2014(24):102.

[4]李霞.19世纪英国文学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层映射[J].企业导报,2015(14):166~167.

[5]陈明.计算机辅助网上课堂与英国文学网络教学——以山东财经大学英国文学网上课堂为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5):90~94.

[6]高奋.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英国文学疆界的有机建构[J].外国文学,2015(05):132~160.

[7]夏玉玲.当文学遭遇气候——论气候对英国文学的影响[J].学术论坛,2012(04):97~102.

[8]韩小梅,马绍英.论英国文学中西藏神秘形象的建构——以《第三只眼睛》为中心[J].中国比较文学,2012(03):115~127.[9]姚成贺.批评的历史 历史的批评——读《英国文学批评史》[J].当代外国文学,2013(02):161~165.

[10]Jia Hongxia.Literary thought and literary terminology as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English literature[J].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13(05):38~41.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