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籍教师与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在外语教学有关问题上的分歧
2017-12-05杨静宇
杨静宇
浅析外籍教师与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在外语教学有关问题上的分歧
杨静宇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主要语种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第二语言(英语)学习国家。为帮助广大学子在国内就能学到地道的英语和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聘请外籍教师来华任教。在长期的外籍教师聘用过程中,外籍教师与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在外语教学有关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料选用、课程计划、学习测试和非语言交际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外籍教师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外籍教师 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 外语教学 分歧
一、前言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启聘请外籍教师来华任教工作,近40年来,受聘来华任教外籍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各大高校外语学院(系)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和英语视听说等交际性关联课程,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更是各大高校引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入外籍教师的初衷是希望他们将地道的英语和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顺利、流畅地带入各大高校的课堂,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外籍教师引入效果的利益最大化显然没有实现,没能很好的满足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的需求。
二、外籍教师与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在外语教学有关问题上的分歧
(一)教学方法
外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并自我解答。他们扮演的是课堂协助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课堂宽松、活跃、不拘一格;而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的视角看到的是一个管理松散的、无序的课堂。对于他们的大胆奔放,一部分学生能很快的调整适应,另一部分却以观众的姿态审视着,将自己顺理成章的置之课堂英语习得之外。比如语音课,他们发音时夸张的面部表情,让部分内向的学生羞于模仿,习得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样的课堂显然和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的美好愿景大相径庭。
(二)教学资料选用
对教学资料(含教材)的选用,外籍教师和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存在一定的分歧。首先是针对教材内容的分歧。由于中国高校现行的英语教材绝大多数都是由中方教师编写,在编写的思路、取材、价值观等方面,中外双方差异很大,外籍教师对教材内容认同度不高。其次是对教材的重视程度的分歧。外籍教师大多仅把教材当作学习工具,可以对教材的事实进行诠释,但对教材的观点保留质疑权和争论权。但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对书本的神化认可,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可见一斑。课前要依据教材备课,课堂授课以教材为蓝本,课后要复习,考试内容也离不开教材。
(三)课程计划
外籍教师在课程计划安排上随机性教强,较少条条框框和形式主义。此一方式令部分学生感觉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上课随意性强、抓不住学习的主要内容,难免对学习效果心存焦虑,这显然和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引进外籍教师的初衷相悖离。反观中方教师:课程计划严谨规范、教学计划性强,教学目的明确,甚至细致到作业次数、考试形式、考核知识点等都有明确的规划。
(四)学习测试
在学习测试方面,外籍教师选取方式和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的要求出入较大。外籍教师看重的是过程,不管是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堂作业还是课堂小测验以及期中测试等,都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到期末总分内,这一方式对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同学来说,制约效果很明显。其次,外籍教师的考核重语言运用轻机械记忆,所列主观考题没有统一答案,旨在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往往更倾向于用一个确切的期末考试分数来为考生、家长、社会送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非语言交际
在直接交际活动中,人们70%的信息依靠非语言手段,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体现得尤为明显。授课教师的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服装打扮和空间的使用等,无不传递着各种信息,或支持、或鼓励、或肯定、或否定。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宣扬个性,外籍教师们往往衣着随意、表情夸张、或蹲、或坐、或蹦或跳。外籍教师大都要求学生直呼其名,热衷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英语交流活动。户外草坪、湖边、图书馆等都是他们喜爱的授课场所。这给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的课堂考核带来了难度,同时和我们传统的含蓄、稳重的国民性及 “师道尊严”存在一定分歧。
三、结语
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必然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和专家加入到中国的英语教学、科研和其他经济工作中,外籍教师与高校中方教育监管者在外语教学方面存在的分歧不容忽视,我们要做的是正确的认识这些分歧,并科学合理的消除这些分歧,争取外籍教师聘用效益实现最大化,更好的为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李欣.外籍教师与本籍教师课堂教学特点对比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08).
[2]党献民.地方高校外语口语教学中外籍教师授课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26).
(作者单位: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处)
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6C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