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分析

2017-12-05韩艳杰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西学东渐中国化哲学

韩艳杰

探讨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分析

韩艳杰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对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很多人认为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西学东渐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一、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用

西学东渐一般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学说,特别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和哲学理论的传播。这是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开端,同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础。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传播西方文化思想的主体主要是西方的传教士及其他来华人士,其次是中国派遣到国外的留学人士以及政府交流大使,在中西的交流传播中,西方来华人士把他们的一些思想和文化带到了中国,中国的一些外国人士也将国外所见、所听、所学的东西带回中国传播分享。虽然这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还不是系统化、完整化的,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都不太认同理解,但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顺带地、零星地传播了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播下了一颗种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初,一些政府去外国访问的时候会带翻译人员,将外国所见、所闻、所学记录下来,并带回中国进行传播,比如他们把经历的巴黎公社革命、万国工人革命等事件进行记录下来,并回国传播。还有就是中国的一些翻译人士对外国的书籍刊物进行翻译研究,或者对一些思想文化进行发表宣传,比如黎庶昌撰写的《西洋杂志》、汪凤藻翻译的《富国策》等著作,这些人士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康有为的《大同书》,还有梁启超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二十世纪之巨灵托拉斯》、《中国之社会主义》等,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有就是资产阶级代表孙中山、马君武、宋教仁、朱执信也在不同的著作中发表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不同时期的人士都有自己这个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有效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检验作用

在西学东渐中,西方人士把很多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带到了中国,各种复杂的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很多思想在中国产生激烈的碰撞摩擦,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中经受了历史和人们的检验,最终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主要哲学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很多知识分子、爱国人士为了探索救国之道,努力地向西方学习,先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 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其次是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不同民族资产阶级派别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兴起,向西方学习推进到思想层面;再次是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无产阶级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之道走农村包围诚实道路,学习俄国社会主义思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道路转变,找到了适合中国自己道路;最后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向苏联学习到文化大革命,到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取得了很多发展,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在西学东渐中,不同时期的不同爱国人士在努力地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之道,在不断地摸索探索中,李达、李大钊以及陈独秀等人开始将早期痴迷西方文化的梦魇摆脱,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进行了自觉的选择。然后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任何褪色,甚至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西学东渐对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促进作用

西学东渐中,西方的核心思想就是科学与民主,这与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峙,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历经艰难险阻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趋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很多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从戊戌变法到新文化运动,从同盟会的成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这一历史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断学习西方的一个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使自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四、结语

西学东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对中国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可以中国化,而西学东渐只能“在中国”,西学东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不同的命运是由他们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哲学中国化要结合中国的发展特色,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不同的内容,能够永久地焕发新的生命力。

[1]李维武.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J].哲学分析,2010(04).

[2]张金荣.近代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推动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4).

[3]汪信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源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06).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韩艳杰(1989-),女,汉族,河南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

猜你喜欢

西学东渐中国化哲学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全国质量奖“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轨迹与时代特征
“西学东渐”与上海近代体育的嬗变(1843-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