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浅谈唐人诗中的日本国与遣唐使

2017-12-05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唐人友人诗人

李 敏

古代文学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浅谈唐人诗中的日本国与遣唐使

李 敏

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往来源远流长。有唐一代,日本派遣遣唐使达到了近二十次之多。在与日本遣唐使的交往中,唐代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中,既有对于日本遣唐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追求文化的赞叹与钦佩,又有对于中日两国之间横亘着的大海的畏惧与担忧,又有对于归日友人的拳拳思念。在唐人笔下,我们能看到中日外交往来的真实记录,又能看到基于神话语境的异域想象,又有赠予留学僧的佛禅诗语。

遣唐使 留学僧 唐诗 中日外交

日本国与中国的交往,自汉代已经开始。“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此时日本正处于弥生时代,汉光武帝赐给其国王金印,于1784年在日本福冈市出土,证明了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外交史。《三国志》中的《魏书·倭人传》,其中提到了日本本岛的倭国,如邪马壹国、不弥国、狗邪韩国等。六朝时,日本本土虽未有直接与中国外交往来之路径,但中国的书籍仍不断通过百济传抄至日本国。可以说,日本对于中华文化的渴望从未间断。于是,隋时日本国就已派出六次遣隋使。有唐一代更是多达近二十次。来到唐代的遣唐使中,既包括国使,又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而这些日本国的使者来到中国,一方面要学习中国的文化,另一方面还要负责采购中国的书籍带回日本国。在华期间,来自日本国的遣唐使们,和唐代文人多有交往,有些甚至达成了生死之交。在交往的过程中,中日双方都留下了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

根据《唐代中日往来诗辑注》,唐代中日之间有往来诗歌的诗人共计79位,相关诗歌129首。其中唐朝诗人52位,诗人活跃时期多集中在中晚唐时期,其中包括著名诗人王维、李白、钱起、刘长卿、张籍、刘禹锡、贾岛、皮日休、陆龟蒙、韦庄等。从目前现存诗歌来看,唐朝诗人的中日往来诗歌,多以送别赠答为主题。诗歌的类型上以近体诗为主,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绝等。中唐以前古体诗与近体诗并存,中唐后多以近体诗为主,符合唐代诗歌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另外,中唐前多赠给外交使者,如藤原清河和阿倍仲麻吕等;中唐后,写给留学僧的数量为多,其中写给最澄、空海、圆仁的诗歌较多,从中体现了前后期日本派出遣唐使侧重点的差异。

现存的唐朝诗人写给遣唐使的诗歌主题多为送别赠答诗。大部分诗人表达了中日之间一衣带水的亲和之义,同时为了顾念日本使者的地位,防止再次出现隋时中日之间的“国书事件”,诗人大多以平等、互亲、相互理解的态度进行描述,甚至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习俗和思想均有相似之处。如李隆基的《送日本使》:“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强调了两国之间的相亲,对于此次会见的嘉许。表示了对于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视:“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唐代帝王对于中日两国之间友好邦交的肯定,以及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中国文化的期许。在唐人的笔下,我们能看到他们对这些异国友人的真情厚意。唐代诗人一方面感慨这些邻国人对于唐文化的渴望与慕求,另一方面也在想象中勾勒着中日两国之间的距离与差异。同时,由于大海的阻隔,在这些异邦人归国后,唐人也通过诗笔倾诉了真挚动人的思念之语。可以说,唐代诗人便是中日外交活动的真实记录者,而他们留下的唐诗,也是中日外交中的动人一笔。

一、对遣唐使事迹的赞叹钦佩

当时来到唐朝的日本遣唐使,多是为了学习大唐的文化而来。“尽市文籍,泛海而还”。在唐代诗人写给这些异国友人的诗中,多会表达对这些渴慕“天朝”的友人的赞叹和敬佩之意。如孟光的《送最澄上人归日本国》:“往岁来求请,新年受法归。”毛涣“万里求文教”,全济时“来求贝叶偈”,林晕“秋获真乘妙”等,都是赞叹最澄来华求法之决心。张籍《赠海东僧》:“学得中州语,能为外国书。”即是对于日本僧人不光是能说唐代官话,甚至能掌握汉字书写的赞叹。

在此类诗中,往往饱含唐朝诗人对于日本友人归国后前程远大的祝福。如贯休《送僧归日本》:“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想象对方回国后会得到日本国君主的肯定,并入主名刹。再如许棠《送金吾侍御奉使日东》:“还乡兼作使,到日倍荣亲……膝下知难住,金章已系身。”祝福朋友归国后地位显耀,为国之栋梁。再如郑壬《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他年续僧史,更载一贤人”,遥想空海入载史籍之未来。昙靖的同题诗中亦有:“到宫方奏对,图像列王庭”,亦是想象空海归国后的显赫地位。日本遣唐使不畏国土之遥,来到大唐学习,本身就是对于唐朝国际地位的肯定。因此,在唐人表达对于日本友人的赞叹时,也自然带有对于大唐文化的自豪之意。

二、对海路渺茫的担忧畏惧

因为日本与大唐国土之间的天然地理障碍,海洋在唐朝诗人写给遣唐使的送别诗中,多以狰狞的,遍布风浪的形象出现。这种对于海洋的刻画,并不夸张。当时日本来中国的海路,有在北路、南岛路、南路三个航线。后期随着新罗国的强盛,日本来唐多走南路。但南路风高浪大,经常出现海难。如733年,第九次派遣的日本遣唐使在回国时遭遇风暴,150人中只有4人生还,可谓惨烈。因此,我们看到文人们想象遣唐使们的归途是“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孤独地漂浮在茫然深溟的大海之上,海中隐藏着可怕的生物,随时可能颠覆船只,“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海上的漂泊似乎不可以人力左右,需要“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很可能就如李白听信谣传,感慨阿倍仲麻吕在海中颠覆一样,“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了。因此,为遣唐使们祈福,乞求海洋风波平静,保全这些异国友人的生命的主题也经常出现在唐朝诗人的笔下,如皮日休《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取经海底开龙藏,诵咒空中散蜃楼”,再如张籍《赠海东僧》:“与医收海藻,持咒取龙鱼”,都写到学成归国的僧人们,可以靠自己真定的信念,驱散海上的危机。又如朱千乘“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乐观的相信空海此去有神明护佑,定不用惧怕风波险恶。大海的恐怖,客观上增添了日本国人来华的困难,当然,也正是空间上的遥远阻隔,唐人想象中的日本却带上了神秘的色彩。

三、对归国友人的无尽思念

海洋不光是日本遣唐使归国时面临的可怕障碍,也是唐朝诗人和友人分别后,无力跨越的距离阻碍。于是,在写给日本友人的送别诗中,表达与对方离别后的深切真诚的思念,期盼对方的消息和信件,是经常出现的主题。如刘昚虚:“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日暮骊歌后,永怀空沧州。”诗句中充满了对于离别的不舍之意,以及友人离开后,思念友人的拳拳心意。又如王维写给阿倍仲麻吕的诗中有:“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渴望在分别后,仍能够互通消息,以慰藉心中的失落。再如全济时写给最澄和尚的诗中有:“相思渺无畔,应使梦魂通。”既然遥远的距离,再也难以见面,“归程数万里,后会信悠哉!”隔着茫茫沧海,又无法传递书信,“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那就期盼在梦中与友人相见。从这些诗歌中,唐代诗人将中日两国的联系放置在广袤的大海之上,文化与地域的变化更使得思念绵绵不绝,我们看到的是中日学人之间深沉感人的情谊。

四、想象中的扶桑仙岛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的邻国。《山海经》中已有:“盖国在钜(巨)燕南,倭北,倭属燕”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叙述了徐福去海上求仙的故事,“齐人徐市(即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部分学者认为,此处的三神山就是日本岛,而徐福带着的童男童女,是见载于史书的第一批中国迁往日本的移民。也正因此,我们在唐朝诗人的笔下,见到那些神话中的神山仙岛与日本国重叠在一起,变成了一种对于异域的想象。在唐人笔下,日本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仙岛。如“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又如“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等。在这些对于将日本岛与神话中的仙岛对指的诗歌中,最经常使用的意象有传说中太阳升起的扶桑,如“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异国桑门客”,“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又有意象蓬莱仙岛,如“征帆一片绕蓬壶”,“出入蓬山里”;还有苍梧仙岛,“白云愁色满苍梧”,其中有扶桑和日本国对提的诗歌最多,共有九首。多因日本的地理位置即在唐之国土以东,扶桑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或指承载太阳的神树,或指太阳升起之地,都与东面的方位有关,也正是如此,在吴融的《送僧归日本》中有:“金乌日日飞”之语,便是从与太阳相关的神话故事中延伸出来的。

五、写给留学僧的唐代诗歌

在来唐的日本遣唐使中,留学僧是不可忽视的一支主力力量。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日本佛教史上被称为“入唐八家”的空海、最澄、常晓、圆行、圆仁、惠运、圆珍、宗睿。现在留存的唐人和日本人之间的送别诗中,也以写给日本僧人的诗歌为多,共有42首,占了多半数。而这类诗歌中,写给最澄和空海的诗歌最多,从中也能看出这两位留学僧在唐朝交游之广泛。

正是因为唱和的对象是僧人,唐朝诗人也多用和佛法有关的语言。有直接使用和僧人、佛经有关的词汇,如“众香随贝叶,一雨润禅衣”,贝叶即指代佛经,禅衣则是僧人的装扮;又如“腾空犹振锡”,锡在这里就指的是僧人的锡杖;再如“如意瓶中佛爪飞”,如意瓶指的是安放佛骨舍利的瓶子。有活用佛经中的语言,以佛理和友人共鸣。如“唯怜惠灯影”,活用了佛法传灯的语义;“化毕分身归净国”,净国在佛经中代指佛所居处之所;“早嫌居五浊,寂灭离嚣尘”,五浊,佛家语,指命浊、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五种浊恶;寂灭即佛家所谓涅槃;“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身无彼我,佛家讲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心会真如,指佛经中真实如常不变的真理;“一乘元仪道无踪”,一乘喻指佛教是教化众生的唯一之教;“三界永除几外想”,三界即佛家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或在诗歌中营造一种禅境禅味,如司空图的《赠日东鉴禅师》:“故国无心渡海潮,老缠方丈倚中条。夜深雨绝松堂静,一点飞萤照寂寥。”此诗中描写了一位不愿归国的日本禅师在佛寺中的修禅生活,通过“夜深”、“雨绝”、“飞萤”勾勒了一幅深夜禅院图,通过环境的孤寂与安静,来衬托禅师的心灵的清空,。再如清观的残句:“叡山新月冷,台峤古风清”,通过描写山中的风月清冷,表达对于圆珍法师的思念。

综上,阅读唐诗中与遣唐使有关的诗歌,我们能够看到有唐一代,日本遣唐使为学习唐代文化付出的努力,一批批的遣唐使不光为日本带去了唐诗与佛法,也成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感情纽带。唐代诗人笔下对于这些异邦友人的敬佩与赞叹,对他们归国后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于对方归国时海洋凶险的担忧,都真诚而动人。而对于日本这个东方之国的想象,也融合之前华夏文化的影子,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可以说,这些唐诗,正是中日源远流长之见证,在如今,仍有着历久弥新的动人力量。

[1]张步云.唐代中日往来诗辑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12).

[2]韩昇.遣唐使与学问僧[M].北京:中华书局,2010(3).

[3]梁容若.中日文化交流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

[4]张兴华.遣唐使中的留学僧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陈璐一.日本遣唐使研究述论[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韩文哲.试论遣唐使与古代中日关系[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遣唐使与中日古典诗歌交流》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16JK2144,主持人李敏,起止时间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

猜你喜欢

唐人友人诗人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致友人(组诗)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基于CFRP上边梁的纯电动汽车顶部抗压性能研究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唐人神股价腰斩波及股权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