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猫》的原型批评解读

2017-12-05程懋懋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夏娃原罪爱伦

程懋懋

《黑猫》的原型批评解读

程懋懋

《黑猫》是爱伦·坡的一部创作的一部具有其独特风格的经典哥特小说。本文将结合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该恐怖小说进行分析,发现爱伦·坡的《黑猫》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几乎都能在圣经中蛇引诱夏娃偷吃禁果的章节中找到原型,并以此揭露爱伦·坡笔下的“我”犯下种种恶行的原因并非是受到黑猫的诱惑如此简单,其真正原因是“我”心中原始的犯罪欲望。最后《黑猫》中“我”的结局和夏娃一样,虽然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但最终都逃脱不了上帝的惩罚。

《黑猫》 原型

《黑猫》是埃德加·爱伦·坡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故事因其恐怖场景,恐怖意象以及恐怖人物而受到诸多评论家的青睐,因此评论家从很多角度对坡的《黑猫》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从心里分析角度研究主人公的病态心理变化。而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宏观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该小说进行分析,揭露了《黑猫》中的“我”虽然死到临头还坚定地说自己是受到了黑猫的诱惑才犯下了种种恐怖罪行,就如同夏娃最后为自己辩解称自己是受到了蛇的诱惑才偷吃了禁果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研读文本,《黑猫》中的“我”其实本身是有原始的犯罪欲望的,黑猫只不过是“我”找的一个借口,就如同《圣经》中的夏娃一样,当夏娃问亚当那颗智慧树的时候,夏娃就有了偷吃禁果的欲望。弗莱在《批评的解剖》曾定义原型为“一种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形象”。原型可以分为人物、情节、意象等几个类型。本文将主要从人物原型和情节原型来剖析爱伦·坡的《黑猫》。

一、人物原型

弗莱认为文学产生于神话,是神话的延续和 “位移”的结果。弗莱还认为“神话乃是对以欲望为限度的行动的模仿,这种方式以隐喻的方式出现”。也就是说,神的为所欲为只是人类欲望的隐喻表现。故事中的“我”的人物原型可以看作是夏娃。在《圣经》里,夏娃和亚当因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恶果而犯了原罪。《黑猫》中“我”为何落得被判死刑的最大原因就是“我”抑制不住内心的犯罪欲望,它就如人与生俱来的原罪一样。“我从没像此刻这么决绝,有一股人类天性中不可遏制,不可除却的,原始的罪恶冲动,正一步步引领着我。最初“我”只是虐待动物,并不构成犯罪,那只是罪恶的开始,但随着它的根基渐深,“我”再也不能自拔,完全失去了控制,这才冲动“错手”杀害了妻子。正如《黑猫》中所言:“道德正义并非永远存乎于人心,甚至在我们心底深处,其实随时随地都存有犯罪的欲望,而且有时还真会去做违反法律,违反正义良知的事;毫无原因,纯粹是为了犯罪而犯罪。”“我”的罪孽步步加深的同时,偶有后悔,却又被自己反驳无视,直至“阴沉邪恶成了我唯一的精神归宿”。最后还要推卸责任,指责是黑猫将诱使“我”杀妻,并把我送上绞刑架,这一段与上帝问责夏娃的时候非常相似,夏娃简简单单的一句将责任推给撒旦化身的蛇,便掩盖了她自身长久以来想要尝试禁果的欲望,而这一点却躲不过上帝的明辨,最终她与亚当一起被去除了神性,逐出伊甸园。

二、故事情节原型

《黑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个源头《圣经》从某个角度给《黑猫》提供了原型。《黑猫》的故事情节与圣经里蛇引诱夏娃吃禁果的原型相对应,这是对人类潜意识中的犯罪欲望的写照。根据《圣经》,夏娃因为受到了蛇的诱惑而偷吃了上帝禁止她吃的禁果,从而犯下的原罪。而《黑猫》故事中的“我”也一再反复地强调自己是受到的黑猫“普鲁托”的种种诱导才犯下罪行,直到完全堕落最后失手杀妻。故事的最后写道黑猫的叫声是“一种夹杂着惊恐与欢呼的尖锐号叫,像是被打入地狱的人发出的痛苦的呻吟和地狱里的恶魔发出的欢叫声混合在一起的声音。”也正是这声音,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在“我”面前敞开了地狱之门,将我拖了下去,即使上帝也无法拯救。黑猫成了推动“我”步入犯罪深渊的罪归祸首,就像《圣经》里的蛇一样引诱夏娃犯下原罪。

三、结论

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其中密密地交织着 《圣经》的引句和典故,读者若没有一些关于《圣经》方面的知识,便不能了解并欣赏这些杰作。西方很多文学作品都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意象的原型都直接或间接地源自《圣经》。笔者认为,《黑猫》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并且经久不衰,正是由于当中体现了一些早已深入人心的原型,隐藏在了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因此,本文通过运用原型批评剖析《黑猫》,揭露了故事中的“我”的犯罪的真正原因并非像“我”反复强调的那样是受到了黑猫的诱惑,而是“我”本身就有着迫切的犯罪欲望。而“我”并没有抑制住这种犯罪欲望,反而是拿黑猫当挡箭牌,肆意的践行自己的犯罪欲望。通过对《黑猫》一文进行的发掘原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爱伦坡背后深厚的文化功底,进而也给小说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思路。

[1]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梁工.圣经与文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

[3]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艾德加·爱伦·坡.黑猫[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3.

[5]龚玥竹.爱伦坡国内研究现状[J].文学评论,2008(10).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思政)部)

程懋懋(1987-),女,汉族,江西余干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夏娃原罪爱伦
愧疚
爱伦·坡与巴尔的摩的不解情缘
四眼
Unity of Effect in Scene Settings in The Black Cat
罪与罚
《年轻的布朗先生》:对信仰的批判与坚持
华为在美国人眼里大概有“原罪”
中层:大企业病的“原罪”?
维密天使助阵夏娃的诱惑“蜕变”大秀
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