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的城市书写评价

2017-12-05王治焱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犹太民族贝娄索尔

王治焱

外国文学

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的城市书写评价

王治焱

《晃来晃去的人》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于1944年创作的作品,其文以日记形式叙述。故事采用反传统的写法,描写了失业者约瑟夫(主人公)为参军而辞掉旅游局的职务,在家漫无目的地等待军队的招兵通知。约瑟夫穿行于城市之中,包括房间、街道以及其他以城市景观为主的空间,在漫步的过程中他愈发感觉到这样的自由使他煎熬难耐、百无聊赖,充满空虚感。索尔·贝娄以约瑟夫为缩影,将被现代城市禁锢的犹太人所承受的历史重担与其悬浮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索尔·贝娄 《晃来晃去的人》 城市 评价

《晃来晃去的人》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创作于1944年的作品,其文以日记形式呈现。叙述了一位未获得正式国籍的有名无姓的犹太青年因等待参军而从旅游局辞职,常日困在房间内等待招兵通知。约瑟夫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与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因此一直想待在房间内,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房间令他窒息难耐,想冲破这个牢笼[1]。虽然能够在私人空间与公共场所之间自由地游走,但他却没有感觉到自在如意,而是觉得愈发孤寂。索尔·贝娄笔下的城市传递着许多信息,冲动、焦虑以及难以实现的愿望都是约瑟夫内心情感的表达。

一、房间,城市平民生活的体现

城市不仅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而且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各式的场景,城市的历史凝聚在点滴的平凡生活中。房间是老百姓城市生活最直接的体现,作为一个人的私密空间,房间带给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受也会产生变化。正如小说的主人公约瑟夫一般。约瑟夫是一个无姓无国籍的人,其身份特点是犹太民族象征。犹太民族经历了上千年的流离,使其具有了“悬浮”的特点。正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使得犹太人对家充满了渴望,他们看重“家”这个能够给予他们安定的港湾[2]。犹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家相连,小说主人公约瑟夫长期呆在家中,一开始他并不感到这是一种囚禁,而是觉得房间里的一切都充满了乐趣,他能够在观察中感受到快乐。虽然他也有朋友,但是她们之间很少往来,渐渐的约瑟夫与她的朋友越来越生疏,并且没有太强烈的想要见面的渴望。

约瑟夫吃完早餐,就会在窗口的摇椅旁看报纸,之后看专栏文章和重要的新闻,也会看一些社交新闻、烹饪等各种各样的文章。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舒适惬意的,他觉得自己能够远离城市的喧闹与他人的猜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与此同时,房间的生活又让他觉得忧愁,特别是在等待部队的通知这个过程是最煎熬的。房间让约瑟夫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房间内的布景让他回想起童年时期的快乐无邪。从前“我”十分依恋这个房间,如今却觉得忧愁和烦恼,约瑟夫的处境越是艰难,就越能够与这种悬浮着的生活相融合,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犹太移民难以被人认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约瑟夫不仅没有工作,而且正在担忧着他人对自己的审判,这种担心被拒绝的焦虑与恐惧何尝不是自卑感的一种体现呢。

房间是他情感的缩影,他对房间的态度与情感的变化也说明了内心情感的变化。房间一开始是他的僻静之所,在这里他能够获得惬意与满足,之后,房间越发成为如同监狱一般的存在,因为约瑟夫在房间里已经感受不到快乐,而仅仅只有孤独与煎熬,他认为房间就像监狱一般囚禁着他,他厌恶这种禁锢[3]。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瑟夫焦急的等待始终没有结果,此时的他更加难以忍受房间这个巨大的牢笼,想要冲破却没有勇气,相比于自己的无可奈何,他十分羡慕那些勇敢冲出牢狱,追求自由的人,而自己却只能等待别人的救赎。历史给予犹太人的创伤感也与此类似,为了避免受到伤害,他们一直在避免与外界的接触。但是,事实证明,无论犹太人如何努力地防范风险,他们都难以获取他人的信任。将这些流动式的、碎片化的生活场景展现在读者着目前,能够让读者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不平凡,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街道

街道也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街道这一场景呈现的是历史的沧桑以及人们对历史的感悟。漫步于街道的城市漫游者,体会着城市的变换。街道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呈现,街道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一座城市。街道既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维度,也传达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思考。相比于房间,街道则是公共场所,它展现着人与人之间以及城市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由于反犹主义尚未消除,因此犹太民族在美国的生活是艰难的,许多岗位不招收犹太人,犹太人被迫成为街上的摊贩。移民是孤寂的,因为他们游离在这座城市之中。

年少的约瑟夫每天都在观察着身边的街道所呈现的场景,并在观察中不断了解现实世界。然而成年后的约瑟夫与童年那个爱好观察这座城市的他相去甚远。长大后的他每天都是通过阅读报纸来认识这个世界,他认为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便是最大的自由。即使在街道上散步,他也只逛三个街区,由于内心的恐惧,他必须避免熟人,尽量少去一些地方。街道也因此变得陌生了。约瑟夫行为的变化与心理的转变密切相关。“街灯弯向路边,有如一个女人,一只在寻找掉在冰上和水沟淤泥中的戒指或银币。”在他看来,绝望的呼声与荒芜的景象就是城市的象征,表现出约瑟夫在漫无目的地等待中,其内心的恐惧与孤独。小说中曾多次提及街道,而每每提及街道时总会与雨天、道路的泥泞、冷漠的人际关系相联系,这样凄惨的景象与约瑟夫内心的孤苦遥相呼应。作者笔下的街道即是他者化的地方,也是使城市漫游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三、其他城市景观的呼应

城市景观当然不仅仅是城市的景色或建筑,还蕴含着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反映出人类对于现代文明与生存空间的认知[4]。因此城市景观既是城市的一种象征性符号,也是城市文明的一种体现。“观察着这眼前的一切,一个永恒的疑问又纠缠在我的脑海里,使人无法解脱:在过去,在别处,哪里还有一点点为人说好话的东西?”约瑟夫常从窗户遥望外面的世界,无论是汽车、轨道、房屋、广告牌还是街道都是那么的参差不齐,却也都是城市的标志,他觉得被禁锢的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是没有色彩的灰色,正如他此刻的内心一般。日记中不仅记录了约瑟夫在城市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各种行为,而且还通过阅读他人寄来的信件,了解其他人对于这座城市的看法。其好友想搬家,他与他的朋友一样,都觉得人多嘲杂的环境令人感到恐惧,缺乏人情味。房屋所营造的氛围表达着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城市的景象所形成的整体感官也表达出城市的乏味单调以及城市人的无可奈何。

四、结语

文中的约瑟夫是犹太民族的代表,他在寻找本我的过程中充满无奈,他在无力的抗争中体会到了生命的卑微,尽管自己在努力挣扎,渴望在城市中获得一席之地,但事实证明他还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犹太平民身处于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只能通过与社会环境相远离的方式来获得安定。犹太民族的决定权已经被他们身处的环境所掌控,由此也反映了犹太人的处境是缺少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即使是在现代人看来高度自由的空间中,约瑟夫也始终觉得那是缥缈的,自己仍处在“悬浮”的环境之中。自由的空间极易使约瑟夫感到焦虑与恐惧,所以当他收到部队的通知时,便发出一声吼叫,“为有规律的生活而欢呼!为精神监督而欢呼!兵团组织万岁!”这是一声充满悲剧性的也是另其解脱的呼喊。

[1]梁彪.<晃来晃去的人>中贝娄的“荒原”情结试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197~198.

[2]刘柠.荒诞世界下心灵的流浪——<晃来晃去的人>之存在主义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8):93~94.

[3]庄严.索尔·贝娄小说<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边缘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37.

[4]谌艳.情态在<晃来晃去的人>中的人际意义与功能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56~57.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笔下的城市形象研究》(YB201605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犹太民族贝娄索尔
犹太文学中的“施勒密尔”形象与中国“阿Q”式人物之比较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索尔·贝娄的婚姻
贝娄,歧路上的流浪者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
站立的画眉
《闯与创》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