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7-12-04马莉莉郝逊超苏立宁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公共物品基层政府公共文化

马莉莉 郝逊超 苏立宁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安徽省怀宁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状况,探讨了其中存在的建设滞后、建设与使用脱节、服务人才短缺以及地区发展不均衡等不足之处,并由此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加强文化建设监管;转变建设理念,立足农民现实需求;拓宽筹资渠道,增加文化建设投入;下放管理权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 基层政府 公共物品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安徽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2013SQRW006ZD);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5年度公开招标课题“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完善研究”。

作者简介:马莉莉,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郝逊超,安徽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士;苏立宁,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33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其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表示出了高度重视,曾经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方针以推进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了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党中央以及国务院先后出台并公布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跟紧中央工作统一部署,安徽省积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推进安徽省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发展进程。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安徽省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切实指导安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安徽省农村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诸多贡献。

当前,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公共文化建设层面就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步伐还较为落后于城市的建设步伐。因此,新时期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又显艰巨的任务。安徽省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群众的现实文化需要,重组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活动场域。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培育出适合农村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文明程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思想水平,为安徽地区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有力保证。

一、怀宁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怀宁县地处于安徽地区西南部,濒临长江,境内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县拥有69万人口,辖区面积达1276平方公里。该县下设20个乡镇,241个村以及社区。怀宁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东晋时期怀宁县就成正式建制,素来有着“长诗圣地、黄梅故乡、独秀故里”的美誉。怀宁县还被称为“戏曲之乡”、“诗歌之乡”,曾取得较大的文化艺术成就,文化部曾两度授予怀宁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称号。

截止到2016年3月,怀宁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经基本建成,相配套的功能逐步完善。仅县一级的文化服务单位就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黄梅戏剧团等。同时还建成了多项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县博物馆、县图书馆的新建项目已经于2015年12月开始施工。此外,该县拥有多个文化保护项目以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指出的是,怀宁县月山镇文化站获得了“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安徽省将其列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目前怀宁县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已经达成了20个乡镇统筹覆盖的建设目标。全县下辖的204个行政村、39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室都已经建成达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等项目工程的建设已经延伸到了村、社区一级;已经建成了21个农民文化乐园(省级点5个、市级点5个、县级点11个)。同时还成立了多个民间文艺社团、组织以及团队。

二、怀宁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怀宁县农村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相关数据显示,怀宁县全县20个乡镇均已建成文化站,但是对于村一级的文化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未跟上乡村经济发展步伐,且与农民基本文化需求相脱节,局限于传统的农家书屋建设,对于农民切实需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方面的建设目前有待跟进。时下农村也掀起了广场舞的热潮,笔者了解到在怀宁县农村地区广场舞也受到强烈的欢迎,农村妇女在闲暇之余经常自发组织在一起跳广场舞。农民群众的热情是高涨的,但是相关的配套硬件设施却没有跟上,普遍缺少活动场所,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空间。另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村级点建设,因很多村级点暂不具备网络开通条件,因此并未发挥实际作用。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使用脱节

目前,基层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严重不足。在怀宁县农村地区,即使有所供给,也主要配置在县或乡镇一级,进入村庄内部的文化资源仅占极少数,农民所享受到的文化資源屈指可数。政府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现实文化需求。同时,由基层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不仅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不能够很好的根据农民群众的具体文化需求而开展。例如,由怀宁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黄梅戏下乡”活动,因为缺乏长效实施和反馈机制,不能做到经常化、常态化、制度化,农民群众对其难以产生预期,也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现实文化需求。因此,“黄梅戏下乡”活动本身也就越来越流于形式。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短缺

截止到2016年3月,怀宁县全县从事文化服务行业人员共600余人,该县共有20个乡镇,204个行政村,39个社区,如果平均分配的话,每个基层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不足3名,这显然是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的。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基层文化管理体制僵硬。文化站的干部几乎是以乡镇为主进行管理,县一级的文化主管部门调配难度大,文化站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处于长期固定不变状态,缺少及时的沟通交流,管理机制僵化缺乏活力。同时,基层地方公共文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弱化,没有切实履行组织引导、鼓励参与、艺术辅导等职责,基层文化单位也较少组织一些经常性的受农民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引导、宣传、教育以及娱乐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对农民群众缺乏强烈的吸引力。endprint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地区发展不均衡

怀宁县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目前,怀宁县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入在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对于普通行政村的投入相对较少。一级文化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乡镇,经济落后的乡镇公共文化建设资源相对缺乏,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文化活动也主要在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乡镇举行,较少前往经济落后地区。

三、怀宁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规划,加强文化建设监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怀宁县要发展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第一步就是要制定科学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进行其建设的全方位战略布局,实现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规划进行具体实施时,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制定合理的评估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对乡镇村文化场馆的建设情况要作及时了解与备案,对于乡镇文化服务人员要做统一部署调配,加强对文化服务人员的管理。还要发动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文化体系建设的监督工作中来,切实让农村居民他们的行使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从而从根本上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转变建设理念,立足农民现实需求

目前,基层政府作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投资主体与管理主体,其在推进基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是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的目标所在,所谓善治,就是一种促使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俞可平教授提出了善治政府的七个治理理念,即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稳定。怀宁县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政府部门及单位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政绩观,树立实现基层地方社会的善治的治理目标,将善治的治理理念落到实处,立足于农民群众的现实基本文化需求,满足基层群众的多样需求和偏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当从农村居民的现实利益展开,制定符合农村居民真实需求的文化建设政策与方针,并加以落实,而非照章办事,完成上级任务。

(三)拓宽筹资渠道,增加文化建设投入

目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怀宁县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着力增加政府财政在文化建设上的支出比重。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领域,努力做到政府财政在这一方面上的支出增长速度快于或至少不慢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还应努力办到将该年度的新增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支出,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层地区的文化服务单位建设。其次,突出难点、焦点与重点。在相关政府部门财政供给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建设重心放在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目前,要着力抓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工作中心要从乡镇转移到村、社区,由此才可以切实深入群众。最后,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建设中来。切实坚持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综合采取政策导向以及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发动多方面力量参与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参与相关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从而形成由政府主导的、以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体的、以社会多方面力量与居民自办文化为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发展格局。

(四)下放管理权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怀宁县现行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的各环节普遍缺少农村居民的参与,群众的意愿和选择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群众对于相应的公共政策仅仅是被动执行与接受。为此,怀宁县应该切实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二者结合的原则,从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还权于民,发挥民众主体作用,引导民众自发、有效、能动的参与到建设中来,由农民群众自己决定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顺序、数量、供给时间以及进度和方式等,打破“上热下冷”的困境,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良性建设发展与运行。

四、结语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对于农村地区的科学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問题以及应对措施,能够为基层政府治理创新给予相应的思路模式,也能为基层自治的实现提供路径选择。本文着眼于安徽省怀宁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状况,探讨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由此从规划、理念、投入及主体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以点带面,推进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注释:

资料来源:怀宁县教育局政务公开网。

参考文献:

[1]陈运贵.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本成就管窥.文教资料.2009(27).

[2]陈玲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辽宁大学.2013.

[3]陈泓冰.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政府治理.四川师范大学.2008.

[4]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分析的比较优势.中国行政管理.2001(9).

[5]李小群.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刍议.安徽农学通报.2008(14).

[6]王建东、伍万云.美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宣城市农民主体作用的调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物品基层政府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