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逻辑学教学与大学生求职素质的培养
2017-12-03张莉敏
张莉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哲学院, 武汉 430073)
论逻辑学教学与大学生求职素质的培养
张莉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哲学院, 武汉 430073)
文章通过对目前大学生的求职素质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选取逻辑学这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从其教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如何使抽象难懂的逻辑理论能够融入到学生的求职实践当中,并在逻辑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方面,给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措施。
逻辑学; 大学生; 求职素质; 创新思维
目前,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由于外部大环境与整体就业趋势都不容乐观,在校大学生若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个人的求职素质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引起国内多个学科研究的共同关注,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领域,涉及多个问题:如大学生求职难的思考与对策、大学生求职素质的实证研究、大学生求职能力的调查、大学生求职心理指导等。同时,国外也非常重视学生求职能力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研究、求职指导的研究、求职心理研究等,如彼得·奈特 ( Peter Knight)和曼兹·约克 ( Mantz Yorke)合作研究的USEM模型、洛林·普尔 (Lorraine Dacre Pool)和彼得·斯韦尔 (Peter Sewell )的Career EDGE-The Key to Employability 模型[1]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纷繁复杂,求职素质的培养需多个学科、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由于任何严肃的智力诉求及个人的重大决定,终究都需要诉诸理性才更容易获得成功,而逻辑学是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笔者选择逻辑学这个全新的研究视角,立足于提高大学生求职素质这个方向,重点探讨逻辑学教学在大学生求职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与重要性,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作出一份努力。
一、大学生的求职素质及相关问题概述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的局面,若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求职竞争力,就需要对目前大学生的求职素质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找出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才能提出合理建议与应对策略。关于求职素质这个概念,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权威的概念界定。一般而言,大学生求职素质是指与职业相关的品德修养、知识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协作及人际交往就业观念等在内的综合素质。[2]其中品德修养是基础,专业技术能力是核心,学习与创新能力是保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素质及未来的事业发展水平。
据此,我们团队以武汉高校为调查范围,采取调查问卷和走访形式进行实证研究,并在7所高校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536份,问卷主要以大学生求职素质中的职业能力调研为主,对于职业性格方面涉及较少。通过系列问题“你觉得大学生应具备的求职素质有哪些?”及“你在求职过程中,觉得自己比较缺乏哪种素质?”等系列问题,归纳分析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武汉高校在校大学生职业要求调研结果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客观的社会环境之外,还包括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素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可概括为:第一,自我认知不够,就业定位存在偏差。比如,就业期望过高,容易眼高手低,以至于无业可就;或者缺乏职业规划,目标选择盲目,求职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缺乏竞争力。第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较弱。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体现出的开拓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利于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对用人单位而言,招聘人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利用所学知识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是更重要的能力。而应届大学生就业有一个相对普遍的弱势:实践经验不足。第三,缺乏敬业、团队意识及全局观。目前就业的应届大学生“90后”大多独生子女,大部分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好,缺少面对挫折、承担压力及团队精神的能力;面临竞争时,经常适应力不足,容易产生受挫感,让人感觉不够敬业。用人单位大都比较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如很多大企业经常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考察个人努力与团队目标相结合的程度。综上,通过对大学生求职现状调研结果的归纳与分析,求职素质可大概分为:基本求职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基本求职能力包括学校学历、专业技能、道德修养等;核心竞争能力,是进一步的提升,包括学习与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精神与组织协调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其中,大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培养自己扎实的基本素质基础上,需重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形成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让自己能够脱颖而出。笔者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素质现状的具体分析,归纳出大学生求职素质培养方面的问题及成因,下面具体探讨在逻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在校大学生求职素质中的核心竞争力,并对逻辑学教学及大学生求职素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措施。
二、逻辑学教学中大学生求职素质培养的目标与途径
高等教育中的逻辑学教学,可以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学习知识系统化能力、论辩能力等,在培养大学生求职的核心竞争力的方面极具优势。
(一)逻辑学教学应当培养大学生建立起具有探索真相、思想开明、系统分析、明智审慎的积极理性的思维习惯,并能根据自身优势制定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据此,高校逻辑学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都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大学生求职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拓展。比如,可增设《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导论》、《非形式逻辑》、《语用论辩术》等新的通适或选修课程,引入国际上最新的关于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成果,如反思性判断、愿望和能力、动态推理、经验法则思维、实效论证、谬误驳斥等,教会学生如何评估竞争中的多种主张、如何所对选择观点或行为作出合理解释,以及如何得出明智的、正确的判断等。比如,高校逻辑教学中,可增加语用论辩术、交往理性论证、辩论协商模式及言语行为理论等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使逻辑学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正确决策与语言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与途径。这些新型的非形式逻辑理论都与日常思维及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大学生将知识系统化,重点培养他们参与实际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促使他们避免眼高手低、轻率莽撞、过度概括及敌视推理的消极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正确评估与认知自我。所以,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学习,非常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方向,让他们在大学四年里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己的职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这些新的逻辑理论的引入,不仅充实了逻辑学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学会分析自己的利弊得失,正确作出的判断和决定。
(二)逻辑学教学应丰富教学方法,解决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通过系列课堂模拟活动与实战,比如课堂论辩、求职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多种求职素质。首先,逻辑学教学方法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seminar教学法、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法等实践教学法,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使抽象难懂的逻辑理论能够融入到学生的求职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传授与人才培养的统一。比如,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要想培养一个人参与实际问题和重要决定的能力和愿望,主要方法就是在学习中使用现实生活场景。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运用实践教学法,设计面试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有利于学生求职素质培养的情景,融逻辑理论知识与求职面试技巧于一体,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逐渐渗透性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面试求职技巧。其次,可引入国际通行的seminar教学法,改变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讨课、学术沙龙、论辩教学等一系列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由于学生需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即兴辩驳,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即兴发言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技巧、在多重疑团中分辨真伪确定可靠判断的能力等。比如,论辩式教学中,大学生“要对辩题进行逻辑分析,反驳对方立场,为了赢得胜利,还需另辟蹊径,跳出传统思维的圈子,这对于他们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并且“辩论作为一个团体活动,辩论过程中的相互协作,能够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团队精神,注重集体荣誉感。”[4]由此可见,逻辑课堂上的论辩教学是集知识视野、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群体博弈、沟通及反应能力于一体的课堂活动,而这些正是求职口才的基本要求与面试时必备的技巧与素质。所以这些新型的、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但是对传统逻辑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有助于建立以满足大学生不同求职目的与沟通目的的实践需要,对于大学生求职的心理素质、求职准备、面试技巧都有直接的锻炼作用。
(三)逻辑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直接满足多种类型的求职考试与学历需求,提高大学生的求职素质,直接增加就业率。在现在“逢进必考”的形势下,目前很多公共考试,如公务员考试、部分事业单位考试,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外企)的入职笔试题目,群面题目等,及一些学历考试,如GCT、GRE、MBA与MPA考试等,很多都包括关于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试,可见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就业素质。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考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及常识判断五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测查考生的多种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以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5]而逻辑知识的系统学习,正是提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把逻辑学教学与公共求职考试衔接起来,教学内容上做到形式与非形式逻辑、传统与现代批创思维等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注重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另外,在逻辑教学课堂设计上,也可以选取和设计一些考试题型,让学生课后分析练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逻辑应用能力,又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增加求职考试成功的机会与概率。
(三)逻辑学教学对于大学生求职素质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逻辑学教学在大学生求职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分别从大学生群体、逻辑教育及信息社会发展方面论证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逻辑与批创思维导论教学,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对各种信息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等,而这些素质正是目前大数据时代求职人才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二)在逻辑学教学方面,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丰富,使高校逻辑学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逻辑学教学的实践转向,需要革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从而打破形式逻辑的藩篱,通过系列课堂活动与实战模拟,使学生真正做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多种问题的能力。
(三)在大学生求职素质培养方面,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多种实践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和培养他们具备逻辑分析、语言表达、创新思维、心理素质等这些求职就业必备素质,使他们能够“知行合一”,真正成为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1]黄静.基于Career EDGE模型的大学生就业力开发探析[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4,(5):90-91.
[2]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26.
[3][美]彼得法乔恩.批判性思维[M].李亦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4.
[4]张莉敏.论实践教学法在法律逻辑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5):171.
[5]刘惠珍.从公务员考试看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J].毕节学院学报,2011,(11):52.
责任编辑:胡栩鸿
On the Teaching of Logic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Job Application Ability
ZHANG Li-min
(School of Philosophy,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4, China)
This paper suggests a new wa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c. With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job application quali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o to incorporate those difficult and abstract logic theories into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of job application in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reform,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we can find a targeted and effective way in the teaching of logic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job application.
logic; college student; job application qua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2017-08-2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逻辑学教学与大学生求职素质的培养”(21401610103)
张莉敏,女,河南驻马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逻辑、法律逻辑。
G423
A
1674-344X(2017)10-0085-04